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克新  张建良  刘征建  杨天钧 《钢铁》2020,55(8):193-198
 高炉长寿化是大型高炉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高炉长寿的关键在于弄清高炉侵蚀的根本原因。从高炉炉缸侵蚀机理、高炉炉缸象脚型侵蚀原因、高炉炉缸圆周方向侵蚀不均匀性、高炉冷却强度与冷却效率以及高炉炉缸维护技术等5个方面探讨了高炉长寿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高炉炉缸炭砖损毁的本质是碳不饱和铁水对炭砖的溶蚀。具体结果表明,首先,高炉炉缸象脚型侵蚀最严重部位位于高炉炉缸死料柱的根部位置;其次,阐明了直接导致高炉存在不均匀侵蚀的主要原因在于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量和送风系统的风量在高炉周向方向分配不均匀;然后,阐明了冷却系统的作用本质是降低耐火材料热面温度,并提出了高炉冷却强度指数及高炉冷却效率指数;最后,分析了采用无钛矿护炉和钛矿护炉两种模式的高炉炉缸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鞍钢新4号高炉热风炉在全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开发应用了热风炉无波动换炉系统,通过对高炉换炉前各参数判断,实现了风压无波动换炉,换炉时间缩短5min。介绍了该无波动换炉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锰铁高炉炉衬与普铁高炉一样,最易损坏的部位是炉腰与炉身,只是锰铁高炉的工作条件更为恶劣。为此,选择合理的炉身冷却结构是维护好炉型、保证锰铁高炉正常生产、延长高炉寿命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现将本厂100米~3锰铁高炉采用的三种炉身冷却结构型式简单介绍如下: 1.无炉衬高炉1号高炉曾学习阳泉钢铁厂经验,在炉龄后期采用了“无炉衬”结构,即拆除炉腰  相似文献   

4.
川崎钢铁公司千叶厂6号高炉内容积4500m~3,有4个铁口、40个风口。高炉炉底水冷,炉缸喷水冷却,炉腹、炉腰和炉身冷却壁纯水冷却。高炉配备PW—IHI无钟  相似文献   

5.
陈胜  陈生利  蔡林 《甘肃冶金》2019,41(2):17-19
根据韶钢7号高炉无计划停炉封炉61天后的开炉实践,总结出了炉缸冻结条件下高炉安全快速开炉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为今后高炉长时间无计划封炉后的开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孟凡双  付华  李仲 《冶金丛刊》2009,(6):17-18,26
在鞍钢4号高炉热风炉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热风炉无波动换炉系统。利用本系统实现了热风炉与高炉鼓风机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对高炉换炉前各参数的判断,实现高炉风压无波动换炉,使高炉增产节焦。此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宣钢2#高炉炉底跑煤气的原因及特点,并采取了炉体压浆封堵技术进行了治理。在保证高炉炉体金属外壳无裂缝漏点的前提下,利用塑相密封理论,在炉体内壳处压入高炉塑性密封材料,完全充填炉皮与冷却壁间的空隙及煤气窜漏通道,有效治理了炉底跑煤气问题,保证了高炉的安全生产和炉缸的长寿。  相似文献   

8.
当前无炉衬高炉结构已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和重视,笔者认为,将其在中小型生铁高炉上推广应用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为此将我厂无衬高炉多年生产实践及其结构作一介绍,以供参考。一、无炉衬(自形料衬)高炉的生产实践1967年我厂在一座砖衬脱落的92m~3锰铁高炉上采甩炉外喷水冷却、扩大料钟和抑制边缘气流的操作方法,依靠在钢壳内部形成的自形料衬,又维持了正常生产达4年之久。尔后又在1971年与1977年分别改建了炉外喷水冷却的100m~33号高炉和采用全炉冷却壁汽化冷却的100m~34号高炉。炉外喷水冷却的3号无炉衬高炉已连续生产15年,到  相似文献   

9.
朱建伟  刘泉兴 《炼铁》1999,18(5):39-40
鞍钢11号高炉(2580m~3)为无料钟炉顶高炉,分别在1992、1995和1996年配合高炉检修进行了3次停炉操作。鞍钢高炉停炉经历了填充法和空料线法两个阶段,其中空料线法有不回收煤气和回收煤气两种方法。对钟式高炉空料线回收煤气停炉鞍钢已积累  相似文献   

