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使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能够更广泛的得到应用,综述了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MEOR)的发展历史、提高采收率技术(EOR)机理和主要方法,分析了常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微生物采油技术中菌种的筛选方法和筛选原则,以及进行菌种性能评价应侧重的几个方面.最后对微生物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进一步应用作出展望,预计在今后的油田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并会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中微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铬天青S为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中的微量铜,并考察了样品灰化条件和测定条件。在650℃将样品灰化4.5h以上条件下,用HNO3溶液溶解灰分中的铜,使干扰离子与铜分离。在波长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32×104L/(mol.cm),其线性范围为0~8μg,合成样回收率98.04%,原油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4.11%,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简便、不需分离、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无其它辅助试剂的情况下定量地测出了光亮镍镀液中的添加剂糖精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性好,分析液可直接回收到镀液中再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KI作吸收溶剂,采用溶液吸收法采集空气和废气中的二氧化氯,吸收过程中所形成的亚氯酸根在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表明,以0.5L/min流量采气,采集30min时,采样效率可达98%,最低检出限为0.073mg/m^3,加标回收率为90.0%~97.3%。空气中的氯气对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家兔血浆中甲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该药不同剂型的药物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硝唑的血药浓度。结果:标准曲线为C=16.679A 0.7003,线性范围为1.62μg/mL~22.68μg/mL,r=0.9997,方法检出限为1.52μg/mL,回收率为102.86%,RSD为1.2%。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适用于甲硝唑在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冬虫夏草虫草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确定了提取冬虫夏草菌株qsun-1菌丝体与甲醇料液比、虫草素的溶剂、超声波细胞破碎的功率和时间。依据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提出了提取虫草素的最佳工艺:在菌丝体与甲醇料液比(g/mL)为1∶100、超声波功率为300 W条件下,超声波细胞破碎提取30min,虫草素提取量可达9.275mg/g。这些因素对提取虫草素的影响重要性排序为料液比>溶剂>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虫草素提取液,虫草素得率高达80%以上,纯度可达到14.200mg/L。  相似文献   

7.
采油过程中原油萘、菲系列浓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液相色谱的分离作用 ,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芳香化合物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和选择性 ,建立了原油中芳香系列化合物分析技术 .用这一技术检测了常规采油过程中原油萘、菲系列化合物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单油层产出的原油萘、菲系列浓度随采油时间没有明显变化 ,合采原油萘、菲系列浓度随各单油层产油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野马追中总黄酮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冷浸法、加热回流法和超声法3种提取方法提取了野马追中的总黄酮,用芦丁作为对照品,硝酸铝——亚硝酸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野马追中总黄酮含量.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芦丁的浓度和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99,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7%—1.63%,平均回收率为98.2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适合中药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野马追中含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2%左右;不同提取方法比较,超声法黄酮的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详细考察了溶剂,测量波长,样品浓度等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沥青质含量的重要因素,发现以正庚烷为溶剂,沥青质含量与溶液吸光度有良好线性关系,但对以甲苯为溶剂则同一波长吸光度与沥青质含量的线性关系斜率与复配油中沥青质和正庚烷可溶物的比例有关,从溶剂化角度对此现象予以解释,探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适宜浓度和波长范围,并对沥青质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光光度法,在pH=6.5的Britton(B-R)中,研究了甲基红与肝素钠的相互作用,甲基红在430nm处出现一个特征吸收峰,表明两者能够相互结合形成缔合物,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吸光度值的降低与肝素钠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0.179x+1.333(n=12,r=0.996),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0-12.0mg·L^-1,检测限(3σ)为0.073mg·L^-1.将本法用于人体血样中肝素钠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对西江、阿曼、萨里尔、陆丰4种原油的360~540℃馏份段进行实沸点蒸馏切割试验,得到各原油的减压馏份,并每20℃收集一段馏份,然后以各馏份油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酮苯脱蜡、溶剂精制试验进一步得到精制油.通过试验分析,考察了这4种原油不同馏份段润滑油基础油的性能特点,研究了不同原油性质与基础油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归纳了西江、阿曼、萨里尔、陆丰原油生产基础油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原油性质与基础油性能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硫化氢是石油、天然气中的主要含硫组分,具有剧毒、强腐蚀性与恶臭气味。随着高硫原油加工的增长,其存在不仅会引起设备和管道腐蚀,催化剂中毒,而且还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因此,寻求经济、有效的硫化氢脱除技术,尤其是可同时实现硫回收的资源化工艺,一直是研究者和工业界关注的问题。笔者采用湿法氧化技术,通过适量NaCl溶液电解产生的氧化物氧化原油中的H2S,使之转化为硫或高价硫酸盐,以达到去除原油中硫化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油油管电加热技术在高凝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油管和套管作为发热体直接加热油管内原油的方法.电能由三相配电变压器经AC DC AC逆变电路输出传送到油管,经油管下部的油套管接触器连接到套管,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利用油管做热源体,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直接加热井筒内的液体.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电网扰动和高凝油开采油管结蜡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海油田轻质油砂岩油藏,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和机理进行了评价,以确定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最好的方法。目前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主要有改变界面张力、油藏润湿性的变化、微生物封堵高渗区、微生物气驱等,由于油藏中的毛管数不同,在现场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原油采收率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由于油藏微生物的生长得不到控制,无法稳定获得表面活性剂;油藏岩石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及其在现场的生物降解进一步限制了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因此,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案需要利用系统的油藏工程原理进行评估,对于北海油田轻质油砂岩油藏微生物封堵是比较好的方法,1 kg营养物质可增产1.3~2.6 L原油。  相似文献   

