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我国水利行业有人工报送(人工站)和自动传输(自动站)两套地下水监测数据.地下水监测数据对展现地下水动态分布特征和提供超采治理依据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地下水水位埋深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与对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800个人工站和10298个自动站的2018年同期地下水水位埋深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从完整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分析松辽平原潜水埋深监测资料,选取典型潜水监测站,基于监测站2005—2015年历年水文要素数据,结合全国水资源公报,分析松辽平原2005、2015年潜水埋深演变特征并确定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①松辽平原浅层地下水降深中心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埋深已达48 m,埋深大于10 m的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4.74%,与2005年相比,2015年埋深大于10 m的区域面积增加1.95万km~2;②通过对2005—2015年这11 a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的变化分析,发现地下水位下降与人类开采地下水和降水量减少密切相关,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度计算分析可知人工开采是影响松辽平原潜水埋深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识别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变化和控制因素,通过收集分析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及动态资料,基于典型潜水监测站2005-2015年的监测数据,结合全国水资源公报选取代表年分析华北平原地下水埋深分布并通过BP神经网络方法确定了超采区浅层地下水变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5年华北平原地下水除北京少部分地区埋深减少外,其余大部分均表现出埋深持续增加的特征;人工开采地下水是影响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给水度μ是土壤释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通过风积砂的室内排水试验,研究浅层地下水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并用不同的公式计算给水度。试验结果表明,风积砂介质的水位埋深小于60 cm时,给水度为一变量,随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所选的给水度计算公式中,雷志栋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最相近,可准确表达给水度与水位埋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变化环境下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地下水循环系统发生着深刻的演变,研究变化环境下地下水埋深动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从变化环境与地下水循环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出发,利用乾安县2000—2015年地下水监测井水位埋深数据、气温、降水量、蒸发量及人工开采量、土地利用等资料,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衬度系数方差分析得出变化环境下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因素; 16年来,研究区承压水位埋深显著增大,潜水埋深变化不显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分别是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水位埋深动态的主要外在驱动因素,含水层自身厚度是控制承压水位埋深动态响应程度的内在因素,同时提出变化环境下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如何建立经济实用,科学可靠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是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网建设中首先越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就辽宁省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建设的实践.对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通信方式的选择、信息流程的设计、监测设备的配置以及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苑 《广东水利水电》2011,(7):55-57,77
由于雷州半岛地下水的超量开采,超采区的中、深层承压水形成大范围的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局部出现地面沉降,现有的地下水监测站网的结构和功能难以满足对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评价的需要,因此,结合已有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在类型区划分、开采强度分区和站网分类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为国家级、省级、普通、水质与开采量基本监测站网,对于防止水文地...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南京市地下水资源量、开采情况及分布特点,分析相关规划前后地下水监测站网特点和站点布设情况,对规划后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结果表明:规划后南京市地下水监测井布设密度得以增加,自动化监测方式得以一定程度的落实,解决了监测方式落后、站点不便管理等问题;规划后,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点依然需要在站点布设、监测层位、监测项目、监测方式上增设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监测站,以便更好地为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及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及其变化趋势是衡量地下水资源开发是否合理的重要评判依据,为了充分反映地下水系统的功能属性和水资源管理要求,在辨析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与上限、下限临界水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维系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可持续为目标,考虑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通过构建多元量化关系模型,由各功能和类型分区单井临界水位划定成果加权得到各管理分区面水位阈值。以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较为突出的河北省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各代表性监测井2001—2013年水位数据构建量化关系模型,地下水控制性临界水位划定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控制性上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93~13.19 m,控制性下限临界埋深阈值为10.94~27.06 m;深层地下水控制性临界埋深阈值为12.15~49.09 m。  相似文献   

10.
杨慧 《陕西水利》2016,(2):111-112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安市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是十分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是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的基础,延安市地下水监测主要靠人工测量,监测站网布局已不能适应当前水资源管理形势,在分析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监测站网布局、新设备、新技术提出新的设想,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就平面监测网的布设、作业中采用的技术规格和外业观测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并对外业观测质量和监测网点精度作了评定。  相似文献   

12.
马荣国  刘春 《中国水利》2007,(23):57-58
以Lonworks设备网络化技术构造水闸泵站的现场监控网络,以Webservice技术构造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阐述了系统架构设计和实时监控系统设计。所构建的闸群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和开放的数据管理平台,为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决策,为水资源调度和防汛决策指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构皮滩水电站拱坝变形监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才  唐玲  赵卫 《人民长江》2006,37(3):35-36
拱坝变形是构皮滩电站最重要的监测项目之一.拱坝变形监测成果是评价拱坝安全性态最重要和最直观的依据,合理的变形监测设计是及时获取可靠变形监测成果的基础,对综合反映建筑物的工作性态、评价大坝安全和指导工程运行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构皮滩水电站拱坝特点,对拱坝变形监测设计原则、变形监测项目及监测设施布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曾红娟  朱永清 《人民长江》2017,48(12):26-29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是监测工作的基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集中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立足于长期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管理、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这一根本出发点,提出了由1个流域监测中心站、5个省级监测总站和38个监测点组成的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思路,以及以协同站网区域监测、典型监测和人为水土流失监测为方法体系的不同尺度、不同对象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服务模式,旨在全面掌握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富地营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中上住机画面显示应用软件,可供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水胡同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功能、配置及其改造意义。由于机组运行方式的增多,监控系统的流程编制相对复杂化,这对监控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系统采用功能较完善的按对象分层的分布式结构,根据从各个LCU所采集的各主辅设备的实时数据,依据时间顺序记入相应的一览表;根据设定的周期定时或以事件触发方式对实时采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提高了我站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全站仪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站仅使用的日益普及,一些传统测量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但如何使全站仪更有效地在水电站变形观测中发挥作用,则必须通过了解其相关的技术特性,探索全站仅在实践中的应用。本文讨论了全站仪在变形观测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齐溪水电站采用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研制的SDJK水电站微机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实现运行监测的高度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益,减轻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确保了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图1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