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特征及职业世界对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以"面向应用、培养创新"为目标,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高职《WEB应用技术开发》实训课程模式的改革,采用开放式、交互式自主学习方法,运用网络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争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孟根 《中国科技博览》2013,(10):186-186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评估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作为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条件,“懂科学、会技能、有素养”也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首要办学目标。舞蹈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还起到陶冶身心的审美愉悦功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起着不可或缺作用。高职院校在幼教专业中开展舞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舞蹈知识和能力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但高职幼教舞蹈教学的一些现状却极大制约了这一作用的发挥,需要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代社会对具有艺术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渴求,促进艺术教育不断向综合的方向发展。艺术课程综合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整合创新能力、开拓贯通能力和跨域转换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实施音乐素质培养的措施等方面,论述高职院校音乐素质培训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进而探索高职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教育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项目教法学正是以实际的企业技术开发项日为载体,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并且,项目教学法通常是通过团队活动来进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这一现象,探索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分析化学教学,可以进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积极、坚强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才能较快增强.本文介绍了分析化学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分析化学教学与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教育中进行分析化学教学实践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传统教学策略不能满足该目标下的培养方式,应建立启发式授课方式和新型考核模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合理的考核方式体现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存的弊端及弱点,提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1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高职德育模式缺乏特色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学生素质不同于本科院校,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德育内容,方式等方面都应不同于普通高校,应有自身的特色。目前高职德育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普通高校的德育模式,具有滞后性。德育方式仍然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脱离实际的说教式、训导式、笼统式、消防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赏识教育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并结合赏识教育的理论,探索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更好适应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根据高职英语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教育部要求高职英语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然而,现有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与当今社会对技能型英语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教师根据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调整。针对此种现状,高职英语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性教学,对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技能型人才要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职学生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虽在实践方面略有优势,但在人文素质方面的欠缺,亦是社会公认的事实。提高职业人文素养、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不同及我国节约型人才的培养规划,文章提出了在高职学生实训课教学中应用节耗激励式教学法。并以机电类学生的电力拖动实训课为例,阐述了此教学方法的应用方式,以期对高职院校类似实训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职商业展示设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要以培养创意与技能并重的高级应用型商业展示设计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引企入校,以“工作室”制模式的建立为核心,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本文针对目前商业展示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调查、实践教学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工作等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出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力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商业展示设计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实践型应用技术人才,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学生今后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制冷》2015,(2)
"卓越计划"是我国加快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以土建类建环专业为例,分析了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及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研究制订了基于素质教育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置于同等地位,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具有注重基础、能力素质的特点。本文通过单片机课程教学的分析,总结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以应用为主,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艺术设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要以培养创意与技能并重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以"工作室制"模式的建立为核心,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和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本文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调查、实践教学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提出总思路、课程体系、教学平台、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教学手段等六个方面的解决方法,强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力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艺术设计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信息技术课程设立的关注点。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性,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浅议,以促进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卢风伟  张秀杰 《硅谷》2010,(8):159-159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素养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现代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并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升 《包装世界》2015,(5):64-65
在高职实用美术教育中,培养人才规格特点是即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素质、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又具有较高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教育所担负的这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与随着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日益成熟所体现出的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消费者的双重身份,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