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为例,针对重力流沉积体系中油气储层和隔、夹层的时空展布特征,采用地质统计学中的条件随机模拟方法预测了隔夹层在空间上的展布,并且进一步应用分形几何学方法识别出3种不同类型的隔夹层。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指导D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综合应用露头、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应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开展隔夹层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隔夹层可分为砂层组间隔层、小层间隔夹层、单砂体间隔夹层和单砂体内夹层4个层次;按成因可分为泥质隔夹层、物性隔夹层和钙质夹层;根据隔夹层剖面、平面分布特征及规模大小,将研究区隔夹层划分为稳定型、次稳定型和不稳定型3种类型。在分析3种类型隔夹层成因的基础上,以泥质含量指数作为约束,采用随机建模方法预测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建立研究区隔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田中后期开发和综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因常规建模方法无法精准描述厚层油藏隔夹层展布,从而制约剩余油预测和开发方案制定的问题,利用钻井高分辨率的地质信息,提出了一种厚层油藏隔夹层建模新技术。以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核三段Ⅳ油组2小层为例,通过调整砂泥岩分层层位,以砂岩顶底界面作为新的分层层位,刻画砂体隔夹层分布;采用赋值与序贯指示结合的"相"约束"相"的方法,建立隔夹层展布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相控参数建模技术建立的物性分布模型,与水下扇沉积的储层物性特征吻合程度较高,能够客观地反映储层隔夹层的空间展布,为后续油藏工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涠洲XX油田开发层位为J2Ⅱ油组,岩心及测井资料显示J2Ⅱ油组隔夹层局部发育,由于资料较少,展布范围不确定,无法进一步研究隔夹层对含水上升速度的影响。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该油藏隔夹层进行研究,把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确定了隔夹层的识别方法及计算模型;建立了隔夹层渗透性精细划分标准,将隔夹层划分为中—高渗透性、低渗透性、特低渗性三类;通过精细刻画J2Ⅱ油组隔夹层在平面上的展布,为重新建立该油藏的精细地质模型提供了关键资料,也为后期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含水上升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底水稠油油藏隔夹层的成因、类型及展布特征,从而提升油田的开发效果。本文以LD油田为例,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从目的层沉积类型出发,明确了隔夹层分为三类,分别是泥质、钙质和物性3种,通过统计分析泥质隔夹层最为发育。其次,利用夹层频率和夹层密度2个参数以及隔夹层平面展布规律的研究,明确了隔夹层发育特征,利用更新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指导了油田提液措施的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藏滨岸砂岩隔夹层识别及空间展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梓媛  潘懋  师永民  董越 《石油学报》2015,36(8):966-975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藏石炭系CⅢ油组为滨岸厚层块状非均质胶结砂体,普通测井技术和编制测井曲线关系图件的研究方法无法识别该地区的隐蔽隔夹层。针对重点研究层段CⅢ1油组,在对测井曲线归一化的基础上开展无量纲标准化处理,识别并评价了隔夹层的发育程度。利用多条测井曲线交叠进行单井隔夹层的识别,识别符合率达80 % 以上;进而在此基础上通过井间插值恢复隔夹层展布形态,对隔夹层平面和纵向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CⅢ1-1油组、CⅢ1-2油组隔夹层相对不发育,CⅢ1-3油组隔夹层较为发育;平面上,隔夹层主要位于背斜构造翼部,中部相对不发育。该研究成果可以为东河1油藏顶部重力驱开发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利用研究区的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等基础上,描述隔夹层的展布特征,并结合现场实践,分析隔夹层对SAGD开发的影响,为提高稠油热采开发效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水脊发展规律,根据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机理,建立了其开采过程的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方程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底水油藏水平井采油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数群, 根据相似准则研制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物理模拟装置,利用该实验装置分别研究了均质地层和具有隔夹层底水油藏的水脊上升形态与水平井开发动态。结果表明:在均质条件下,水平井见水位置在中部;当水平井附近具有隔夹层时,水平井含水率上升缓慢,并且随着隔夹层展布的增大,底水受到的抑制作用愈发明显,水平井见水时间延迟;对实际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进行分析表明,隔夹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与物理实验结果相同。研究表明,可以充分利用隔夹层对底水的遮挡作用,尽量使夹层靠近水平井,并且应适当增大隔夹层的展布,提高水平井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9.
隔夹层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评价井的测井资料和取心分析结果,建立了浅 水三角洲相隔夹层的划分标准,将其划分成四种类型。归纳总结了各类隔夹层的成因、岩性、电性和孔渗特征。依 据测井地质资料,对研究区100余口井目的层段的隔夹层进行了划分和统计。通过分析各层段的隔层厚度等值线 图,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相隔层的四种展布模式。针对各种模式的展布特点,对开发层系的划分和井网的布 置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石炭系油藏为巨厚砂岩储层,层内发育的隔夹层对注气开采有重要影响,其对注气的封隔能力决定了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采用分层动用还是整体动用的开发策略。通过隔夹层岩心物性测试和气体突破压力测试实验,再结合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注气时隔夹层的封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隔夹层渗透率以小于0.01 mD为主,其渗流能力低;干岩心突破压力较低,但一旦被水或油饱和,突破压力大幅度增大,其封隔能力也大幅度增强,岩心的封隔能力则主要受渗透率和隔夹层内流体饱和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对渗透率为0.008 mD、厚度为0.2 m的隔夹层,当隔夹层连续时,注气过程中通过隔夹层窜流到临近小层的气窜量不到总注气量的5%,这说明连续隔夹层对注气具有很强的封隔能力;当隔夹层不连续时,隔夹层的展布范围则对其封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高泥、高钙、砂泥岩薄互储层的特点,以建立油层组级层序地层格架作为反演约束的前提条件,结合时频分析、中频井约束波阻搞模型反演和高频非红性拟测井参数反演,并以钻井、测井和油田生产资料为基础建立地质模型,对砂、泥岩薄互层进行横向综合预测,从而实现从低频到高频,从宏观到微观,从地层组、耗支组到单油砂体,依次刻画薄互储层目的。此项技术可以预测出1.0~3.0m的陆相泥、高钙、砂泥岩  相似文献   