15.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耐热产多糖基因工程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用于微生物采油的掺水不溶性多糖的JD菌的耐温性能,将嗜热质粒pET-ecoRRF和pET -tteRRF转化至菌株JD中,用卡纳霉素筛选转化子。在耐热性初步鉴定中,所构建的菌株可在45 ℃下生长;再进 行Western-blot检测确认,结果表明,RRF基因有高量的表达。RRF基因转化到JD菌中有较好的表达,提高了目 标菌株的耐热性能,耐热范围提高了5~8 ℃。由于Enterobactersp.和Escherichiacoli 的亲缘关系较近,所以将 Escherichiacoli 中的RRF基因在JD菌中表达效果比Thermusthermophilus 中的基因表达效果要好。最终将野生 JD菌改造成了一株能够在45℃耐热、产多糖的基因工程菌。  相似文献   

16.
以格尔木混合原油为研究对象,首先测定了混合原油的密度、粘度、含水量以及金属元素含量等基本物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溶剂萃取及抽提等手段,重点研究了混合原油中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格尔木混合原油中的钠主要以水溶性盐形式存在,而铁、钙、铜和镍四种金属元素大部分为油溶性金属化合物;其中,主要以水溶性无机盐形式存在的钠占到93%;以水溶性无机盐形式存在的钙占总钙量的33.3%,37.1%的钙以石油酸盐形式存在;33.4%的铁以无机盐及石油酸盐形式存在,66.6%的铁以卟啉与非卟啉化合物形式存在;铜主要以卟啉及非卟啉形式存在;镍主要以卟啉及非卟啉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中卟啉类镍占52.6%,非卟啉类镍占36.0%.  相似文献   

17.
储层中菌体微观调剖驱油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说明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对微生物驱油效果的贡献,借助微观仿真孔隙透明模型观察了菌体在多孔介质孔道中滞留聚集现象,测定了岩心中菌体滞留引起的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分析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聚集规律,及其对储层中油水两相流体流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微观仿真孔隙透明模型中的驱动压力随菌体在储层孔道中的滞留量增加呈阶梯状渐升,驱出液中的菌体含量下降到一定值后趋于相对稳定;岩心中菌体的滞留造成油水两相的共渗区域扩大,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后移,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下降.表明储层孔道中滞留的菌体降低了水流沿大孔道渗流的能力,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起到了微观调剖作用,有助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采用碳十八直链醇、碳十六支链醇与丙烯酸合成烷基酯,将烷基酯再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聚合制备的三元共聚物,对辽河油田的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这两种聚合物对凝固点为30℃原油都具有较好的效果,降幅可达10℃左右,但对凝固点为41℃的原油较差分别为3℃和6℃.具有支链烷基结构的聚合物对原油的感受性较好,最佳降凝浓度小,降幅大.实验还发现,溶剂对石蜡的凝固点降低作用明显,但对高凝原油的凝固点降低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碳十八直链醇、碳十六支链醇与丙烯酸合成烷基酯,将烷基酯再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聚合制备的三元共聚物,对辽河油田的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这两种聚合物对凝固点为30℃原油都具有较好的效果,降幅可达10℃左右,但对凝固点为41℃的原油较差分别为3℃和6℃。具有支链烷基结构的聚合物对原油的感受性较好,最佳降凝浓度小,降幅大。实验还发现,溶剂对石蜡的凝固点降低作用明显,但对高凝原油的凝固点降低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后宏观和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测井解释、检查井取心分析等方法,对多层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宏观和微观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中等渗透率厚油层是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潜力所在。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了继续挖潜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