10.
《炼铁》2017,(4)
对首钢水钢3号高炉(1350m~3)炉缸冷却壁烧坏的处理进行了总结。认为高炉已进入炉龄末期、高炉经过3次停炉和开炉、铁口使用的无水泥炮质量较差是此次高炉炉缸冷却壁烧坏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断开烧坏冷却壁水管、更换冷却壁、对铁口重新进行浇注、炉壳开孔灌浆、加强炉缸部位的检测和监控、强化炉前操作及管理等措施,成功处理了此次冷却壁烧坏事故,确保高炉安全生产,降低了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长寿高炉炉缸和炉底温度场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炉炉缸和炉底的寿命是影响高炉长寿的关键因素之一。实现高炉炉缸、炉底与高炉寿命同步的措施之一就是在高炉炉缸和炉底冻结一层渣铁壳。要想冻结渣铁壳,在高炉设计时应将1150℃等温线推离炉缸和炉底热面,这就需要计算高炉炉缸和炉底的温度场。为此讨论了目前应用于高炉炉缸和炉底温度场的一些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通用的炉缸、炉底温度场计算软件。  相似文献   

12.
王映宏  迟建生  赵思  覃昌倬 《炼铁》2003,22(3):10-12
对武钢高炉炉缸、炉底技术管理的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武钢通过抓好高炉炉缸炉底设计、高炉操作以及炉缸炉底日常维护管理,使高炉炉缸、炉底各部位热流强度均处在受控范围内,大大延长了高炉炉缸、炉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Deno  T 孙芹 《武钢技术》1993,(4):14-18,13
1 引言炉喉部位炉料分布是确保高炉稳定操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控制因素。为此,人们开发了不同的控制炉料分布的装置,如料钟式高炉所装的活动炉喉调节板及无钟式高炉所装的旋转漏槽,并已用在高炉上。但是,这些控制方法只能对高炉炉喉部位的矿焦比和料  相似文献   

14.
周岩  袁金林  刘安生 《炼铁》2001,20(4):19-22
通钢1号高炉于2000年9月停炉大修,大修过程中采用了PW紧凑型无料钟炉顶、大型冷却模块及水冷综合炉底。高炉开炉后,对布料规律及冷却水温的控制进行了摸索,2001年2月,高炉利用系数突破3.0。  相似文献   

15.
热风炉换炉过程中风压风量的波动直接影响高炉的稳产顺产。通过分析天钢联合特钢发展零扰动换炉技术的必要性,介绍了零扰动换炉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功能。采用无扰动换炉后,风压风量平稳,有利于高炉稳产高产,日增产量40~50 t。  相似文献   

16.
康力斯(原霍高文)6号高炉在荷兰的埃伊默登,自1985年检修后开始第四代炉役,到2002年停炉检修。高炉生产期间始终保持高利用系数,高风温、高喷煤率。到2002年停炉时,已经连续生产一代炉役16年无中修,创造了高炉长寿的历史,其中仅炉缸铁口区耐火材料部分破损,其他部位耐材保持完好。介绍了6号高炉的发展历史、耐火材料和冷却系统设计、操作、炉衬检测以及停炉后的检修方案。2002年检修仅对炉缸的耐火材料和部分冷却板进行了更换,预计高炉还将服役15年。  相似文献   

17.
辛公良  许思东  王全贵 《炼铁》2001,20(6):41-42
1 概况 济钢二铁厂1号高炉(120m~3)大修改造后于1995年6月投产,开炉时炉基温度即达到400℃以上。因炉底无冷却和长期冶炼低硅生铁,炉基温度上升较快,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温度上升更加迅速,到1999年2月,炉基温度已达到890℃,给高炉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经研究决定,对1号高炉实施特护,以确保高炉安全稳定生产。1号高炉先后采取了炉基打孔通水冷却,配加钒钛矿(球)护炉,发展边缘煤气流等措施,延长高炉寿命2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我国单独采用高铝砖或粘土砖砌筑炉缸、炉底的高炉曾经发生过多次炉缸或炉底烧穿事故,不仅严重影响高炉寿命,而且危及人身设备安全,成为高炉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实践证明,单用这类耐火材料根本不适应高炉炉缸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大高炉。1958年我国第一座炭块炉缸、炭块—高铝砖综合炉底的高炉问世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炉缸、炉底烧穿事故基本上消除了,效果十分显著。实践证明,炭块是高炉炉缸的理想炉衬材  相似文献   

19.
5号高炉上料主皮带出现纵向撕裂,在无备用皮带的情况下,经过应急处理,维持了上料工作进行,配合炉内精心操作与调整,避免了高炉长期无计划休风,保证了炉况稳定顺行及炉况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20.
鄂钢5号高炉上料主皮带突然发生纵向撕裂,对上料主皮带撕裂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无备用皮带的情况下,采取了应急处理措施以维持上料,并对高炉炉况进行了维护与调整,避免了高炉无计划休风,迅速恢复了高炉炉况并保证了其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