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采用24 h代谢实验,研究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消化代谢的位点,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部分叶绿素a立刻降解为脱镁叶绿素a,且伴有少量脱植基叶绿素生成;叶绿素b则比较稳定。叶绿素在大鼠胃部几乎没有吸收,84%进入大肠,其中43%从粪便中排出。在血液、尿液中未检测到叶绿素及其衍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摄入改变了大鼠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Akkermansia菌属、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叶绿素促进菌群代谢物乙酸、丙酸、柠檬酸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37℃、厌氧条件下,通过向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添加小鼠结肠内容物悬液模拟结肠环境。通过在模拟结肠环境中添加玉米抗性淀粉、单一及混合外源肠道菌及其组合,研究玉米抗性淀粉体外发酵产酸的特性及外源肠道菌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添加抗性淀粉或仅添加单一外源菌的组,添加3%(相对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干基)玉米抗性淀粉后,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6、12、18、24、30 h)能够极显著(P0.01)地提升。在含有抗性淀粉的培养基中添加单一外源菌,嗜酸乳杆菌能够促进发酵产乙酸,青春双歧杆菌和粪肠球菌能够促进发酵产丙酸和丁酸,而大肠埃希氏菌会抑制产丙酸和丁酸。在含有抗性淀粉的培养基中添加混合外源菌,嗜酸乳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能够协同发酵产乙酸、丙酸和丁酸,粪肠球菌与青春双歧杆菌组合发酵时,能够提升丙酸和丁酸产量,而大肠埃希氏菌则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其他3种菌发酵抗性淀粉产乙酸、丙酸和丁酸。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探究膳食纤维复合体(Dietary Fiber Complex,DFC)对代表性人体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调节。采集10位65~75岁老年人的粪便,分性别开展DFC干预的体外发酵实验。结果发现,2%添加量的DFC组干预效果最好,其中女性组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52.76%、43.40%、249.79%和232.99%,男性组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4.02%、53.14%、228.71%和206.11%。显著差异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中,女性组的异丁酸、丙酸、甲酸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蛋氨酸、组氨酸、β-葡萄糖、苯丙氨酸、苏氨酸、丙三醇、天冬氨酸、精氨酸、1-甲基组氨酸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1),男性组的异丁酸、丙酸、丁酸盐、甲酸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组氨酸、β-葡萄糖、苯丙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1),二者潜在的代谢途径都为组氨酸代谢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研究结果表明DFC对人体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明显,且在不同性别上潜在的代谢途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述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相互联系,及综合解析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内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矿物质代谢、维生素代谢等营养物质代谢这两大方面内容,为人们了解、认识肠道菌群与宿主的代谢相互作用提供依据,且通过这些理论依据为动物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可有效提高动物益生菌生产制剂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富含燕麦麸皮饲料对正常大鼠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及其对肠道功能、肠道菌群构成、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和干预组(含燕麦麸皮21.7%饲料喂养),4w实验期间记录大鼠一般生活状况、进食量、体重、血糖、血脂水平、肠道转运时间等指标,第29d处死大鼠,记录盲肠总重、壁重及内容物重量,行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特异性培养及计数,测定盲肠内容物氨含量及p H值。结果:喂养4w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大鼠盲肠内容物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上升,盲肠内容物p H值水平明显下降,其他各项指标在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大鼠对干预组剂量的燕麦麸皮安全耐受,燕麦麸皮增加正常大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降低肠道内p H值水平,未观察到其对肠道转运时间、盲肠结构及糖脂代谢水平等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不仅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还因为茶对健康的各种益处.肠道菌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茶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维护肠道健康,但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文章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期相关研究报道,总结了"茶及其功能成分—肠...  相似文献   

8.
