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造了一台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实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工作气体种类、工作气压及磁场位形对等离子体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在(10~(-1)~10~3)Pa的气压范围内,获得了稳定的微波等离子体。实验证实了氩气参与放电和外加磁场有助于降低所需的微波击穿功率和对等离子体有一定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在0.005-0.06Pa压强范围内由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氩等离子体点燃并维持的圆柱形磁控管溅射放电。利用光发射谱、多栅分析器及朗缪尔探针技术测量了在基片附近的等离子体微观参数及粒子密度随压强和微波功率而变化的一般趋势。结果发现,气体离子和中性溅射粒子的密度主要取决全微波功率,而在较小程度上取决于气体压强。在基片上溅射粒子、工作气体原子和离子的通量全都为同一量级,即10^16cm^-  相似文献   

3.
正离子源在实验过程中,真空室的真空度需维持在(1~4)×10~(-3) Pa。由于真空环境是用于研制离子源的等离子体实验测试装置所必需的,因此,需要配备一套能连续工作、具有大抽速的真空泵组来维持相同的真空。1真空泵组抽速为了保持(1~4)×10~(-3) Pa的真空,需要真空泵组具有的有效抽速为:  相似文献   

4.
正磁铁系统是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的一个关键系统,磁场的一个作用是保证带电粒子沿具有一定曲率半径的弧度运动,从而能满足束的纵向聚焦的要求。磁场的另一个作用是使电子在沿着有一定弧度的轨迹前进的同时,再以此轨迹为中心进行螺旋运动,增加电子的实际运动路程,从而增加电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概率。在离子源的实验中,直流弧放电离子源实验需要的垂直磁场通过带有励磁线圈的二极磁铁产生。磁铁是离子源实验台架的重要部分,磁铁安装在离子源实验台架的真空室管道上,根据离子源的形状,要求磁极间距为400mm,均匀场磁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HL-1装置等离子体的平衡。用对称磁探针测量了等离子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由微机数据处理系统即时给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装置存在的各种杂散场对等离子体平衡的影响。通过垂直位移测量鉴别了纵向场线圈和加热场绕组引起的水平杂散场的方向和大小。实验表明,选取合适的内、外垂直场参数,在电流的平顶段,能使等离子体稳定平衡于真空室小截面中心外侧3cm的位置,即在装置孔栏中心附近。  相似文献   

6.
正离子源是电磁分离器的核心部分,离子源在实验过程中,会释放气体用于电离、产生离子束。真空室的真空度需维持在(1~4)×10~(-3) Pa。由于真空环境是用于研制离子源的等离子体实验测试装置所必需的,因此,需要配备一套真空腔体。1材料选取由于实验涉及施加磁场,真空腔体的材质必须具有无磁特性。常用的无磁材料为铜、铝和不锈钢。铜、铝的强度和刚度相比不锈钢要差,不适于制作大真空腔体。综上考虑,选用无磁不锈钢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台储能五万焦耳的角向收缩装置。采用L-C恒流充电,棒环型火花隙开关,触发迴路是电缆储能型的。用CΦP型高速摄影机从放电管端面对等离子体进行扫描照相和分幅照相,观测到了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的产生、收缩、旋转、扩散的典型过程。测得角向收缩初期激波速度为1.3×10~6cm/sec,等离子体半径压缩比为5,最高密度为2.5~3.5×10~(17)粒子/cm~3。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HL-1装置等离子体的平衡。用对称磁探针测量了等离子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由微机数据处理系统即时给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装置存在的各种杂散场对等离子体平衡的影响。通过垂直位移测量鉴别了纵向场线圈和加热场绕组引起的水平杂散场的方向和大小。实验表明,选取合适的内、外垂直场参数,在电流的平顶段,能使等离子体稳定平衡于真空室小截面中心外侧3cm的位置,即在装置孔栏中心附近。  相似文献   

9.
10.
强流回旋加速器综合实验装置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重要设计验证项目,设计能量为10MeV,它包括1台小型回旋加速器的全套设备,具备其全部功能。它作为一综合试验平台,对100MeV强流回旋加速器的理论设计进行工程可行性验证,同时用于强流回旋加速器的新型工艺研究和设备检测。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在简单磁镜装置MM-2及其改进装置MM-2U中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和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的实验结果。在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的实验中,使用一个频率为15GHz,功率约为30kW的微波源,建立了热电子温度为140~170keV的热电子环,这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在简单磁镜装置MM-2及其改进装置MM-2U中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和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的实验结果。在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的实验中,使用一个频率为15GHz,功率约为30kW的微波源,建立了热电子温度为140~170kev的热电子环,这是半径为7~10cm,空间分布为一个非封闭的环。在离子回旋共振加热实验中,使用一个频率为4.81MHz,功率为40kW的射频源,对ECR等离子体进行离子回旋共振加热,观测到离子与电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热,离子温度由原来的平均3eV升到8eV,电子温度由原来的平均20eV升到30eV,且等离子体电位及等离子体的约束特性均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从项目的合同形式、许可证申领、质量保证、先进施工技术、采购管理、进度控制等方面简要总结了我国最近建造完工的几座核电站的实践经验,供今后新建核电站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实验阶段,与密度控制有关的实验数据和信息存储在实验现场的计算机系统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时需要到现场才能采集或获取.设计了托管控件,用于等离子体密度远程控制系统业务逻辑的封装,实现了增强型的B/S计算结构,解决了远程控制过程中复杂的科学计算,并实现了实验进程的同步监视.还在数据交换机制中部署了web services和Data File services两层服务,有效地维护了数据传数链路的松散耦合特性.实验证明,它不仅实现了密度的远程控制功能;而且在目前的托卡马克实验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数据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描述了用静电探针测量探针悬浮电位的方法,给出MM-4中电位分布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轴向电位分布不对称,径向分布对称;在等离子体中沿轴向和径向存在双离子位阱;最深位阱深度随注入电流和磁场增加而加深;最深位阱的位置随注入能量的增加渐渐向系统中心移动。此结果不同于其它国家同类装置的结果,文中对这些结果做了详细分析和讨论,对产生的机制和结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还给出了五种不同方法同时标定等离子体电位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了各种工程试验研究装置,建成了核动力实验研究基地,积累了丰富的核动力整体试验装置建设经验,本文介绍了核动力整体试验装置设计,施工及调试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外热式等离子体实验装置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数据获取和处理系统支持20通道差分信号采样,每通道最高采样率1Msps,基于USB2.0的数据接口的实时传输能力为10M Byte/sec,能够满足外热式等离子体实验装置等离子体流场采样测量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日本原子》1983年4月号第31页报道】由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主管的等离子体临界实验装置“JT-60”目前正处在建设高峰,正在安装主机和仪表。真空容器和8个环形线圈等设备安装后,将进行整体性试验,JT-60主体预定1985年3月完工。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预料能量得失相当的等离子体条件将在1987年夏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