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NARX动态神经网络建立高炉冶炼过程中Si元素的单步预测与双步预测模型,分析使用NARX神经网络建模在过程工业中进行动态控制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单步预测的命中率(误差±0:1)达到了近100%,而方向预测的正确率达到了80%。同时,双步预测的命中率也达到了近100%,而对变化方向的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90%,可以看出运用NARX神经网络对高炉冶炼过程Si元素进行预测控制的可行性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以重钢1#板坯连铸机为对象,通过水力学物理模拟研究了通钢量和中间包余钢量与铸坯长度方向无量纲浓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增大通钢量和降低余钢量都会减小交接坯长度,在重钢浇注条件允许的最大通钢量及余钢量变化范围内,通钢量对同一时刻无量纲浓度影响的最大差为21%,余钢量不同产生的最大差为73%,说明余钢量对交接坯长度影响更显著. 在水模实验基础上通过数学回归和插值法,建立了异钢种连浇过程铸坯交接坯位置和长度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际交接坯取样分析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修正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取样结果比较,预测精度达95%,高于相关文献水平.  相似文献   

3.
涟钢公司原有 3座 2 0t氧气顶吹转炉 ,平均出钢量 2 2 .5t左右 ,平均出钢温度 1685℃。钢包公称容量 2 8t ,钢水全部进行底吹氩处理 ,处理时间为 3min左右 ,钢水在钢包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为 3 0~ 40min。钢包内衬原来采用镁碳砖和铝镁碳砖综合砌筑 ,钢包的平均寿命只有  相似文献   

4.
在连铸过程中,钢水由钢包流向中间包这一段,钢水处在裸露状态,温度下降约80~100℃,而且存在二次氧化现象,影响连铸作业及钢材质量。目前,采用熔融石英质长水口作保护套管,费用较高,冶炼普碳钢等低附加值产品时钢厂难以承受。研制的复合保护套管能有效减小温降和防止钢水二次氧化。1 实验用单层耐火浇注料或捣打料制作的保护套管,使用2~3min即炸裂、穿钢。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多种防护手段,其中钢壳复合式保护结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种钢壳复合保护套管分两层:外层为筒状钢板,内层为普通耐火浇注料。冶炼某些特殊钢时,内层耐火浇注…  相似文献   

5.
MgO基和Al2O3基耐火材料对钢中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MgO-CaO、MgO-Al2O3和Al2O3-MgO耐火材料对82B钢中磷的影响.利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测定了82B钢水在中频炉中经 1450℃冶炼80min后耐火材料内衬成分变化及钢中磷的变化,还探讨了MgO-CaO材料的脱磷机理.结果表明, MgO-CaO材料中的游离CaO能吸附钢中P,达到脱磷效果其中CaO含量30%的材料脱磷效果最佳达到61%.  相似文献   

6.
钢包复合反射绝热层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微纳米传热学理论,研制开发了钢包包壳内表面 (1) 氧乙炔火焰热喷涂纳米Al2O3涂层,(2) 复合反射绝热板,(3) 喷/抹涂绝热防护层,取得了钢包外壁温度下降78~140℃以上、减小钢水温降、提高内衬温度等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RH精炼过程中钢包内钢液的三维非稳态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计算了当浸渍管中的冷却强度不同(4.0×104~9.0×104W/m2)时钢液温度场的变化及其对浸渍管粘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钢包内部离浸渍管较远处存在3个流速较高的回流区,而浸渍管附近区域形成了流速低于0.1 m/s弱流动区.当冷却强度一定时,浸渍管附近钢液处于低温区,两插入管之间钢液温度最低;随着冷却强度的增大,附近钢液温度从1547℃降低为1533℃,比RH处理前低63~77℃.浸渍管附近钢液温降越大则熔渣粘度越大,粘渣倾向也越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工业过程中一些难以测量的变量,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的软测量方法,该方法将灰色模型结合工艺生产过程进行建模分析,选择一组辅助过程变量作为灰色模型的输入,利用灰色模型的输出对复杂工业过程中的变量进行预测。采用基于灰色系统的软测量方法对VOD炉终点钢水温度预测的仿真结果表明:预测值的命中率较高,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转炉炼钢的过程,就是利用各种造渣工艺,去除钢水中各种杂质的过程。钢水在冶炼过程中形成的杂质,以钢渣的形式漂浮在钢水表面,如果不及时排除,渣中的杂质就会重新返回钢水中,形成回S、回P等,影响钢水的质量。因此,转炉出钢时,必须采取挡渣措施,防止在出钢过程中钢渣和钢水一起流入钢包。0*1传统的挡渣工艺——挡渣球(塞)方式国内的炼钢企业多年来一直采用挡渣球方式挡渣。挡渣球是密度(4.0 g·cm-3左右)介于钢水与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伺服拉伸实验机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Ti-IF钢组织、性能及r值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工艺优化后的再结晶织构. 结果表明,8 h为实验Ti-IF钢从部分饼形晶粒到绝大部分等轴晶粒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界限,冷轧板在710℃下保温8 h退火后,再结晶晶粒为均匀的等轴晶粒,r值为2.347,抗拉强度312 MPa,延伸率44.7%,{111}面织构密度水平达到13.1. 在此工艺条件下,Ti-IF钢得到优良的深冲性能,该实验结果可为Ti-IF钢罩式退火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