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藻酸钠/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海藻酸钠和羟基磷灰石复合制备复合纤维,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第一凝固浴质量分数、第一凝固浴温度、纺丝头牵伸比和第二凝固浴组分等制备工艺对纤维断裂强度和镉离子吸附量的影响。综合考虑断裂强度和吸附性能的指标,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第一凝固浴CaCl2质量分数为5%,第一凝固浴温度为15℃,纺丝头牵伸比为负牵伸,第二凝固浴组分为水溶液。  相似文献   

2.
采用偶联剂KH-570对羟基磷灰石进行改性,制备了聚丙烯腈/改性羟基磷灰石共混复合膜。分析了改性工艺对共混复合膜的断裂强度、镉离子吸附量的影响。通过优化正交分析得到使共混复合膜具有良好性能的羟基磷灰石的KH-570改性工艺:偶联剂KH-570体积分数3%,乙醇与水体积比8.5∶1.5,水解时间30min,pH为6,偶联时间60min,偶联温度50℃,蒸干温度65℃。该工艺条件下PAN/MHAp-KH570共混复合膜的断裂强度为0.747MPa,吸附量为86.17mg/g。  相似文献   

3.
以溶液纺丝法制备了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分析法对复合纤维制备工艺与断裂强度和镉离子吸附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与PVA质量分数为6%、SA与PVA质量比为4∶1、凝固浴CaCl2质量分数为2%、凝固浴温度为60℃、纺丝头牵伸比为2倍时纤维的吸附量最大。随着羟基磷灰石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对镉离子吸附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细菌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溶液浓度、细菌纤维素含量对复合纳米纤维成形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静电纺丝产物由珠状结构纤维逐渐成为平滑纤维,上工平均纤维直径逐渐增大;随着细菌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共混纺丝溶液的黏度增加,得到的复合纳米纤维直径也增加,同时其吸水性也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腈水增塑熔融纺丝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丙烯腈与及其共聚物在水增塑条件下的熔融规律,并在经过改造的φ20mm螺杆熔融纺丝机上进行了纺丝工艺研究。研究表明,聚丙烯腈树脂在一定量的水和热的作用下,由于大分子中氰基之间的作用力被拆散或减弱,可使其变成可进行纺丝成形的增塑熔体;不同含水量、不同组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体具有不同的水增塑熔点;所纺制的纤维都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石墨烯在纺织领域应用广泛,并且发展迅速,石墨烯在光、电、力学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复合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聚丙烯腈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性能优异,弹性和强度较好,在纺丝方面,利用湿法纺丝工艺将石墨烯与聚丙烯腈相结合起来,并且研究复合纤维的结构,发现其在吸附和脱附亚甲基蓝方面有了不同于原来的效果,本文在探究石墨烯和聚丙烯腈复合纤维的湿法纺丝最优条件,通过控制石墨烯占聚丙烯腈的含量来控制单一变量,研究石墨烯含量对于复合纤维材料吸附和脱附亚甲基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石墨烯的复合纤维机械性能有所提高,复合纤维断裂强力从0.41 N增加到0.77 N;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吸附和脱附效果有所提高,GO含量为10%的吸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将活性碳粉末和LiCl粉末分别加入聚丙烯腈纺丝液中,采用滚筒接收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具有定向排列分布的超细纤维.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形态,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纤维内部结构,采用KES-G1拉伸仪测试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分析发现:添加剂的加入会改善纤维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定向排列程度但都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力;随着活性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逐渐增加,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变差;而LiCl加入后提高了纤维中大分子的取向排列程度,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LiCl含量为0.6%时,纤维具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8.
将活性碳粉末和LiCl粉末分别加入聚丙烯腈纺丝液中,采用滚筒接收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具有定向排列分布的超细纤维。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形态,采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纤维内部结构,采用KE孓G1拉伸仪测试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分析发现:添加剂的加入会改善纤维沿滚筒旋转方向的定向排列程度但都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力;随着活性碳含量的增加,纤维的直径逐渐增加,纤维膜的力学性能变差;而LiCl加入后提高了纤维中大分子的取向排列程度,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LiCl含量为0.6%时,纤维具有较好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9.
10.
11.
对聚丙烯腈干法纺丝短纤维表面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纤维表面的形态与摩擦性能的关系,对影响纤维摩擦性能的纤维含油率、环境条件及纤维规格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适当的含油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纤维规格对提高平滑性、增加抱合性县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测试维纶基牛奶蛋白纤维基本性能的基础上,成功试纺了纯牛奶蛋白纤维纱,并针对纺前预处理、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各工艺过程,分析其工艺难点,调整其工艺参数,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接枝与共混并用的方法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质引入聚丙烯腈(PAN)中,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南极磷虾虾肉蛋白/聚丙烯腈复合纤维。并通过FT-IR表征了接枝物的成分,有效地证明了接枝的成功性。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接枝物在保留部分PAN和蛋白质结晶性的同时,由于结构受到了破坏,结晶能力有所降低。用差热分析法(TGA)测试了不同蛋白质含量下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分析了蛋白质含量对纤维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单丝强力仪测试了不同组分纤维的断裂强力,结果表明,纤维的断裂强力随着接枝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最后用电镜观察了纤维的微观形貌,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和分散颗粒,表明纺丝原液在凝固的过程中存在不均匀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14.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纺丝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研究了高分子成孔剂、非溶剂、表面活性剂对成膜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适当比例加入高分子成孔剂、非溶剂、表面活性剂,充分利用高分子成孔剂的分散与增稠作用、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润湿作用及非溶剂的降粘与微分相作用,使3类添加剂的致孔机理协同作用,从而可以纺制出孔径适当、高透水通量的PVDF中空纤维分离膜.无机盐的加入可显著提高PVDF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TRLL、AAPA、CPN车辙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综合评价了聚丙烯腈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添加纤维对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提高要明显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且这些试验方法在评价抗车辙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聚丙烯腈(PAN)纤维为基体,以水舍肼为交联剂,以二乙烯三胺为胺化剂制备了一种弱碱性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纤维的纤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胺化增重率随着纤维纤度的降低、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制得的离子交换纤维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了交联和胺化反应的发生,同时讨论了合成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制备HA/SF复合粉末的新方法.以磷酸氢二钠、无水氯化钙和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HA/SF)复合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吸收光谱(FIR)等检测手段,探讨了反应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丝素蛋白加入量和原料加入顺序对制备HA/SF复合粉末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该方法可降低溶解丝素蛋白的温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osite films consisting of the titania gel impregnated with hydroxyapatite (HAP) submicron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on commercial Ti6A14V plates processed by a sol-gel route. HAP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ased on wet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Ca(NO3)2.4H2O and (NH4)2HPO4 as starting reagents. After being calcined at 900℃, HAP powders were ultrasonically scattered in ethanol to produce HAP sol. The titania sol was prepared using titanium (IV) isopropoxide {Ti[OCH(CH3)2]4} as precursor. Both the titania sol and the HAP/titania mixture were sequentially spin-coated on the substrates and calcin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cal adhesion of the composit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repared films are dense, homogeneous, well-crystallized, and there is a good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the film and the substrate. The in vitro bioactivities of these films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s of Ca and P concentrations in the simulated body fluid and their surface morphologies against immersion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