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为探讨广西摩天岭北部铀成矿作用,文章以高堤地区为例,从铀矿石特征、铀矿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研究了高堤地区的铀矿化特征。结果显示,高堤地区的铀矿化产于NNE向断裂带内,并发育多期次铀矿化。早期的铀矿化形成于雪峰期,其矿石发育硅化、弱钾长石化蚀变,沥青铀矿与微晶石英脉共生,沥青铀矿中UO2、SiO2、PbO含量变化较大,其成矿物质与摩天岭花岗岩关系密切。晚期的铀矿化形成于喜山期,其矿石发育硅化、赤铁化、钾长石化蚀变,沥青铀矿与石英、黄铁矿、赤铁矿共生,沥青铀矿中UO2、SiO2、PbO含量变化较稳定,其成矿物质部分来自摩天岭花岗岩和其他热液成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5.
捷克铀矿业在历经44a的区域地质详查和铀矿研究的基础上,今天已基本掌握了波希米亚地块的特征。 在波希米亚地块铀富集的过程中,华力西构造运动是基础;反过来,铀的富集程度也相应地反映了波希米亚地块各个成矿带华力西构造活动的强度,其中包括:Saxo-Thuringian区、Barrandian-Zelezne hory区、Sudetic区和Moldanubian区。 本地块的内生热液铀矿床产于结晶岩中,以矿脉或矿带形式产出,主要成分为:石英-碳酸盐-沥青铀矿、硫化物-沥青铀矿和钠长石-绿泥石-水硅铀矿-水云母等矿物组合,外生铀矿床产于沉积岩中。 研究还发现,波希米亚地块铀富集的空间分布与地壳深断裂和华力西酸性花岗岩类的深成岩体有关,主要铀矿化就在这些岩体的外接触带富集,且成矿年龄较早,相当于晚华力西期和基米里阶期(Kimmerian),而外生铀矿成矿年龄相当于晚由垩世到中新世。 本文主要通过波希米亚地块93个内生成因铀矿体的样品分析,阐述铀成矿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6.
碳质岩石与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加拿大阿萨巴斯卡、澳大利亚东阿利盖特河、德国什列玛-阿尔别罗达和隆内堡以及加蓬弗朗斯维尔等超大型热液铀矿床为例,讨论了岩石中碳质物与热液铀矿化形成之间的关系。根据热力学资料,强调了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下,碳与水发生相互作用,促使形成CO2、CO、H2和C地等气相还原剂;指出在适合铀成矿作用发生的温度(150~200℃)和压力(50~100MPa)的条件下,气相还原剂应以甲烷为主。这一结论符合在上述矿床中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同时否认了在热液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碳质岩石可作为铀源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7.
8.
9.
根据内生铀矿化的一个例子研究了辉绿玢岩交代变质作用的机制,指出铀可能的运移形式,确定了岩石热液蚀变的化学成分变化。矿化和非矿化交代岩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是否存在钠长石,因此在热液蚀变辉绿玢岩中的新生钠长石可作为辅助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进行的腾冲遥感试验中,我们利用了多种遥感图象(主要有ERTS1—2、1:3.4万黑白和彩色红外片、1:5万红外扫描和多波段摄影黑白片等及其部分合成、放大的图象),开展了全面的地质构造解译。以多种影象和丰富的信息由表及里地加以联系,将地面的自然景观、地貌、构造、地质体及其发展史,有机地加以统类分析研究、综合探索,从而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多快好省地提供基础地质图件(主要完成了1/50万、1/5万地质构造图),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富矿产出条件与控制因素,提高找矿勘探效果,显示出地质遥感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古构造、古地理重塑入手,系统分析伊犁盆地各沉积时期的沉积建造特征,并探讨其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研究表明,伊犁盆地双基底建造形成了盆地的富铀基底,盆地早—中侏罗世在弱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成为盆地的含矿建造形成期,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红色碎屑岩建造有利于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与含矿层的沉积相类型、单层砂体厚度及岩性结构等建造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在那些不含强还原剂(例如硫化物或有机质),并且未遭矿前蚀变的沉积岩中发现了后生铀矿化。在这些岩石中矿化的原因是有争议的。本文试以碧玉石英岩中的铀矿床为例加以讨论。所述矿区位于地背斜隆起的边缘。此地背斜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其上不整合地覆盖着寒武纪地槽型硅质岩和奥陶-志留纪陆源杂色 相似文献
14.
15.
16.
众所周知,在热液矿床中,构造对矿化的控制是十分明显的,然而怎样从构造的角度来评价矿床,却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通常,根据构造条件对矿床进行评价时,习惯于根据构造的规模(即所谓“构造气魄”),这在一般情形下,对某些充填类型的铀矿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对某些交代类型的铀矿床来说,如果只简单的根据构造 相似文献
17.
18.
巴音戈壁盆地含矿目的层沉积相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论述了盆地3处铀矿床(点)含矿层早白垩世巴音戈壁组上段沉积相展布特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认为该地区铀矿化发育主要受两种沉积环境控制:(1)受扇前辫状分流河道控制,该沉积环境内发育厚层砂体,具有泥-砂-泥结构,在潮湿、湿热古气候环境下,该沉积环境内的砂体中富含有机质和炭屑,有利于铀成矿;(2)受各类沼泽沉积环境控制,在潮湿、湿热古气候环境下,该地区发育大面积沼泽,沼泽沉积环境中多为泥炭、泥质岩及碳质岩沉积,有利于铀元素的吸附、沉淀、富集并成矿。受控于两种沉积环境,该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化矿体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卷状及板状。其成因为层间氧化作用与同生沉积富集共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