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几年,针对低渗透油田水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的现状,滨采二矿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以提高水驱控制储量和有效动用程度为中心,加强水质处理,强化注采完善和攻欠增注技术配套,油藏开发形势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压裂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台,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合格,地层堵塞伤害严重,注水井欠注,注水效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注采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开展高压注水、酸化解堵增注、水力压裂、小泵深抽和井网加密等配套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盛洁 《中国科技博览》2012,(11):122-122
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开发中所占比例逐年加大,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也需不断提高。本文从井网井距的优化、油层压裂技术、早期注水的重要性、注采井网的布署、注采调配技术的配套及油层保护技术共六个方面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总结,并以梁4块等为例阐述实施过程及效果,对低渗透油藏的良性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低渗透油田一般天然能量不足,开采强度增大,开采难度增加,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强化注水管理、完善注水工艺技术、细化注采工艺措施,实现二次采油,以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资源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高品质的油气井已经不断的减少,油气资源的开发难度不断的加大,特别是低渗透油井已经逐步成为内陆油田开发的重点。对于这些低渗透类型的油气井,只有采用合理的注采技术才能使得油气资源被合理地开发利用。本文将通过新疆油田近年来的开采注采实践,对油田开采的注采技术进行分析,并将会对各种类型的注采井网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求加深人们对于油田注采开发的认识,同时这也将会有助于今后的油田注采开发,从而提高油气资源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6.
纯梁油田属复杂断块低渗油藏,油层薄、物性差,开发难度大。研究表明影响低渗油藏储层驱替压力系统建立的最主因素是启动压力梯度。所以,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应按照一定标准适当缩小注采井距来提高驱替压力梯度,采取整体压裂措施减小启动压力梯度。此外,采用模拟的方法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优化,优化项目主包括注水和压裂时机的选择。这对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有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全油区断块相比较来说,临盘断块含水率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由于临盘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比例大,注采井网完善难度大,导致临盘断块油藏采收率低、采出程度低。本文在在系统研究油藏地质特点、开发规律基础上,对临盘断块油藏进一步进行科学合理分类,研究其合理的开发方式,明确了注采调整方向,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具有的不同潜力,创新注采调整思路,不断优化注采井网,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压裂投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合,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合格,地层堵塞伤害严重,注水井欠注,注水效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注不进,采不出”的生产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在深化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剖析开发矛盾,开展工艺技术的研究和调整挖潜,实现低渗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油藏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特点。大庆油田低渗透油田主要包括朝阳沟、头台、榆树林、双城、肇源、宋芳屯、永乐、齐家等油田。低渗透油田如何高效开发?这是大庆油田持续稳产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技术措施,最后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地面工程配套情况,按照“治水先行、井网完善、配套工艺、精细管理”的思路,在低渗油藏桩8块实施老油田一体化治理。根据渗透率差异分区优化井网井距,部署新井,恢复老井,完善与恢复注采井网。突出沙河街组油藏水质改善,辐射周边低渗透区块,油水联动,改善老区开发效果,通过治理实现低渗透油藏注入水井口水质达标和高渗高液量油藏降污减排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欢2—16—304块是上世纪80年代初投入注水开发的油藏。面对开发后期油井开井率低、产量低、采出程度低,接近废弃的现状,近几年,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细化开发单元,以小层为开发对象,完善注采井网。最大限度的提高油层平面和纵向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通过深度开发,区块产量大幅上升,日产油从最低的10t上升到了最高值70t,进一步提高了断块的开发水平,对于国内外一些同等类型的油藏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井网研究。井网问题能否处理好,直接关系到油田能否长期稳定生产和油田企业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新民油田民36区块为岩性断块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低丰度和非均质强的储层特点。近几年,民36区块在井网研究上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研究确定了一种低渗透油藏比较适应的井网模式:425×140/106米线状注采井网。此种井网可将低渗透油藏动用程度提高,井网适应性良好。同时认识到,超前注水对于低渗透油藏十分必要,缩小井排矩是建立低渗透油藏有效驱替体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盛洁 《中国科技博览》2012,(11):265-265
油田开发中将地层渗透牢高于500X10^-1um^2的油藏称为高渗透油城。本文以梁家楼油田纯47块为例,在对高渗透油减开发后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堵水、油层顶部水平井钻孔及精细注采调配技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盛洁 《中国科技博览》2011,(37):388-388
梁家楼油田南部的沙三中油藏,为特高渗透油藏,平均空气渗透率2.084um2。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主要通过注足水,注好水来实现稳液稳油和控水稳油。近年来,为解决该类油藏注水见效敏感,注采调配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以油藏渗流力学为理论基础,选择压降叠加原理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油藏地层参数重新取值及反复论证,得到了适用于该油藏的注采调配见效周期的计算公式,用来指导注采调配,达到了降低自然递减率、改善油藏水驱状况的目的,增加可采储量20.8×10^4t。  相似文献   

15.
油田在勘探开发的各个环节均可造成低渗透层油层损害,再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在外在条件变化时,包括钻开油气层、射孔试油,酸化、压裂等,储层不能适应变化情况,就会导致油层渗透率降低,造成油层损害。对低渗透油层特别强调油层保护并不是因为这类油层比高渗透油层更易受污染,而是因为低渗透油层自然渗透能力差,任何轻微的污染伤害都会导致产能的大幅度降低,因此,低渗透油藏的油层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高深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昀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砂体潜力最大,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休,分支河道型和单一河道型砂体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7.
虎狼峁长6油藏属多层系开发油藏,主要动用小层为长612层、长621层、长622层和长63层,油藏采取分注合采的方式进行开发。本文从油藏研究、精细小层注水和精细注水井剖面治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对策分析,最终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天然能量不足,开采强度增大,开采难度增加,特别是油藏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强化注水管理、完善注水工艺技术、细化注采工艺措施,实现二次采油,以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在新发现的石油储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低渗透油藏在增产增储方面时比较重要的能源。本文主要讲述了低渗透油藏的生产特征,在对低渗油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采用注水,压裂以及油层解堵等关键技术,并对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草13断块沙四段油藏为具有边水的构造岩性普通稠油油藏,位于乐安油田的西部,为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自1986年12月开始陆续投入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部储量控制程度差,动用程度低;油水井井况差,造成井网二次不完善,储量损失严重,油水井长期合采合注,造成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针对存在问题对草13断块进行潜力分析及综合调整效果评价.采用补钻油水井完善井网、挤入降粘剂降粘的开采方式提高采出程度;沙四段3砂层组通过综合调整改善其开发效果:沙四段4砂层组通过完善井网增加动用程度,而稀油部分可加强注采调整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