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万民  郭辉 《中国园林》2012,28(2):66-68
城市设计能否最大限度地实施,受到“经济生产”与“空间模式”的影响,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引入空间生产的理论.以空间生产理论为视角,剖析当前城市设计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将其归纳为“CRFS”4个方面:C-capital、R-road network、F-function、S-system.以4方面问题为导向,结合当前国情,通过国内外实际案例对比研究,引入适当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提出空间生产导向下城市设计4条出路:明确资本主体,构架弹性路网,引入复合功能,建立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市活力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表征。第三空间作为除了工作与家庭以外的另一种空间形式,是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街道可达性、充足的功能混合度及适宜的建设强度与建筑形态等是产生城市活力的空间基础。但是,现行城市设计中的第三空间布局往往是基于感性“设计思维”,缺乏对城市活力相关要素的理性分析。本文以武汉为例,探讨第三空间活力与哪些空间要素相关及如何相关等问题,进而构建以活力为导向的第三空间城市设计模式。研究过程:首先,建立与第三空间活力相关的要素库;其次,以武汉现状最具活力的地区为样本,利用多源数据量化要素库及第三空间活力,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数学模型,研究提出第三空间布局的普适性建议,并归纳第三空间布局的量化方法,以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以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设计。文章以城市空间的视角对现代城市设计进行分析.强调人和城市空间对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消极空间是指缺乏景观特色、功能单一、难以展现城市形象的公共空司。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城市消极空间如何转变为城市“客厅”,提出四种转变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普遍经历了空间快速拓展的历程,其间相伴而生的社会和环境等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拓展历程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城市空间拓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荣成市南山路两侧城市设计实例,提出城市空间拓展条件下的城市设计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生产理念下的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子张 《规划师》2004,20(3):78-80
树立城市空间生产的理念,有助于实施城市设计,构建决策者与专业工作者的合作平台。城市空间生产理念下的城市设计要求规划有相当的弹性,采用小而密的街区路网,控制公共用地比例,构造均好的环境,实施积极灵活的奖惩措施,注重开发次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筑“群”论——一种城市空间环境设计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彦辉 《华中建筑》2001,1(3):61-63
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是由不同规模层次、不同性质群构成的整体。该文以群的概念对城市一定地段范围内的建筑形体空间组织及其相关要素的集合进行阐释,探究城市中建筑空间的形态构成特征,进而总结出对建筑群体的空间环境设计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州白云新城、琶洲一员村等四大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以广州新城市中心区和旧白云机场两个案例,解析通过宏观、中观层面城市设计研究,引导地区规划建设,以期为广州打造国际大都市提供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9.
曹青云 《城市住宅》2021,28(2):182-183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越来越清晰,试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对怀远县城市魅力空间的塑造进行研究.抓住区位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关键,从城市自然本底和文化基础的认知和分析出发,总结怀远县城市魅力空间现存的问题,进而以自然山水空间、历史人文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三大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城市魅力空间塑造的规划策略和体系构建的方法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袁红  孟琪  崔叙  潘坤 《室内设计》2016,(1):88-94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 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 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 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 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 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 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 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 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 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 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 “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 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 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 服务。  相似文献   

11.
采取比较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三亚城市设计控制工作的系列项目实践,在城市设计控制改良规划管理、引导开发秩序、辅助公民社会运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新性的思考和实践。提出将城市设计控制作为优化城乡规划法制化管理的"技术支撑",引导市场有序化开发的"系统指引",公民社会自治理的"辅助手段",成为搞好"城乡微观空间治理"的技术依托。  相似文献   

12.
出版于1889年的《遵循艺术原则的城市设计》一书对欧洲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改建做出了深刻反省,被誉为“城市设计之父”的作者卡米诺·西特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欧洲传统的城市空间及其人文精神。这本著作对于我国今天的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设计研究必定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管治思维的中国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周婕  龚传忠 《城市规划》2001,25(9):29-33
首先扼要说明对管治概念的理解 ;接着叙述了城市建设行政管理在城市中的地位 ;之后说明了我国城市当前面临的城市建设环境状况 ,着重说明了区域环境所面临的现状 ;然后重点论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最后结合实例提出了基于管治思维的我国城市建设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堃  宋聚生 《城市建筑》2014,(10):50-54
当今城市设计实践的综合化与城市设计团队的多元化对城市设计师的知识构成、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城市设计专门人才,是现阶段城市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着重探讨的话题.本文基于当代城市设计的特征与需求,尝试引入增强教育专业化水平与职业能力的发展网络理论,从提升网络关联多样性与强度两方面建构城市设计师发展网络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设计专业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应用型城市设计人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云 《规划师》2002,18(1):33-35
规划设计好城市道路横断面,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充分发挥道路投资效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状况,提出了以下改进意见:科学确定路幅宽度;细化机动车道功能,增加机动车道数量,适应交通发展需要;管线入沟,减少人行道宽度,增加道路绿地率;重视研究道路交通构成变化趋势,满足路面分幅远近期过渡需要;同一条道路的横断面应随交通、地形等因素变化而适当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高强度的人工建设和城市活动影响下,城市空间环境品质问题日趋严重,创建宜居的城市空间物理环境也随之成为了当今城市、建筑和景观设计的重要主题,因此城市物理环境研究成为当下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关键着力点。但从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情况来看,物理环境研究缺乏综合集成研究,缺乏和规划设计的交互反馈优化。在物理环境与城市空间形态耦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物理环境数字地图的建构理论和方法,通过scSTREAM,Cadna/A和ENVI-met等城市物理环境模拟和分析软件,构建起城市物理环境评估模型,从风、声、热3个维度对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多轮物理环境模拟及交互反馈,实现从地段、街区到建筑组团的逐级优化过程。文章通过常州火车站地区的实证探索,研究城市物理环境数字地图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验证物理环境评估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设计的空间舒适度,促进城市设计空间布局的人本性、科学性、合理性。据此建立基于物理环境优化的城市空间布局理想图式,形成对于城市空间物理环境问题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成熟,城市设计管理的集群化趋势愈加明显.本文针对中国当前城市设计管理中的指令性较强、团队较单一、管理静态化等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对话平台、保障全过程动态管理、充分体现利益协调等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流动经营具有激活社区空间活力以及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两面性,文中引入社会设计视角,探索社区流动经营空间设计策略.提出了社会设计对于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的设计指导,包括社会设计的主要理念、设计原则与目标、设计程序;分析了城市社区流动经营空间的社会情境,对社会问题、空间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赋予权利的活动支持性空间模式设计导则、...  相似文献   

19.
新一级学科划分背景下城市设计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慰  董禹 《城市建筑》2014,(10):46-49
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成为人居环境学科门类下三个独立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城市设计在三个一级学科中的定位各不相同,三个学科专业对城市设计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的认识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在城市设计教学和工程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城市设计学科内涵的探讨,提出城市设计教学的目标,并针对城市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观念转变和体制突破两个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e Urban Metabolism theory makes it possible to quantify desig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based on analysis of urban resource flow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akes four types of urban resources closely related to residents’ lives (i.e., water, energy, organic waste, and food) as evaluation objects and their flow rates as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operates with design scenario models as the core to establish the decision-supportive framework for urban design, which consists of four basic parts: urban status analysis, design scenario setting, design alternatives, and design evaluation. This framework could quickly present design proposals and evaluate their expected performances, providing a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in design practice. Then, 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area in Beijing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interpret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framework by providing guidelines for urban design practices of this area.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stead of showing the optimal design strategy, the final output of the framework just provides decision makers a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a specific design proposal and the impacts the design intervention would bring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