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褐煤占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的17%,所以发展褐煤综合利用技术和优化利用方法,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产业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褐煤传统的应用方法做了简单回顾,并提出了褐煤发电热解联合热水干燥工艺流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褐煤等低阶煤直接作为能源物质利用效率低。同时褐煤又含有丰富的天然结构单元,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这使其作为非能源物质利用成为可能。探索褐煤清洁高值化转化新途径是褐煤非能源利用的现实需求和必然选择。褐煤解聚是实现褐煤清洁高值化利用的潜在途径,但由于解聚后产物组成复杂,如何实现解聚产物的有效利用是限制褐煤解聚这一途径的瓶颈问题。目前,关于褐煤解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聚方法的建立和解聚条件的优化上,对于解聚产物如何利用则报道较少。基于此,围绕褐煤解聚这一非能源转化利用途径进行文献综述,包括褐煤不同解聚方法及解聚产物组成特征、已报道解聚产物利用途径、解聚产物分离过程等,重点总结了褐煤解聚产物利用途径与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褐煤解聚产物利用途径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根据解聚产物反推煤的原始结构,这方面报道较多;二是利用解聚产物的特点对其进行功能化利用,包括解聚产物不分离直接利用和先对解聚产物分离再利用其中单体,这方面也在逐步探索。而解聚产物分离方法的探索方面,除了常见的离心、过滤、萃取、柱层析外,低共熔溶剂法、抗溶剂法和金属离子配位分离等方法也逐渐用于这类复杂体系的分离。最后,在以上文献调研的基...  相似文献   

3.
褐煤浮选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煤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大力加强低阶煤的利用,对我国能源高效利用有着重大的意义.浮选处理细粒煤的主要方法,然而,褐煤的浮选至今只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褐煤浮选困难的原因,其次综述了国内外褐煤浮选所用的药剂制度、pH对褐煤表面荷电的影响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褐煤表面的吸附情况,以及改变褐煤表面性质的相关造粒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以后的褐煤浮选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褐煤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但褐煤水分高,易风化自燃,发热量低,直接利用效率低,不利于长途运输,要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对其加工提质。本文介绍了我国蒙东地区褐煤资源状况,分析了国内外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我国褐煤提质加工的总体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静  张永发  曾鑫  唐亚鸽  薛飞 《中州煤炭》2021,(3):115-121,127
我国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矛盾日益突出,开发清洁高效煤炭利用技术,成为了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实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国家能源安全、落实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举措。基于分级转化的思想和实验工作基础,提出了低温热解—热解半焦加氢气化制甲烷—甲烷化残渣气化制氢的褐煤分级转化制天然气的新方法,并从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的角度与传统煤制甲烷工艺进行分析比较,认为褐煤分级转化新方法通过多联产工艺对褐煤资源进行分质梯级利用,在能源利用效率和物质转化率方面较之传统煤制甲烷工艺具有显著优势,既提高了褐煤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资源价值,又增加了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褐煤的利用率偏低,采用传统的燃烧方法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通过工业转化和综合利用对提高褐煤的利用率,实现褐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褐煤的高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褐煤的利用率偏低,采用传统的燃烧方法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通过工业转化和综合利用对提高褐煤的利用率,实现褐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低灰分褐煤资源及其优化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我国低灰分褐煤资源和生产情况,讨论了其成分和煤质特征,着重探讨了我国低灰分褐煤的优化利用技术和方向,包括制取液体燃料、高品质还原剂、煤质吸附剂以及国内外正在开发的新利用技术,指出重视和保护低灰分褐煤资源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褐煤提质分质分级利用的创新技术工艺,介绍了具体的工艺流程和分质分级利用技术的应用效果,阐述了褐煤通过该技术提质后在火力发电、水泥熟料生产、部分农业种植品种的应用及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褐煤提质分质分级利用技术能显著提高褐煤的着火温度,降低褐煤爆炸倾向,在火力发电使用中可实现提质后褐煤不需制粉直接进仓,并可降低燃煤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对分质分级后的一级褐煤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腐植酸提取实验研究,通过提取液的应用试验表明该提取液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作为农作物的有机增长剂。该技术工艺符合我国能源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可实现褐煤由单一燃料向资源化利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褐煤分选利用的新方法、新途径逐渐受到关注。文章介绍了褐煤分选中的粗加工、干法分选、正浮选、反浮选研究现状,并分析了褐煤分选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褐煤干燥方法与主要应用方法,提出了褐煤发电热解联合热水干燥工艺流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褐煤的微生物降解,其中包括降解褐煤的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技术。褐煤经微生物降解后,腐殖酸含量显著提高,从而为开发利用褐煤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分子建模方法较多且不统一的现状,本文从微观角度出发,选取对分子结构影响较小的物理方法,探究了褐煤大分子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较为简便的煤大分子建模方法.基于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碳谱测试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的实验方式,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对褐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搭建分子结构模型.研究表明,褐煤大分子中芳香结...  相似文献   

14.
选取胜利褐煤在流化床台架上进行不同温度(200~500 ℃)和气氛(氮气、模拟烟气和有机气氛)的温和热解提质实验,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提质煤的燃烧特性,分别使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等温吸附方法研究提质前、后煤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过程提高了褐煤的发热量,降低了水分和自燃倾向。模拟烟气增加了提质煤的热值损失率,而有机气氛降低了热值损失率。煤中的含氧官能团和脂肪烃结构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分解,挥发分的析出和热变形导致了提质褐煤平均孔径的减小和比表面积的增大。500 ℃模拟烟气气氛下煤的理化结构变化最为显著。褐煤提质后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使得提质煤燃烧热稳定性增强,自燃倾向降低,而提质气氛对煤的燃烧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褐煤固体热载体催化热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褐煤固体热载体催化热解技术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传统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和耦合热解集成工艺特点,以及使用的固体热载体催化性能,明确了循环流化床耦合低温热解多联产技术是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适合的工艺,指出该集成工艺不仅可以优化产物组成、增加产率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还可实现热、电、气、油、焦多联供,提升煤的综合利用价值。最后对固体催化热载体本身及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含铀、锗褐煤综合利用的半工业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民理  谢访友等 《铀矿冶》1993,12(3):151-157
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含铀、锗褐煤的工艺流程。半工业试验表明,为本流程专门设计制造的沸腾锅炉,在低于880℃下燃烧,可以达到高效燃尽,除产汽供热外,还能得到适合水治加工要求的煤灰。提出的铀锗共萃取、反萃取及分步沉淀分离技术,是处理富铀、锗煤灰水冶工艺的重大突破,具有简化流程、减少试剂消耗、成本低和金属回收率高等特点。该流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As an indispensable energy source, lignite is almost exclusively used in power generation in Turkey. To assess the quality level of Turkish lignite,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ignite quality paramete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response method that i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ethod. The analysis determines the effect of multiple predictor variables such as moisture, ash and sulphur presented simultaneously to predict membership of the two calorific value categories. By this way, a reliable binary response regression structure was constructed considering all the lignite fields in Turkey. Both the experiments on identifying the influential measurements and the measure of goodness of fit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model has a big capability to exhibi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Turkish lign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