12.
块状气顶底水油气藏低渗透夹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块状气顶底水油气藏储集层中低渗透夹层的分布是影响油气藏开发方法及开发效果的关键地质因素。低渗透夹层的垂向渗透性及分嘏范围直接影响着气窜及底水锥进速度,对开发井射孔井段的选择及开发指标预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储集层中的泥岩裂缝储集体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低渗透储集层中,由于泥岩夹层的成份不纯,常含灰质、云质、钙质等脆性矿物,极大地提高了泥岩的脆性程度,它们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容易形成裂缝,使泥岩中构造裂缝较发育。泥岩层中不同组系与不同倾角的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相互沟通,常组成裂缝三维网络系统,使泥岩夹层的渗透性大大增加,泥岩中裂缝一般具有较好的含油性。因此,低渗透储层中的泥岩一般不能起真正的隔层作用,应划分为准储层或泥岩裂缝储集体,其油藏类型为块状油藏。   相似文献   

14.
陈堡油田C3断块K_2t_1~3厚油层内部有许多薄的泥质粉砂岩和砾岩隔层,根据对隔夹层的划分对比及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隔夹层将渗透层细分成多个流动单元使渗透层在纵向上连通性变差,造成了地下油水分布的不均匀性,无形之中增大了开采难度,油田开发过程中应按夹层分布状况,考虑分层段开采,通过研究夹层分布范围认为在C3块K2t1特定油藏条件下,夹层延伸范围最佳为150~250m,夹层延伸范围太小不能有效控制边底水,当夹层的渗透率小于“正常”储层的1/100,即Kh/KV>100时,夹层的作用接近于非渗透夹层,研究还表明该底水油藏不宜采用压裂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泥岩隔夹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磊  明君  闫涛  赵海峰  李宾 《岩性油气藏》2013,25(4):101-105
渤中 26 油田 4-1992 砂体中泥岩隔夹层的发育影响了对该砂体的高效开发。 为了预测研究区泥岩隔夹层的横向分布范围,在精细分析该区隔夹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层切片技术与地震属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隔夹层的成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在用不同的属性计算方法进行多种实验分析后,优选了均方根振幅、负振幅之和以及能量半衰时 3 种地震属性,并采用地震属性聚类分析的综合研究思路,对研究区隔夹层的横向分布范围进行了识别与刻画。 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泥岩隔夹层主要发育在砂体的中部,并呈现出不稳定的横向分布特点。 该研究思路对其他复杂断块油田隔夹层的识别与刻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类似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别研究了物性、岩性夹层(单个和多个夹层)对稠油油藏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开来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油藏中夹层的存在对开采不一定是不利因素;注汽井打开程度不同对开采有夹层的稠油油藏有一定的影响;开采过程中,注汽井打开程度的确定依夹层的类型及分布范围而定。  相似文献   

17.
The occurrence of interbeds in thick oil forma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interbeds was proposed and the sedimentary origin and division criterion were demonstr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bed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ary sand bodies were predicted and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bed architectural-element analysis. The interbeds in a single well were recognized from high resolution well logs, and inter-well interbeds were predict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yclothem correla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truncation, and conditional simulation. Finally a 3-D model of interbed was built. Application to the Gudao Oilfield was 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8.
河南双河油气田下第三系Ⅳ1-3层系储层属于河控扇三角洲沉积,到1997年底该油气田综合水已高达91.97%,进入行高含水开发后期,地下油水分布十分复杂,层内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十分严重。为此,探讨了夹层的成因,研究了夹层类型及其电性特征以及井间夹层的产状,指出了夹层的分布特征。结果认识:该区夹层稳定性差且厚度较薄,给厚油层进上步细分挖潜带来困难;但厚油层内稳定和较稳定的夹层占夹层总数的左右,要充分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隔夹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塔河油田1 区三叠系地质特点,处理了该区37 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并对分布于研究区内 的隔夹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区共划分出3 个油层组、11 个小层、10 个层间隔层和26 个层内夹层。 该文对小层间的隔层及小层内夹层的平面展布和横向展布进行了描述,并对隔夹层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的 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主力储层间的隔层延伸较长,厚度稳定,底部剩余油富集;主力储层内 的夹层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值较高,剩余油富集程度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F油田R厚油层内夹层人布模式及其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厚油层内夹层发育,可划分为3种分布模式:随机型,随机-确定型和确定, 不同模式体现了夹层在厚油层内分布的差异性。夹层阻碍重力驱替,降低波及体积系数,影响油田的采收率,但中以利用夹层采取选择性射孔,局部细分层系和封堵高含水层等措施挖掘剩余油,已在F油田稳油控水中发挥出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