褐藻膳食纤维(海藻酸盐,Alg)是存在于海洋食用藻类中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表明,褐藻膳食纤维可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发酵产物调节宿主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出发,对褐藻膳食纤维作用于人和动物模型体重、血糖、脂代谢以及肠...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态是人和动物体内最为复杂、最为主要的微生态系统。双歧杆菌是肠道微生态存在的一种益生菌,在防治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多个疾病领域呈现出潜在应用前景,成为食品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双歧杆菌能够通过调节饮食结构与能量摄入,肠道菌群微环境、微生物-肠-脑轴及肠道免疫等途径调控大鼠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并能通过对碳水化合物利用途径、抵抗炎症应激途径、调节脂肪分解途径、基因途径、胆汁酸盐共沉淀与菌体同化胆固醇途径等调控脂质代谢,同时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之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脂质代谢的效果,因应用领域、配方、添加数量而异,仍需要更深度控制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确立配方、添加数量等。且应用于食品领域时,可能通过与宿主自身肠道菌群交流遗传物质途径,导致肠道耐药基因转移或耐药病原菌传播。本文就双歧杆菌调控大鼠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多种途径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双歧杆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过敏人群数量的快速增加,食物过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微生物在机体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生素的使用、膳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所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将会增加 人群患食物过敏的机率。本文将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综述目前对口服耐受的产生及因其缺失而引起食物过敏的相关机 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肠道微生物调节食物过敏的潜在通路,最后概述有关益生菌缓解食物过敏的应用及机 制研究。通过了解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黏膜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为预防及治疗食物过敏提供新的调控靶点和研究思 路,并为益生菌缓解食物过敏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案,从而减少食物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酒作为饮品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但过量饮酒却会对机体造成健康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肠道微生态环境中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极多,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醋酸菌能通过促进乙醇在胃部氧化、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等来减轻过量饮酒的健康损伤,而现有研究发现醋酸菌对受酒精影响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亦能帮助解酒。该文对肠道菌群进行简介,就醋酸菌调节酒精影响的肠道菌群紊乱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冀为日后有关研究,促进人体肠道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表征酱油渣来源的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菌群及其产物短链脂肪酸的调节作用。以含5%该发酵大豆膳食纤维(该研究所述发酵大豆膳食纤维为一种酱油渣来源的低盐、低油、无异味的食品级膳食纤维)的饲料喂食的母猪作为实验组(DF),空白对照组(CK)喂食普通饲料(相同的饲料没有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分别收集两组的母猪粪便样品,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母猪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并通过GC-MS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属水平上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研究。Welch’s t-test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喂食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后母猪肠道菌群中史雷克氏菌属(Slackia)的丰度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LEfSe结果发现Clostridium IV和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为实验组中丰度较高的两个差异物种。喂食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后,粪便中各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丁酸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发酵大豆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使母猪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促进了肠道中产短链脂肪酸的菌群的富集,从而提高了肠道中的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外发酵模型,利用高通量测序及代谢组学技术,研究5种植物多糖(黄芪多糖、苍术多糖、玄参多糖、红枣多糖和乌梅多糖)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多糖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人肠道菌群结构,并且5种多糖均能够富集Faecalibacterium、Roseburia,抑制Escherichia。植物多糖处理能够调节气体介质含量、短链脂肪酸含量,改变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氨基酸、短链脂肪酸代谢途径,其中黄芪多糖、苍术多糖和玄参多糖对短链脂肪酸总量调节作用显著,对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黄芪多糖、苍术多糖、玄参多糖和红枣多糖均能够提高T2DM患者的总气体介质含量以及CO2和CH4含量,乌梅多糖降低了总气体介质含量和H2S含量。研究结果为植物多糖的筛选与利用及其靶向调节肠道微生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对小鼠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C57BL/6小鼠制作高脂模型并灌喂海藻酸钠及其寡糖,通过检测体重、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肝脏及肠道组织病理变化,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判断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对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海藻酸钠及其寡糖均会影响高脂小鼠的脂质代谢,抑制脂肪在肝脏中聚集,保护肠道绒毛形态使其能发挥正常功能;能够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提高肠道中乳酸杆菌和阿克曼菌等益生菌丰度,其中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鼠肠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更明显。结论 海藻酸钠寡糖或海藻酸钠可有效地改善小鼠的脂质代谢和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15.
