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由于闽江上游河流梯级开发电站,使泥沙的运动规律及水力条件发生改变,河道采砂规划使河床下切加剧。本文在分析闽江下游河道洪水、泥沙补给及采砂规划的基础上,对闽江下游河道在遭遇到5年一遇、20年一遇、50年一遇以及100年一遇4种不同频率洪水时,河道规划采砂前后河床断面的冲淤变化进行影响分析,其结果基本揭示了不同频率洪水作用下闽江下游采砂规划对河道演变的规律,结论可为下一阶段闽江下游采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闽清河段位于闽江下游,受水库建设、河道采砂及航道整治等人类活动影响,水沙条件变化和河床演变较为剧烈,崩岸事故频发,给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带来较大影响。依据河道实测地形资料,从河道平面、深泓线变化及河床断面形态等方面对该河段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河道两岸山体及河中丁坝群制约,闽清河段平面变化受到限制,历年来的演变以纵向的刷深为主,且刷深幅度明显;其演变受到河道形态与河床边界、水库建设、河道采砂、涉河工程建设、大洪水、支流入汇及潮汐顶托等多个因素的影响;结合演变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闽清河道仍将以纵向冲刷为主,应加强涉河工程基础的守护。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采砂引起增江干流下游河床近期演变及水文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河床形态特征及冲淤变化计算,定量分析了近年来增江干流下游河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增江干流下游近期演变直接受人类采砂活动的影响,其中派潭河口至荔城水位台河道因为长期高强度采砂导致河床严重下切,其余河段除荔城水位台至初溪坝上河段略有淤积外,其他河段亦呈下切的状态;河床地形的剧烈变化引起了河道水动力的变化,如水位流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闽江下游河床下切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江下游过量采砂导致河床不断下切和枯水水位持续下降。该文从感潮河段潮差、径流与河道容积三者之间平衡关系入手,分析河床持续下切对闽江下游水资源利用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再论闽江下游河床演变及其水力条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根据历年实测大量水文、水位、流量、泥沙等资料,应用水文水力学原理分析闽江下游河床演变及其水力条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河流水动力作用下,闽江下游河床下切严重。据此提出采砂规划工作和恢复河口测验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万泉河下游河道历史地形资料,结合物理模型试验成果,系统分析了万泉河下游有植被复式河槽水流特性及近期河床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万泉河下游两岸边滩及江心洲由于茂密植物的阻水作用流速较小,属滞洪区,而河道主河槽水流归槽,流速大,是主要的行洪通道。历史上万泉河下游河道呈缓慢淤积之势,河道节点对河势的控制作用较强;近十年来,万泉河下游河道主槽普遍大幅下切,植被茂密河岸岸线总体变化不大,部分裸露边滩、沙洲侵蚀后退现象明显。高强度河道采砂、岸线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及洪水造床作用是近年来万泉河下游河床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浅谈闽江下游河道采砂对河床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群 《水利科技》2001,(1):23-26
该文对闽江河道采砂从水流流态变化到河道采砂形成采砂抗引起 溯源冲刷产生河床演变进行论述。分析闽江南北港河道采砂导致河床冲刷,危及堤岸安全等问题,强调河道采砂要统一管理,实行许可制度,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有序采砂,力求变害为利。  相似文献   

