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计及电热耦合的潮流数学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电热协调(ETC)理论的提出对实时环境下输电元件载荷能力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电与热之间的紧密耦合,使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变得复杂,文中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将输电线路热动态微分方程引入到现有的电力系统潮流模型之中,利用隐式梯形的差分方法将该微分方程代数化,使输电线路温度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新的状态量,从而提出了计及电热耦合的潮流计算数学模型,并在推导得到牛顿法求解该模型的修正方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应电热耦合处理的简化计算方法,该模型和算法实现了电气量和其温度的统一处理,不仅反映潮流的电的信息,而且能够提供输电线路热惯性的动态过程,即温度变化信息,从而实现输电线路载荷能力由温度评判的目的。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开展电力系统运行调度中的电热协调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区域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在能源利用方面有独特优势,为了准确把握电热联合调度的研究重点,综述了电热联合调度模型的相关研究热点问题。介绍了以区域供热为对象的电热联合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电热能流差异出发,分析了联合调度模型中热力系统各元件热力特性模型、电力系统典型模型和电热耦合元件典型模型。针对目前电热联合调度模型的研究侧重点与进展,从基本调度模型、考虑能流差异性、考虑系统不确定性、考虑调度机制、考虑主体利益与电力市场的调度模型等五个方面综述了主流的电热联合调度模型,并展望了电热联合调度模型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考虑热电联产调峰主动性的电热协调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挖掘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可以有效改善中国“三北”地区的弃风问题。调峰补偿机制是激励热电联产主动参与,电网调峰的有效手段。在考虑调峰补偿的前提下,对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电网调峰进行研究。首先,计及热力系统复杂供热约束的影响,建立热电联产机组的可用调峰容量和调峰成本评价模型,可以反映热电联产调峰中的供热依赖特性和时序耦合特性。然后,基于热电联产调峰成本及调峰补偿机制,提出考虑机组调峰主动性的电热协调调度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电热协调调度,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反映热电联产在经济手段激励下主动参与电网有偿调峰的意愿。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研究了热电联产机组的可用调峰容量和调峰成本的影响因素,并验证了所提出的调度方法在调峰补偿机制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电热协同作用下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输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伏/光热(PV/T)系统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换原理,建立了PV/T系统的热电模型,针对PV/T系统的热电效率、电池板温度间的耦合问题,通过MATLAB迭代求解法,解决了PV/T系统中热电参数耦合求解问题,得到了PV/T系统的效率曲线,分析计算了系统组件长度和工质流速等参数对性能曲线的影响;同时,针对PV/T系统与普通光伏组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测试了两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板背温度等特性参数,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电热锅炉的概念、分类及各类电热锅炉的特点对电热锅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并结合国内外电热锅炉的状况 ,对我国电热锅炉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电阻电热合金是金属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年发展,产品质量和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弥散强化技术有助于产品性能的再提高。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为该类产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含储热的电力系统电热综合调度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热电机组配置储热前后运行特性与调峰能力的变化情况,讨论了利用储热消纳弃风的基本运行机理,建立了含储热的电力系统电热综合调度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新模型增加了系统热平衡约束、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约束、储热装置运行约束等,且模型目标扩展为供电和供热总煤耗最低。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模型是有效的;在热电厂中配置储热可有效提高电网的风电消纳水平,且消纳单位电量风电的节煤量要高于电锅炉消纳方案。  相似文献   

8.
9.
基于电热模型的IGBT结温预测与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工作过程中结温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IGBT电热模型的结温预测方法,并对由结温过高引起的失效进行实验分析.根据IGBT结构特点建立通态压降模型,考虑到器件内部参数和半导体物理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建立IGBT导通功耗与结温关系的电热模型.通过联立IGBT结-壳传热方程和电热模型进行热平衡分析,从而得到稳态时的结温.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得到的结温基本与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温值相吻合,结温过大会导致电极根部焊料熔化和表面连接键丝断裂.所提方法通过监测壳温可实时预测IGBT结温,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第1代晶硅和第2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第3代GaAs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以及基于GaAs叠层电池的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优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4种模式的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空气冷却型PV/T系统、水冷PV/T系统、热管PV/T系统和光伏—太阳能辅助热泵(PV-SAHP)系统的构造及应用,分析了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预测了PV/T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可以真正实现建筑的节能。  相似文献   

