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诗情画意浓郁,植物选择不仅考虑其色、香、形、姿、韵等,还包括与环境互作的光影、声响等一切感官体验效果。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并注重新奇植物的引种和应用。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注重与环境相融合,与山体、水体、道路、建筑等园林要素相得益彰,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艺术和情境。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应传承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并创新应用多种的植物材料、多样的造景手法,以人为本,科学设计,营造出经典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景观诗情画意浓郁,植物选择不仅考虑其色、香、形、姿、韵等,还包括与环境互作的光影、声响等一切感官体验效果。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并注重新奇植物的引种和应用。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注重与环境相融合,与山体、水体、道路、建筑等园林要素相得益彰,体现出高超的园林艺术和情境。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应传承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出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并创新应用多种的植物材料、多样的造景手法,以人为本,科学设计,营造出经典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现代人的休闲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园林夜景的重要性,将园林植物景观变化从季相缩小到昼夜变化,提出了"植物夜景"的概念,探讨了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夜景设计中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植物夜景"的营造手法与配置原则,从而创造出可游可赏的园林夜景。  相似文献   

4.
该文进行了寺庙景观,禅宗景观以及道观景观是如何通过造景以及植物的配置来达到它们独特的环境现象的研究。从寺庙建筑布局,景观主要造景元素以及景观铺装材质等不同角度对中国寺庙园林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古典禅宗寺庙园林空间布局和元素对现代景观园林环境设计的意境塑造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公园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中植物景观的个性化提升已尤为重要。青年人是城市公园游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年龄段的特殊性,他们对园林植物景观往往具有不同于其他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因此,将从青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载体,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青年人所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因子进行研究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提取并命名5个青年人关注的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因子,分别是:植物景观的社会性、特色植物的选择与养护、植物景观的空间形态、植物的个体特色、景观空间的功能性。通过深入分析这5个因子,得出在营造契合青年人需求的园林植物景观时,设计者应注意营造富有一定内涵的植物景观以及开敞的植物空间;此外,还要注意开花植物的选择和植物色彩的搭配。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符合青年人需求的城市园林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园林中各类水体的植物配植,为使植物与水体相互映衬,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园林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拙政园、留园、沧浪亭植物造景的空间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空间组成的特点,初步探讨了现代园林绿地中应用植物配置营造不同景观空间的方法,从而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8.
吕育 《广东建材》2006,(3):136-137
本文介绍了在园林规划建设中,如何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园林中各类水体的植物配植,为使植物与水体相互映衬,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  相似文献   

9.
王忠  朱琳 《四川建筑》2014,(2):14-17
植物作为园林四大构景要素之一,在景观设计中起到重要的空间营造作用。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营造不仅能够满足景观的空间构成、时间构成、艺术构图等的需要,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性的需求,更是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象征和人文的载体。文章以河北廊坊固安孔雀海景观工程设计项目为例,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式进行初步性的探索和论述,阐述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一般规律,为营造高质量植物景观空间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景题创作是对中国优秀园林文化的传承.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四字景题的分析,探索植物景观景题造词方法及规律,提出了四字景题创作"画面感、意境美、重植物、合尺度"的基本评价标准及景题创作方式.认为在景题创作时可以借鉴诗词、楹联和古典园林景名,收集与归纳景题常用字词等,运用诗性思维,使植物景观具有...  相似文献   

11.
陈蓉 《山西建筑》2011,37(30):197-198
通过分析佛寺园林的地位和发展,针对新建、重建的现代佛寺,总结了其园林景观的新特点,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了指导,同时保证佛教文化弘扬与旅游开发共存。  相似文献   

12.
王翔  朱凯 《园林》2021,(5):2-6
传统园林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彰显中国园林特色、高质量推进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传统园林营造技艺面临传承困境状况下,以江苏省为例,积极探索实践保护和传承的方法途径,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园林建设,创建融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当代精品园林景观,为践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提供有益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贾珍  田青 《园林》2021,(4):38-44
为了研究藏传佛寺园林中的生态观与生态理念,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两大藏区的拉卜楞寺、禅定寺、天堂寺为研究对象,从3座寺院的选址与自然环境、空间布局、风景园林要素等方面进行探析和论证。研究结果表明: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藏传佛寺园林的营建及保护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传佛寺园林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观及生态文明思想。挖掘和提炼藏传佛寺园林中的生态观及生态文明理念,可为自然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梁顺  黄建军 《华中建筑》2011,29(5):99-102
作为中国自然山水画意式园林最高境界的园林意境,在寺庙园林中表现得尤为玄奥幽深.该文力图从现代美学的理性角度解析寺庙园林的深幽意境,通过抽象的图案对这种独特的东方景观进行概括,以启发创作主体从理性角度去营造寺庙园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研究——以宁波天童寺 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0,36(1):134-139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7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花卉主题园是现代园林中非常流行且能够突出特定花卉主题的观赏性游园,旨在以植物景观本身突出花卉的主题。八仙花花朵硕大繁密、花色丰富多变、花期长、株型优美,是著名的园林景观植物,但目前国内外将八仙花单独作为一种主题花卉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八仙花主题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原则,重点阐述了品种选择、微地形塑造、旱溪生境营建、植物配置等景观营造关键技术,以期为花卉主题园的建设及八仙花的景观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磊  章俊华 《中国园林》2007,23(4):69-74
通过对日本代表性园林作品的分析,从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生态建设3个角度对日本现代园林设计风格进行探讨。从传统园林中的现代设计、传统与现代共存的设计、现代设计的传统回归3种园林实例中,指出强调设计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是其设计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分析园林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指出园林在形式和功能上与城市发展同步是其设计风格的第2个特征。最后通过分析重视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设计方法在园林中的运用,提出立足生态设计,重视园林对环境的贡献是其设计风格的第3个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许静 《城市建筑》2013,(8):20-21
本文通过泰州光孝寺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阐述传统寺庙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针对宗教空间建设的需要,以佛学思想及美学为指导思想,将建筑的"人工"与自然的"天趣"巧妙融合,营造蕴含禅意之德、浓缩自然之美的寺庙园林,为人们创造出一处参佛悟道,淡然恬静的"净土"。  相似文献   

19.
根据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简要分析了当前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主要形式和作用,并针对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合理地运用园林植物造景,创造出既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又景色迷人、健康优美的植物空间。  相似文献   

20.
四川名人纪念园林是四川古典园林艺术的典型代表。祠宇建筑作为名人纪念园林中祭祀纪念功能的主要载体,其景观营造蕴含着前人的精巧意匠。通过选取具体园林实例,对四川名人纪念园林中的祠宇建筑进行分类,研究祠宇建筑的立基选址以及园林布局,归纳四川名人纪念园林祠宇建筑景观营造特点,在于单体祠宇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园林要素丰富集中;祠宇建筑群对称严整,景观既烘托纪念氛围,又营造园林意趣,形成微妙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