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刷微博、聊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一部分的今天,像眼镜一样普及的智能手机,正在使人们的生活彻底被互联网"绑架"。事实上,人们在兜里揣的早已不是手机,而是一个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与传统PC相比,智能手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普及,正在给IT产业乃至传统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就连微软这样的IT巨头也无法躲避。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微软一直全力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转型,其新任CEO萨提亚上任后,更是提出了"移动为先云为先"的  相似文献   

3.
《新电脑》2014,(8):122-122
移动互联网近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而且也给众多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也就成为了从IT厂商到最终用户都高度关心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4.
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型,它提供了可靠安全的数据存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云计算将成为未来人们获取服务和信息的主导方式,将给IT行业带来重大的变革,同样将对教育领域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应用于教育领域,云计算为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介绍了云计算的含义,特点和研究现状,分析了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关键技术,对云计算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石菲 《中国信息化》2011,(22):36-3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获得云计算服务的需求将变得越发迫切。这种通过移动设备和网络获得后台IT资源或服务的模式,就是“移动云计算”模式。“移动云计算”能够充分发挥商用领域云计算价值,整合“云”和“端”的各自优势,给用户带来不间断、按需付费的完美计算体验。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个人化和移动化.将改变大家使用电脑的模式.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互联网.能够随时随的使用互联网.进一步个人化和移动化也是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方向,这带来为IT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张辽东  王晓军 《软件》2012,(11):113-115
伴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基于互联网环境的新型教学、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流媒体技术在网络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影音模式。流媒体技术不仅为网络教学带来了诸多优越,也为移动学习带来了新的活力,一种适用于主流移动终端(Android、IOS)的流媒体技术实现方案将会网络教育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带动了新兴的经济体——移动互联网,而云计算"一切皆服务"的服务模式的提出,表明IT领域正面临巨大变革。从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分析了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并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网企业需利用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建立电力营销服务移动作业应用系统,融合多种供电现场业务和服务场景,提升电网企业供电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电力营销服务移动作业应用系统总体架构,按照电力营销服务移动作业业务需求和特点设计业扩报装、用电检查、电费抄催、计量拆装、客户服务、现场抢修、采集运维等主要应用功能;根据现场作业网络环境提出移动作业离线模式和在线模式;提出移动作业客户端和应用平台之间在不同移动作业模式下的数据交互方式和技术选型。最后简述"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移动作业平台建设进展和应用成效,并展望未来深化和完善电力营销服务移动作业应用系统建设的研究领域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移动应用,其种类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手机制造商、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移动应用商店,移动应用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移动应用的相关信息分布在应用商店、专业论坛及社交网络中,由于其信息的多样性、异构性、动态性,给移动应用集成带来了巨大挑战.移动应用集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把海量的移动应用及其相关信息有效地集成起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搜索、发现和推荐服务.移动应用集成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文中提出了一个移动应用集成的基本框架,对移动应用集成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挑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软件》2019,(5):77-80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思政课教学内容抽象、枯橾,远不及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产品更有吸引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应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9,(9):1471-148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服务类型与服务内容的日新月异,为移动用户带来严重的移动信息过载问题,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推荐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提出了一个移动情景和用户轨迹感知的众包服务推荐策略,首先对历史日志中的位置坐标通过聚类算法聚合成区域,然后挖掘出用户在不同移动情景下的轨迹模式,进而提取出移动规则并判断每条规则所属的情景;在进行众包服务推荐时,通过实时感知到的位置轨迹和移动情景信息,预测用户即将到达的位置区域,从而将区域内的众包服务推送给该用户。提出的预测方法避免了额外增加用户执行任务的时间、行程、费用等成本,给用户推荐更适合的任务,提高用户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陈光 《软件世界》2014,(4):10-10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仅催生了电子商务、云服务、社交网络等新兴领域,也给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带来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liusd 《网络与信息》2012,26(7):44-44
IT行业在迅速变革,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联想到云计算、物联网、SNS、移动互联网甚至IT新贵大数据等等,这些无论是来自纯技术层面还是消费化技术层面的新词。都给IT以及互联网产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刘学 《网络与信息》2012,26(6):14-15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这三大技术已然成为2012年的IT热点。就在各大公司的CEO,CIO们对这三大技术进行研究的时候,移动互联和云计算,已经开始逐步融合,这无疑将会给业界带来巨大的"震动"。最近几年,企业级移动应用从仅仅提供一种便利的工作方式,已经进化成影响企业运营的关键因素。同时,云计算开始变成主流应用,给企业的IT服务部署带来了新变化。这两类技术的出现,都在重塑企业的信息化模式,而两者的融合会同时给企业带来机会和挑战。能否正确应对这一融合趋势,将决定企业能否抓住这个增长的新机会。  相似文献   

16.
随着3G、4G和WiFi等无线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在给用户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由于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安全缺陷,也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了新的攻击途径和犯罪手段。文章首先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对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典型网络攻击和违法犯罪手段进行了分析,包括伪基站、手机系统漏洞、恶意代码及信息泄露等,最后对未来移动互联网中的网络攻击和涉网犯罪形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种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传统的电话呼叫中心结合分布众多的营业厅模式已经无法满足3G移动手机用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3G移动互联网客户服务平台将建立一个基于3G移动互联网的客户服务体系,通过3G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贴心服务,以文字、图片、演示视频、对讲、在线视频等服务方式远程指导、解答、协助解决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与网络》2012,(22):8-12
近日,由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指导,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与中国网上银行促进联盟主办的"2012年网银联盟大会暨电子银行创新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大会汇聚金融行业监管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高层领导、金融行业资深从业人员、网上银行解决方案专家、IT精英,共商"互联网银行那些事儿"。网银联盟秘书长曾硕就《电子银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主题演讲和详细介绍,他认为,互联网给银行带来了影响:第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把客户的生活呈现在银行面前,让服务可以无限贴近客户的需求,允许银行与客户之间产生前所未有的黏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终端、物联网和4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产生了海量移动互联数据信息。庞大的数据量,复杂的数据内容,传统方法难以处理。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面临的挑战,讨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的架构和关键技术,希望通过对移动互联网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为网络运营商的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办公和BYOD成为企业IT管理者之间的热门话题。这两大热门话题都会给公司的IT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那么,究竟企业在部署办公设备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面对BYOD,先进的管理方式是怎样的呢?本刊记者近期特别采访了华硕电脑商用产品总监詹正合先生,为大家带来了华硕对此的看法和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