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含钛高炉渣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炉渣是保证高炉冶炼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含钛高炉渣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高钛型(TiO2的质量分数>20%)、中钛型(TiO2的质量分数为5%~20%)、低钛型(TiO2的质量分数<5%)炉渣的物化特性的异同点进行了归纳和对比,介绍了含钛高炉渣在高炉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概况,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2.
高炉冶炼含TiO_2炉渣,随渣中TiO_2含量不同,也有其冶炼共性与特性。其共性表现在冶炼过程中都有变稠的可能性;而特性则表现为渣中TiO_2含量达到一定范围,就有泡沫形成,而有碍冶炼行程。此种现象低钛渣冶炼未曾发现,而仅当TiO_2含量大于25%时,例如攀钢高炉冶炼全部钒钛烧结矿,渣中TiO_2达26~29%,则出现明显泡沫渣。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TiO_2含量炉渣的高炉冶炼,提出了钛的合理还原选择的问题。对TiO_2在冶炼过程中的行为与钛渣变稠的关系、熔铁中〔Si〕、〔Ti〕的变化规律、不同TiO_2含量范围内合适的〔Si〕、〔Ti〕含量及含TiO_2炉渣的高炉冶炼技术诸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钒钛铁矿的高炉冶炼,由于矿石中含有大量钛的氧化物,这就引起冶炼过程中出现一些用普通矿所没有的特殊问题,主要是含钛炉渣的变稠及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为此,钒钛矿冶炼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解决渣铁畅流,只有在渣铁畅流的基础上其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经过长期不懈的辛勤工作,对钒钛矿的高炉冶炼已揭示其基本冶炼规律,即“低硅钛,活跃的炉缸和适宜的炉渣碱度”这套科学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0.8m~3高炉解剖过程中观测到一些与炉渣难熔性有关的特殊现象。对解剖样的熔融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钛渣难熔性对高炉冶炼的影响。提出了完善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穆红旺  张淑会  吕庆  孙艳芹 《钢铁》2012,47(6):18-21,50
采用RTW熔体物性测定仪研究了中性气氛条件下高铝中钛型高炉渣的黏度和熔化性温度,得到了碱度和化学成分等因素对其黏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中性气氛条件下,当炉渣碱度从0.92提高到1.12时,炉渣的黏度降低、熔化性温度升高;随着渣中MgO含量的升高,炉渣的黏度先降低再升高;增加渣中Al2O3含量,炉渣的黏度显著提高。当Al2O3的质量分数大于14.75%后对炉渣黏度的影响不明显;当TiO2的质量分数在10.57%~14.57%范围内增加时,高铝中钛渣的黏度随之降低,即在理想条件下,TiO2含量和温度的增加对炉渣黏度影响均不大。但当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时,炉渣中的Ti(C,N)等高熔点物质随原料中TiO2含量的增加和炉温的上升而增加,将对炉渣黏度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冶炼时应控制高炉内TiO2的还原以少生成高熔点钛化合物,并且严格控制铁水温度以使高炉接受矿石钛含量。  相似文献   

7.
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技术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技术障碍是炉渣变稠,渣铁不分。为解决这一问题,冶金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试验组发明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冶炼新技术”。这一新技术不同于以往采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功能熔体物性测定仪研究不同条件下TiO_2和TiC对中钛高炉渣流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高炉不同风口区域的含钛炉渣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还原性气氛条件下,中钛高炉渣的黏度-温度曲线有明显的转折点,且黏度随TiO_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炉渣熔化性温度随TiO_2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中性气氛下,中钛高炉渣的黏度和熔化性温度随TiO_2含量增加均降低。中钛高炉渣的黏度和熔化性温度随炉渣中TiC含量的增加急剧升高。高炉风口区域炉渣中含有的TiC和TiN含量较高,导致该区域炉渣的稳定性差。研究结果可为高炉生产制定合理的中钛高炉渣操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钛高炉渣用于LF精炼渣的试验研究"一文针对低钛高炉渣作为LF精炼渣球的主要原料,分别与钢包渣、连铸浇余渣作为造渣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冶炼HRB400E螺纹钢过程中,LF精炼渣球可以将钢中的S含量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脱硫率控制在10%~41.5%之间,其脱硫率与折渣和包渣冶炼HRB400E冶金效果相当,为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找到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0.
高炉冶炼含钛矿过程易形成Ti(C,N),对渣铁的性质产生很大影响,研究高炉内Ti(C,N)形成对高炉冶炼有着重大意义。通过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对低钛高炉渣中Ti(C,N)的形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温度与铁液中钛含量的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低钛矿高炉冶炼中,Ti(C,N)开始形成温度为1 666 K,在1 783 K时,Ti(C,N)的形成量达到最大;温度,渣铁比,以及渣中TiO2的含量对Ti(C,N)的生成影响较大,Al2O3含量、MgO含量和炉渣二元碱度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Ti(C,N)的形成,但影响较小。铁液中钛的含量主要受温度和Ti(C,N)反应平衡所控制,与渣中TiO2含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雷圣辉  雷霆 《云南冶金》2007,36(4):42-45
介绍了电炉冶炼钛渣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直流电炉冶炼钛渣时,钛元素的行为。将分析结果与采用30MW密闭电炉冶炼云南钛铁矿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得出钛渣中钛存在的主要形式为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钛,这两种氧化物分别占钛渣成分的50%和35%;钛渣中没有碳化钛存在;有微量的钛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钛进入铁相中。  相似文献   