多糖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分子通过缩合、失水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大多数多糖不能被人类基因组中编码的酶降解.肠道菌群由寄生在宿主胃肠道内的多种微生物构成.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少量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能够分泌多糖降解酶降解多糖,促进人体对多糖的消化吸收.多糖中不可被直接消化的成分和发酵产...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评价不同采收期坛紫菜及其酚类物质的健康益处,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采收期(早期、中期、末期)的煮制坛紫菜经体外口腔、胃和小肠3 个阶段消化后,其酚类物质的生物可及性和抗氧化活性,以及经体外结肠发酵后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体外消化后,坛紫菜中总酚具有极高的生物可及性,约为104.80%~117.03%,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约为35.21%~59.60%。早期坛紫菜中酚类物质含量和消化后释放量均高于中期和末期坛紫菜。坛紫菜经体外结肠发酵后可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丙酸和正丁酸,并有效抑制异丁酸和异戊酸的生成。通过16S rRNA测序可以看出坛紫菜的添加促进了Bacteroidetes、Megamonas和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生长。综上所述,坛紫菜是较好的酚类物质来源,经胃肠道消化后其酚类物质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及性和抗氧化活性,且对肠道菌群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于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而言,头水坛紫菜对消费者而言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人体血尿酸水平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其中高果糖和高嘌呤的饮食具有明显的高尿酸诱导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关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有益菌属丰度下降的现象。合理的膳食及益生菌摄入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维持其稳态,并促进肠道嘌呤和尿酸代谢,提示肠道菌群是未来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靶点。本文概述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特征和机制、饮食对高尿酸血症的诱导、高尿酸血症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以及肠道菌群调控高尿酸血症的策略,以期为未来开发诊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乳中蛋白完整的分子结构及众多的生物活性肽在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也具有抑制病原菌定殖黏附,保护肠道健康的功效。本文综述了乳中多种活性蛋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科学充分地利用乳蛋白预防和保护肠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番茄汁(probiotic fermented tomato juice,PFTJ)的抗疲劳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将40 只雄性ICR 小鼠随机分成4 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06 g/kg)、PFTJ 低剂量组(5 mg/kg)和PFTJ 高剂量组(15 mg/kg)。通过测定各组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生化指标及与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评价PFTJ 抗疲劳作用,并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PFTJ 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降低尿素氮、乳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肌糖原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并能显著提高小鼠骨骼肌中AMPK 和PGC-1α 的mRNA 表达水平。PFTJ 可以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上调乳酸杆菌属、norɑnk_f_Muribɑculɑceɑes 属相对丰度,下调丹毒丝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PFTJ 具有潜在的抗疲劳能力,这与减少代谢物质积累、抑制糖原消耗、抗氧化、激活AMPK/PGC-1α 通路直接相关,并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间接实现其抗疲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传统豆浆在制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豆渣,而除渣后导致大豆中营养成分的流失。目前,全豆豆浆工艺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大豆的全部营养成分。为了进一步探究全豆豆浆中未被胃肠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及其与人体肠道菌群的关系,该文以全豆豆浆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胃、小肠消化以及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发酵后,对不同肠段发酵液进行16S rDNA测序分析,并测定其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探究全豆豆浆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全豆豆浆经过胃肠消化,并在体外结肠模拟系统中发酵7 d后,α多样性分析得出,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显著增高;β多样性分析得出,全豆豆浆也能够改变人体肠道菌群的结构;在门水平上,相比于发酵前,Proteobacteria和Synergistetes的相对丰度升高,而Bacteroidetes、Firmicutes、Fus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相比于发酵前,Enterobacter、Megasphaera、Pyramidobacter、Acinetobacter和Phascolarct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