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人性善"到"充实之谓美",孟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中的设计应用、设计思想、设计道德以及设计师素质等有重要的启示。设计道德是设计实践的内在驱动力,设计道德主导设计实践,有助于促进设计实践的科学化,设计道德的健全在消费主义浪费盛行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将孟子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对传统设计伦理知识的理解运用到现代设计品格中,增强设计主体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意识,积极引导设计主题建立现代设计道德价值观,对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禅宗的美学智慧来源于儒家、道家和佛教的美学,它所蕴含的顿悟见性的审美思维,尊重自然、注重内在的艺术境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们对设计的审美。文章通过对禅宗美学思想的研究,希望为中国设计提供可用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从先秦青铜器到清代青花瓷,从物质美学到到近现代的生态美学,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以及与自然结合的设计方法就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道家哲学观念的孕育下,得到了源远流长的发展,并在现代设计中闪烁着历史与智慧的光芒,。在人类生存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的今天,道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提及的世界万物永恒的真谛,不断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取得了艺术上的融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六朝时期中国哲学进入了中国美学,中国美学上升到了中国哲学的高度。道家思想自老子、庄子到魏晋玄学都对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出水芙蓉"的审美情趣。在山水画的发展中,使其更加追求"天人合一"、追求宇宙的"道"。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总会觉得"禅"离我们很远很远,"禅"的思想也高深莫测。但是事实上,禅是离我们最近的人生哲理。设计中融入的禅宗美学思想,用简约代替繁杂、用自然代替造作,用宁静代替喧嚣,使得设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赋予了设计新的境界。研究禅宗美学的思想精髓,与设计相融合,才能让"设计改变的世界",如明镜一般,宁静而幽远。这样的设计,足以震撼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无为而为"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是基于现代商业设计的纷杂繁重而提出。通过对传统道家无为思想内核的把握,即对客观规律的洞悉与顺应,试图从多个视角切入为疲乏的现代设计师探寻设计与创意工作的持久活力与乐趣,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求创造的原动力,使"无为"而至无不为。  相似文献   

7.
代表着先秦诸子百家文化中的儒、墨、道,三者对美学的感悟是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思想的源头活水。儒家美学的中和之美,道家美学的无为之美,墨家美学的实用之美,交织形成了内容丰富而独特的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通过对"阴阳"思想审美意涵的回顾和反思,以至于如何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思想的动因。同时,对艺术设计美学主体、理想、境界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如何运用"阴阳"思想来影响设计艺术要素,探讨设计艺术美学功能实现的诸种方式,来体现"哲学—美学—设计美学—现代艺术设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美学为主线,阐述什么是美学以及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从中国古代儒家美学谈到西方的审美理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美学家思想给现代设计遗留下的宝贵资料。结合中国各种传统艺术样式以及传统美学提倡的以“和”为贵,使设计师可以在传统工艺产品的范围之外更加广泛地接触到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实质以及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到设计当中去。最后谈到美学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实质上是以"意象"为基础范畴的审美本体体系,绘画美学则侧重于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审美,所以"意象"就成为美学本体论的基本范畴。中国古典美学将"象"作为本体之基,是通过对"象"的观察去把握"道",中国绘画创造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意象的思维过程。本文立足从中国画的创作思维的角度探究意象的形成步骤,以达到对情和景二种基本因素构成的"意象",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本体做出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曲低合众","真水无香","三寸金莲"这三个方面为研究内容,总结了这三种古代文化所体现的美学观点,美学的基本资源仍然是艺术设计,同时,其重要命题亦非仅停留在这个体验层面,而是高度审美升华而获致的理论成果,从而分析出这三种美学观点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二生肖是一种民俗文化,也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重要题材和创作内容。生肖装饰艺术作品具有构图简练、精美素洁、寓意丰富的艺术特征。本文从十二生肖的缘起入手,梳理生肖文化与装饰艺术的关系,主要从"巫"、"美"、"符号"等角度分析探讨了生肖文化的装饰艺术特征,并从文化层面揭示生肖艺术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3.
艺术设计与其思维过程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本文以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为依托,将道家的理论精髓置入新兴的艺术设计思维领域,剖析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思想的接壤,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思维模式的启迪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Culture is globally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a sustainable creative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design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s sufficient research,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erging economies. Therefore, designers need a framework to guide them on creating sustainable culture-appropriate products that reflect their users. From cultural memory, integrated design is a new design method to embed users, beliefs, and expectations based on computer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and Machine Learning (ML) provides products design and services with performance values. Gradually in the global market, the focus on local styles has become a trending styl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various countries promot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advent of creative design applications has changed the global competitive culture's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advantage of the industry.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emphasizes art, the humanization of creative life and aesthetic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merging economic force. Design technology products, cognitive psych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esign a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bject, and the standard model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ve been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教学实践中,"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点,其核心和主要手段是"互动"。作者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艺术创作的经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入手,引入实训模式,以装饰画设计教学为园地,对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6.
家具设计与一般消费产品不同,除了需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之外,还要通过形态来表达其承载的文化、美学及情感。文章尝试提出并分析了在现代家具设计初始阶段对于基础形态创意与提炼的方式,通过对归纳——整合,内涵——外延,概念——转换这三种形态创意提炼方法的总结,简要探讨了传统符号及文化在现代家具形态中的传承创新的可行性,希望能对目前国内的家具设计带来一些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阅读《前车可鉴》(《how should we live》)一书,笔者从剖析罗马文化的兴衰入手,而由此引发对现代设计,尤其是产品设计中的种种现象的思考,从而得出结论,呼吁现代商业设计更多的关注人最原初的需求,做真正有意义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