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和换乘等问题为出发点,选取北京地铁一号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站点周边及沿线土地利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对一号线的出行特征及公共交通换乘现存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期为优化交通换乘,解决北京拥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选取换乘距离、安全性、换乘环境、等候时长、换乘信息、换乘公交站点及公交线路总数等评价指标为参数,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换乘站点灰熵模型,其计算结果能够直观地对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的便捷性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衔接组织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铁路客运站之间的空间关系,总结出五种轨道交通与铁路客运站的站点布局衔接模式。以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乘客总换乘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最优化函数,结合算例用单纯形法求出每个时间段内轨道交通的发车间隔和发车时间,为轨道交通的衔接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交通机动化时代的到来.城市交通走向立体化和整体性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大城市应根据城市条件逐步建立以公交为主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建设开发的引导线.必然会加大沿线两侧尤其是交通站点的土地开发强度.产生大量人流和各种交通方式间的换乘客流.形成交通集聚效应。要想高效发挥城市轨道系统的作用.站点处应保证各种交通方式间的便捷换乘,实现无缝棒驳.  相似文献   

5.
上海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土地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上海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的影响.调查了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48个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的性质和土地开发的强度,分析了各条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整体影响和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的远近对土地使用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建设时期的不同,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不同,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对站屋附近土地使用的控制,在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地区的土地使用特征有悖于城市土地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现象,比较轨道交通对土地使用的影响发现影响作用逐步降低的现象.另外,为了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双向运能,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网络布局要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过度的双向客流不均匀性,目前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规划控制需要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交通方式分担率,应根据需求对站点密度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轨道交通塘汉线的站点密度设计的实例,利用VISUM软件,根据不同站点密度的方案对路网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了轨道交通站点密度对客流的影响,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特征为切入点,在哈尔滨的轨道交通站点实证调研基础上,通过对同一站点不同环带以及不同年份相同环带各种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揭示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城市"大公交"系统的"中枢",枢纽是整个公共交通网络运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枢纽布局与建设对提高城市公交系统运营效率至关重要.目前,在我国诸多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公共交通网络的骨架与主体,各个轨道交通站点则是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中心,围绕轨道车站利用枢纽来实现客流快速集散、带动地区开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计划,上海2020年的轨道交通网络将达800 km规模,如何发挥轨道站点枢纽锚固作用、如何通过配套枢纽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价值反哺公交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该文重点从有关政策文件解读、上海枢纽综合开发案例分析,提出上海在推进轨道配套枢纽建设中有关综合开发方面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作为轨道交通和城市空间相衔接的节点,起到了集散客流的重要功能,在改善城市形象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规划过程中却没有得到更多重视,由于整体设计与管理机制的缺失,出现了诸如空间关系混乱、空间可达性差、空间品质低、交通换乘效率低等问题.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合作展开的《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利用案例分析及对策》项目,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在促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京地铁3号线为例,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分析了地铁沿线周边房价的影响因素。以秦淮区和江宁区为例,进一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周边房价影响的区域差异性,不同站点以及距地铁站点不同距离对房价的增值效应不同。本文的实证结果在轨道交通建设和周边房价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城际(区域)轨道交通的概念、功能及发展现状作出阐述,再以沪宁城际铁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沪宁城际铁路沿线站点开发建设、土地利用、运营状况对客流的影响作用,并建立评价体系,对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解决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城际铁路良性发展及大都市区新兴城镇协调发展,实现“一日生活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当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简要阐述了人与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功能、空间设计的联系,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现状的建议,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真正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洪斌  何冬华 《规划师》2012,28(3):86-90
轨道交通及其衔接设施的无缝衔接是影响轨道交通水平的重要因素,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与轨道交通运输特点两个方面。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从城市空间层面,通过衔接功能区划建立与城市空间优化耦合的衔接设施;从轨道交通运输层面,通过设定零距离换乘的衔接标准、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衔接布局、人性化的换乘设计,实现轨道交通服务的无缝化。  相似文献   

14.
蒋万军 《山西建筑》2014,(15):12-13
通过与一般轨道交通换乘设计的对比,指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的轨道交通及换乘设计需同时考虑枢纽总体布局、外部交通设施、轨道交通换乘等众多因素,并以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三条轨道线路设计为基础,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的轨道交通设计进行了探讨,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正处在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时期,很多城市迎来了首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了给初始建设轨道线路的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提供参考,本文研究了国内几个城市初始轨道线路开通后的客流特征,发现它们在开通初期客流增长迅速,在相交线路开通后,客流增长明显;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目的以通勤为主,步行和公交是与轨道换乘的主要交通方式;运行良好的轨道交通能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相关结论可作为轨道线路规划、管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轨道都市是支撑大都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战略,借鉴国际大都市区轨道都市的经验和特征,基于国内新城开发模式粗放和趋利、通勤公交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及公交资源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契合、公交走廊引导城市发展、公交枢纽与城市中心体系适配的构建轨道都市原则,并相应给出了城市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土地利用响应轨道交通站点、构建多层次大公交体系、量化轨道都市评价指标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系统性能 3个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根据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特点 ,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提出了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该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换乘时间视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乘客换乘效率的深层含义,对影响乘客换乘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文献调查和分析,发现轨道交通车站内部的影响因素多与车站内部的换乘设施、环境质量、空间设计等方面密切相关。并在乘客换乘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换乘效率研究的不足,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车站内部乘客换乘效率及空间设计问题分别进行了现场调研、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最后指出乘客因车站换乘空间构型和环境质量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换乘状态对其换乘效率影响的量化研究依然有所不足,在因乘客自身主观特性影响换乘效率的科学量化研究层面仍需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城市公交换乘模型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公交换乘模型均是基于数据库模式。该模式具有数据管理方便、查询效率高等特点,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在处理空间数据上的缺陷以及查询结果无法进行图形可视化显示等。另外,基于数据库的换乘模型普遍忽视人们的出行心理,将换乘区间设置为同站换乘或以中转站为中心,一定距离内的站点设为可换乘站点,这与人们出行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本文在已有公交换乘模型的基础上,结合GIS在处理空间数据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公交换乘模型。通过Dijkstra算法解算城市中站点间的最短路径,根据最短路径设定站点的公交换乘区,并利用换乘矩阵记录公交换乘区。本文设定了300 m换乘矩阵、500 m换乘矩阵和800 m换乘矩阵,乘客可以根据可以忍受的最大步行换乘距离选择换乘矩阵以设定适合其自身的公交换乘区,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解算最优公交路线,并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显示。以杭州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为例进行了试运算,结果表明加入换乘矩阵的公交换乘模型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最后总结了实现步骤和试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德国大型会展中心选址模式及场馆规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许懋彦  张音玄  王晓欧 《城市规划》2003,27(9):32-39,48
德国作为一个会展业的大国 ,分布各地的大型会展中心是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基础性设施。在简述德国会展业状况和会展中心基本分布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不同时代和类型的会展中心与城市构成的四类不同关系。总结了德国在会展中心与包括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各类公路、航空水运及外部交通条件的联系方式及主要数据。分析比较了德国会展场馆的规模和功能组成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特别关注到德国会展场馆的几种改扩建模式 ,提出这是德国大型会展中心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对德国的会展场馆周边场地及交通规划和环境标识设计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