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修竹篇序》产生的背景出发,结合陈子昂自身的创作实践,对其理论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其历史意义作出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2.
国都是帝王的安家之所,是建朝立国的政治中心,关于国都设置的最佳之所,清代学者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建都篇》指出大明王朝设立国都不当是致使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理想的国都设置地点应当是富庶的金陵。顾炎武的《历代宅京记》记录的多是历代国都或离宫的建设规模和建制变化,用第三者的眼光客观地审视,并借助史料来总结反思历代建都的沿革。综合二人的观点:一为都城的历史经验教训,或者称为以往建都史,二是地理环境之优劣分析,三是基于全局考量的当下时代情况或特殊要求,即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构成了中国古代选择建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是历史上著名的演说,很多学者从功能语法、结构修辞和主位结构分析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本文以功能语法的及物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这篇演说中的6个过程,旨在探讨及物系统在演讲语篇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荀于<赋篇>采用民间隐语形式,吸取了<诗经>四言句式和先秦散文的杂句形式,运用了铺排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主客问答的体式,咏物言志,创造了与诗文相异的新文体.<赋篇>的内容、形式对汉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重要作品之一.柏拉图运用“显白——隐微”式的写作手法阐释了其中的微言大义.美国古典学家伯纳德特对《会饮篇》非常重视,对他的英译本《会饮篇》开篇进行研究可以深化对伯纳德特和《会饮篇》的研究.对伯纳德特英译本《会饮篇》开篇,也即该篇对话发生的大背景进行考察,认为其隐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Danes的延续型、平行型和派生型三种主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出发,对《简·爱》的李霁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的语篇连贯性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翻译实践中遵循主位推进模式对构建语言流畅、逻辑连贯的译文上所起的作用,即在语篇翻译中,译者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依据目的语的语言特点适当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尽量使译文语篇遵循主位推进模式,才能译出逻辑清晰、语言连贯的译文;否则过度忠实于原文结构、无视主位推进模式进行翻译,势必会影响译文的连贯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衡》中的比类动词根据语义特征上的差别可分为表"比较"义、表"相似"义和表"异同"义三大类.通过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了这三类比类动词在意义、用法以及组合结构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语篇功能角度对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的主位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为文学文体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而且为我们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中“和”类虚词成员“与、及、并、将、连、共、和、同、跟”等在语法意义及分布上体现出如下的一些特征:(1)到了明末“和”类虚词成员在使用频率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与、将、连、并、同”为最常用的5个,“及、共、和、跟”则用例很少;(2)到了明末介词“与、并、将、连、共、和、同、跟”等在主要用法上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和、与、同、并、跟”作为介词,主要用于引导出动作行为的偕同者,“及、共”已很少有此用法;(3)到了明末“和”类虚词成员在介词和连词的分布上已经出现了分工的苗头:其中“和、与、并”作并列连词的用例占了整个并列连词用例的96%,“与、将、连、同”作介词的用例占了整个介词用例的98%,其他的只占2%。“将”只作介词,“及”只作连词。  相似文献   

10.
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的概念隐喻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经济语篇中,经济学家运用读者熟悉的、易于理解的认知域来阐释陌生、抽象的认知域。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完成概念化过程。以《经济学人》中国专栏中的经济语篇为例,探讨其概念隐喻的分类和运用,以期对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文体意识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比较墨家的<墨经>与荀子的<正名>篇中的正名思想,指出荀子<正名>篇中的正名思想是对<墨经>正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更全面、更系统化、更理论化的正名观.  相似文献   

12.
《沙乡年鉴》:诗学和科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乡年鉴》的文学地位不容小觑,书中传递的土地伦理思想更为其赋予了历久弥新的魅力。奥尔多·利奥波德通过描写、阐述和评述三步策略实现书的自然文学形式和生态科学内容的融合;书的命名、内容结构的调整,诗学手段的运用均是作者把生态学理念融入自然写作的途径:自然写作提供愉快的阅读体验,为读者接受土地伦理服务,实现向公众传播生态伦理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新趋势,多模态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通过其他诸如图像、隐喻、声音和手势等沟通形式表现出来。以《经济学人》封面漫画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试图阐释不同的模态,例如图像,文字,排版,甚至颜色如何互相作用以及共同构建语篇,从而展现经济语篇中文字-图像的关系以及多模态隐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韩礼德建构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语篇纯理功能的三个子系统--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入手,对唐诗<回乡偶书>的五篇英译文进行分析,进而证明系统功能语法在古诗英译分析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英语语篇分析与写作的关系角度探讨《新编大学英语》(浙大版)特色。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作者认为本教材选择的课内文章体现了各种英语体裁的语篇特点,首次进行语篇分析练习和仿写练习的设计是本教材的主要特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内阅读文章的语篇进行分析,讨论英语与汉语语篇的差异,使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语篇的知识,通过大量的仿写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诗经·国风·召南·羔羊》在《后汉书》及《汉碑集释》中的7次运用,几乎都是应用在统治利益阶层对官员的评价中。毛诗及齐鲁韩三家诗对《羔羊》一诗的解释,同中有异。对《羔羊》诗的应用与阐释都与东汉的循吏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诗经》功用的体现,属于《诗经》的历史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朱虹是我国第一代女性文学批评家,也是把我国当代文学介绍给世界的女翻译家。对其译作《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的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女性主义翻译家与西方女性主义翻译家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9.
康拉德的《秘密的分享者》和昆德拉的《身份》讲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中的两个故事,但主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中隐形的一面,揭示了自我在世界上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很多推销和宣传化妆品(包括美容技术)的广告都采用"问题-解决办法"语篇模式,由"情景"、"问题"、"解决办法"和"评估"4个部分构成.其中,"问题"和"解决办法"是"必需成分";"情景"和"评估"则可以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