12.
A solar panel is described,in which thin films of semiconductor are deposited onto a metal substrate.The semiconductor-metal combination forms a thin film photovoltaic cell,and also acts as a reflector-absorber tandem,which acts as a solar selective surface,thus enhancing the solar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collector plate.The use of thin films reduces the distance heat is required to flow from the absorbing surface to the metal plate and heat exchange conduits.Computer modelling demonstrated that,by suitable choice of materials,photovoltaic efficiency can be maintained,with thermal performance slightly reduced,compared to that for thermal-only panels.By grading the absorber layer-to reduce the band gap in the lower region-the thermal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approaching that for a thermal-only solar panel.  相似文献   

13.
光伏功率预测技术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光伏功率预测是提高光伏电站控制、调度性能,保障高比率光伏发电接入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国内光伏功率预测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理清其技术脉络和关键问题尤其迫切。文中对光伏功率预测基本技术原理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介绍其基本原理和预测模式,然后总结了超短期和短期预测的主要技术要点,并着重对提升预测精度的相关研究进行评述,最后结合中国光伏功率预测发展现状,提出了值得研究和关注的光伏功率预测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容量并网光伏电站技术综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为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加快新能源的高效利用,国内相继开工并已建成了若干兆瓦级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示范工程.结合国内外的运行经验,综述了大型光伏电站在光伏阵列、变换器以及并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其主要特征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新动态,总结了对国内大型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的一些启示,并对大容量光伏并网发电的技术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PV/T)能量输出,将新型铝合金背板型光伏组件和自行设计制作的不锈钢扁盒流道集热板相结合,用导热硅胶加以粘接构成新型PV/T复合系统.将新型PV/T复合系统、常规TPT背板光伏组件、常规平板集热器至于同于工况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TPT光伏组件相比,新型PV/T系统的电压约提升了0.5~1.5V,电转换效率、填充因子、输出功率及发电量平均提高了9.76%、1.49%、3.75%、4.02%.而复合系统热效率比常规平板集热器约低22%左右.相对于常规TPT光伏系统或自然循环平板集热器热水系统,新型PV/T系统有发电量高、占地面积小、综合性能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动态建型与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伏阵列作为并网逆变器的前端输入,在二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平均模型的基础上,考虑逆变器稳定运行点和光伏阵列特性对逆变器动态响心的影响,详细推导系统小信号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提出控制系统的模型和策略.研究表明光伏直流电压、光伏模块的跨导、电网电压和电网阻抗等参数的变化会影响控制系统稳定性和灵敏度,从而验证小信号模型的有效性,为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动态响应分析和控制器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光伏并网中的双向逆变器控制系统进行了理论探讨;利用小信号分析法得出系统电压和电网电流的数学模型,设计出使光伏并网双向逆变器稳定的控制方案和选择相应参数的方法;最后,将研制出的光伏并网双向逆变器与电力系统连网,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双向逆变器系统模型的可行性,对于开发和研究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产品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光伏电池的建模难度,在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对单二极管模型进行简化.为了兼顾简化模型的精确度,在考虑了引起模型误差的等效电阻等因素后,得出改进的单二极管串联模型——热电压模型,并且在热电压模型中加入环境修正参数,进而得到热电压动态模型.同时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  相似文献   

19.
建立基于PSCAD/EMTDC平台的并网光伏发电仿真模型,根据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并网光伏发电站实际运行中测得的运行数据,对并网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的稳态电压分布、频率波动以及光伏电站的谐波和故障特性进行研究。全面评估光伏电站接入公共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提供实际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