12.
马钢冶炼含钛矿炉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马钢第一、第二铁厂高炉现场炉渣及试验室配制渣样的性能测试与矿相分析,得出含钛矿炉渣的合理渣系结构,并建立了含钛炉渣成分与其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杨强 《钢铁钒钛》2012,33(2):67-70
阐述了钒钛磁铁矿冶炼条件下高炉渣的特性,分析了攀钢出铁沟用免烘烤捣打料的损毁机理,研究了兼有促烧和防粘渣作用的复合添加剂对攀钢出铁沟用免烘烤捣打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复合添加剂不仅能提高材料的强度,而且还会提高材料抗渣性。设计的新型出铁沟免烘烤捣打料有效地解决了粘渣问题,使用寿命由原来的3~5天提高到7~9天。  相似文献   

14.
熔炼镍铁的直流电弧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非研发机构Mintek开发的熔炼镍铁的新方法—直流电弧炉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可以直接处理细粒矿石,特别是镍红土矿。该法可推广应用到铬铁熔炼、钛铁矿熔炼、钴炉渣熔炼、锌炉渣及其它锌渣中锌的烟化等,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Al2O3在钛渣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军  马恩泉  连玉锦 《钢铁钒钛》2002,23(3):36-38,43
针对钛渣电炉建成投产初期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了Al2O3在钛渣中的行为。认为当钛铁矿中Al2O3含量偏高时会导致高钛渣粘度增加,熔点升高,炉况恶化以及指标变坏,同时还会影响二氧化钛的富集及氯化工序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6.
贾碧  齐宝铭 《钢铁钒钛》1996,17(4):10-14,18
从配加添加剂的角度研究全钒钛矿冶炼时,含钛高炉渣起泡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含钛高炉中配加适量的添加剂能抑制的还原,降低钛渣粘度,改善钛渣的起泡性能,使全钛钛矿冶时的起泡高度同攀钢现场条件对应的起泡高度接近。  相似文献   

17.
某铅锌冶炼厂通过烟化炉处理铅锌冶炼渣回收有价金属,由于烟化炉采用的钢制冷却水套使用寿命短,导致作业率偏低。同时,由于烟化炉冶炼渣的SiO2含量高,烟化炉经常出现炉渣流动性恶化而影响作业率。随着该冶炼厂渣物料产量的增加,烟化炉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急需提升作业率和炉床能力。通过系统研究,对烟化炉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改造,烟化炉的实际作业率从改造前的85.01%提高到96.48%,床能力提高3.9 t/(m2·d),达到21~22 t/(m2·d)。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采用回转窑—电炉法(RKEF)处理缅甸达贡山镍红土矿生产镍铁的中试试验过程,得到了下述最佳工艺参数:干燥后原矿含水20%~22%、回转窑预还原温度900℃、还原剂煤的配入量7%、镍品位19%,烟尘制粒时湿矿配入量为烟尘的25%、尘球含水30%,电炉熔炼时放渣温度1 550~1 600℃、镍铁合金放出温度1 450~1 500℃。  相似文献   

19.
富钛料的制备方法和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富钛料、钛渣、高钛渣、人造金红石、金红石的基本概念和富钛料的主要用途。简述了工业上制备富钛料常用的几种方法——电炉熔炼法生产钛渣、盐酸浸出法、硫酸浸出法、还原锈蚀法生产人造金红石的原理、国内外生产状况。根据制备富钛料的不同方法,分析总结了国内在富钛料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加快我国富钛料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work is the second part of an investigation aimed at gaining a wider knowledge of the problems met when smelting titaniferous iron ores in the blast furnace. Viscosity measurements of the lower melting slags in the lime-silica-titania-alumina system were studied in neutral atmos. and under reducing conditions. Slag thickening was found to take place in the presence of C. The thickening rate varied with the comp, basically and temp. of the slag. The optimum slag comp. was considered to be that of a slag whose viscosity did not exceed 5 poises after heating in the presence of C at 1500°C for at least 2 h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