8.
采砂对河道演变的影响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砂造成河床推移质总体不平衡,改变了河相关系。使采砂处的上游河床下切,河底比降变陡,主河槽拓宽,可能造成整治建筑物水毁和河岸坍塌;采砂处的下游河床淤积,比降变缓,危及灌区建筑物的正常运用。管理对策为:适当限量开采,采砂与治河相结合,尽量减少恶化河道演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闽江下游河床演变剧烈,给下游的公共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该文通过近几年河道地形图及多年相关水文资料数据对比研究闽江下游河床演变情况,分析河道演变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就河道演变趋势及应对措施给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闽江下游河道地形变化情况调查基础上,分析闽江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变化原因及其对咸潮入侵、水源水质与河道堤防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近二十多年来,闽江下游河床下切严重,且呈加剧趋势,河床演变导致闽江下游潮流回溯,对水源水质影响的时空范围和程度加大,对河道堤防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据此提出确保供水安全的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侯成波 《人民黄河》2006,28(6):17-19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遵循着溯源冲刷与溯源淤积、沿程冲刷与沿程淤积两类基本的矛盾运动规律,演绎出河道淤积、河道冲刷以及冲淤动态平衡3类结果;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的根源在于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的共同作用.据此,提出了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对接的基本原理,并以艾山断面为例,对对接冲刷动力注入点的布局及其动力源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枢纽下游河床冲刷这一水利航运界普遍关注的工程问题,为确保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工程的安全及下游通航条件,基于信江水文基本特性、河床演变特性分析,建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八字嘴枢纽建成运行后可能引起的坝下冲刷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河段地处鄱阳湖影响范围,天然情况下洲滩小幅淤长,河道演变较为稳定,但近年来部分区域频繁的采砂活动造成局部河床显著下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经过10个水文年冲淤调整后,西大河坝下5 km范围内因大规模采砂作用河床深凹、水深较大,故冲刷幅度相对不大;坝下5~10 km范围冲刷较为明显,冲刷部位主要在河槽,平均冲刷深度约为0. 29~0. 93 m,边滩部分变化很小;东大河由于下游双港枢纽的抬水作用,坝下冲刷幅度整体较小。总体来看,八字嘴枢纽坝下河床冲淤变化的幅度随时间逐渐减小,河道河势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水利枢纽尤其是水库的拦蓄与调节作用下,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显著变化,将导致下游河道不平衡输沙,引起河床冲刷与再造。水利枢纽下游河道的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兼具床沙冲刷—粗化—交换—悬移质恢复等多过程耦合的微观水沙运动特性,以及泥沙冲淤—床面形态变化—纵比降改变—河型河势调整等多尺度复杂响应的宏观形态变化。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从微观机理和宏观规律2个主要方面开展。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水利枢纽下游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研究成果,对河床冲刷与再造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中的模型沙选择、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  相似文献   

14.
从长系列资料看,上游来水量无趋势性增大或减少,来沙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入洞庭湖三口分流分沙呈减少趋势,尤其以藕池口衰减最为突出. 1998年大水造床作用明显,上荆江滩槽皆冲,以冲滩为主;下荆江表现为冲槽淤滩,总体呈淤积状态.还对重点河弯,如沙市、石首河段,自1998年大水以来的最新演变情况作了详细分析,主要特点表现为沙洲移动、主流线摆动,顶冲点普遍下移,崩岸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水电枢纽下游河床下切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床演变过程极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但尽管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水流的输沙不平衡所引起的,当来沙量小于输沙能力时,河床发生冲刷:当来沙量大于输沙能力时,河床发生淤积,河床演变的结果是力图恢复水流输沙平衡,也就是说河床变形总是朝着使变形终止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江每年都会经历洪水期和枯水期,河道会发生较大的冲刷和淤积,甚至会发生崩岸等险情,需要对河势进行动态的监测和分析。文中以东流河段为例,采用水文测验、特征线比对、断面套绘和GIS冲淤计算等方法对河道进行研究,总结了东流河段近年来河势的演变特点为上段淤积,中段冲刷,下段淤积,河段总体表现为冲刷。该结论具有代表性,为长江河道治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钱江通道过江隧道河段洪、潮水流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经钱塘江河口的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资料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过江隧道断面在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并与沉积物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四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主城区河段处于水库变动回水区,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规律将发生变化,该河段泥沙冲淤变化的分析研究,备受有关方面关注。根据2007年及多年所监测的来水来沙资料及河道观测资料,对重庆主城区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规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量主要与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形态、两江相互顶托等因素有关;2007年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主要分布在开阔段的缓流、回流区等部位;主要淤积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主要冲刷期分别为年初至6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1月中旬至年末;全年略呈冲刷态势。  相似文献   

19.
对溢洪道下游破碎基岩为主的非沙质河流冲刷进行了平面二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探讨。对破碎基岩为主的河床,缺乏准确表征床面稳定条件的控制方程,一般常规计算方法无法确定床面冲淤变化。利用河床勘测资料和模型实测试验数据,可以通过对表征河道床面稳定的抗冲特性分析,确定这类河道床面抗冲系数的平面分布。运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与河床辅助控制方程,得到了床面稳定时的河道平面冲刷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三门峡建库前潼关河床冲淤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润民 《水力发电》2003,29(1):10-13
根据历史文物考证,地质勘探剖面资料以及水文资料分析,三门峡水库修建前,潼关河床高程处于动态相对冲淤平衡的微淤状态,年平均淤积厚度不足1cm,由于潼关河段具备有利于河段稳定的下边界条件,河段两岸边界对水流有约束作用,干支流洪水具有巨大的输沙能力,因此,建库前潼关河床能保持动态相对的冲淤平衡,对这一规律的分析,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改进三门峡水库的治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