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前言 嵊州市南山水库电站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原装机容量3×1250kW,为卧式水轮发电机,系浙江省水利水电系统教学培训的基地电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原设计选型的电机容量偏小,电站经常发生弃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同时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发电机组已经出现线圈绝缘老化、电晕,蝶阀严重漏水等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隐患.为此,浙江省南山水库管理局委托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对南山水库电站增容改造进行技术评估,并作出了该电站采用HLD85-WJ-71水轮机后可增容至3×1600kW的可行性报告.1999年,江电公司中标承接电站增容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葛洲坝电站125 MW水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的技术措施,通过对3号机组增容改造后的运行稳定性的介绍,说明3号机组增容改造是成功的,为其他机组的增容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轮机叶片水力设计技术的飞跃发展,一大批电站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并且随着上、下游电站的相继建成,电站的水头、流量较建设初期时发生了较大变化,迫使电站要进行增容改造,以期获得最佳的运行范围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以黄丹电站轴流转桨式机组为例,通过采用水力性能优良的转轮技术,拟将机组容量提高30%,分析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大幅增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正葛洲坝电站2014—2015年度机组改造增容工作已于近日启动。按照葛洲坝电站机组改造增容工作整体安排,机组的改造增容工作分水轮机部分改造和发电部分改造两个步骤进行。本轮改造增容工作共涉及6台机组,主要针对水轮机部分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
葛洲坝水电站节水增发电量考核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贵 《华中电力》1997,(5):64-66,70
介绍了葛洲坝电厂节水增发电量考核计算的方法。由于电站为径流式且有大江和二江两座电站,在基本资料处理上,采用适合本电站实际情况的处理办法,还有葛洲坝电厂参加系统调峰所产生的弃水损失和机组检修损失电量计算,在径流式电站节水增发电量计算中具有特殊性。其它径流式电站的节水增发电量考核计算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联合运行体系,从葛洲坝入库流量规律变化、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益增加、汛期浮渣性质改变及长江航运配合等方面,分析了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以来联合运行模式对葛洲坝电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水位控制对梯级电站发电量影响的问题,以日为单位,以单台机组为调度单元,建立了基于梯级电站发电精细模拟的三峡-葛洲坝日优化调度模型,运用模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分析了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水位、不同出库流量下两坝间水位变化对梯级电站发电量影响的规律,得出了最优水位控制表.采用多年平均来流资料进行估算,水位最优控制下梯级电站年多增电量达12亿kW·h.  相似文献   

8.
水电站弃水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站和调度部门通常把避免或减少弃水视为提高水电站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当水电站入库流量接近全厂机组额定流量时,通过降低运行水位,利用机组大流量下泄可以避免或减少弃水。但研究和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合理弃水增发的电量多于避免或减少弃水增发的电量。文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对水电站弃水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水电站减少弃水增发电量和合理弃水增发电量的判断条件,纠正了在大流量条件下减少弃水就能增发电量的错误观点,对提高水电站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水电站自1981年7月第1台机组并网发电以来,至今运行已逾30年。为了充分利用水能,提高三峡水电站与葛洲坝水电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对葛洲坝大江水电站机组实施增容改造,东方电气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对其中6台套水轮机进行增容改造。  相似文献   

10.
线性规划在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的出入库流量、历史平均流量、梯级枢纽水头、机组出力曲线以及机组铭牌出力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工程机组安装投产的进度和电力市场当前的实际,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整体发电效益进行研究,制定出了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发电效益最大化的调度优化方案和实施步骤,通过在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调度中的实施,产生较明显的经济效益.该方法通过扩展,不仅可以广泛推广到同一水系的梯级流域电站的生产调度实践中,并且对类似梯级电站的其他生产流程的管理提供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水库调度在实现东江工程综合效益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胡  童立新 《湖南电力》2011,31(Z1):80-85
东江水序作为耒水流域的龙头电站,在梯级流域水库群的发电、航运、防洪调度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东江电站1987年第1台机组发电,运行23年以来仅4个年份发生弃水.本文结合东江水库20多年的实际运行过程,分析水库调度在实现东江工程综合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方电机》2006,34(4):23-23
为配合三峡电站运行,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增加发电效益,提高电网调度运用的灵活性,葛洲坝电站首批机组^#3机和^#14机组改造增容后达到146MW,19台机组增容后每年可多发电8.5亿kWh。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利枢纽的出入库流量、历史平均流量、梯级枢纽水头、机组出力曲线以及机组铭牌出力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工程机组安装投产的进度和电力市场当前的实际,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的整体发电效益进行研究,制定出了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发电效益最大化的调度优化方案和实施步骤,通过在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调度中的实施,产生较明显的经济效益。该方法通过扩展,不仅可以广泛推广到同一水系的梯级流域电站的生产调度实践中,并且对类似梯级电站的其他生产流程的管理提供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鲟产卵场适合度与大坝泄流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中华鲟产卵场适合度评估方法,对葛洲坝坝下中华鲟产卵场的产卵适合度与大坝泄流关键指标(大坝出库流量和泄流方式)的定量关系进行评估.分析表明,适宜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最佳出库流量范围约为15000~25000 m3/s;有利于中华鲟自然繁殖的最佳大坝泄流方式为先大江电厂发电泄流,后二江泄水闸弃水泄流,最后二江电厂发电泄流;小流量下最佳的机组泄流方式为大江电厂靠右岸机组发电泄流.研究结论给出了中华鲟产卵场保护的关键指标及其控制范围,为依托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开展中华鲟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机组运行状态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开展机组运行状态在线关联集成方法研究的必要性。根据机组设备构成、状态数据功能,将机组的所有运行状态进行分层组织、科学管理和优化存储,同时依靠时间同步及工况同步等技术保证运行状态的有机联系。在此基础上,成功实现了机组运行状态在线关联集成方法在葛洲坝电站机组集成监测、分析、诊断系统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设备健康状况综合分析和故障诊断对有效、全面及相互关联的状态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葛洲坝电站是径流式电站,没有调节库容,汛期来水大,水头低,弃水多;枯水期水头虽够,但天然来水又不足。我厂一九八一年投产以来,根据电站的这一特  相似文献   

17.
水电站弃水电量计算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0 引言水电站机组具有开停机与带负荷灵活的特点,一般都在电力系统中承担调频、调峰任务。但水电站的发电能力由于受天然来水的约束,特别是调节性能差的水电站有较明显的季节性特性。在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各水电站都有可能会产生弃水。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情况,对水电站弃水电量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提出了各种弃水电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 弃水电量定义弃水电量是水电站在弃水状态下电站全部机组不能按额定出力发电而损失的电量。显然,某一时段弃水电量可能最大值等于水电站满发理论电量减去实际发电量。根据造成水电站弃水的不同原…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万家寨水电站机组在投运后相继出现尾水锥管、转轮叶片裂纹等问题,进行了真机测试,给出机组避振运行、动平衡试验配重、补气管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影响电站机组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保证机组稳定运行主要应采取避振运行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国信扬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1号机投产于1998年,汽轮机DEH采用WDPF控制系统,机组DCS采用TXP分散控制系统。机组控制系统运行时间较久,设备老化严重,故障率较高,严重影响机组的正常生产和运行安全。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和反复技术论证,决定采用Emerson过程控制有限公司的专家控制系统Ovation对DCS和DEH进行一体化改造。经过承接方和业主双方半年多的努力,1号机组已于2012年6月底完成改造并投入发电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现有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水电站"弃水"弃电的严重现状,针对我国建设的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开展弃能利用的制氢系统优化研究.根据水电站的实际流量过程及机组运行特性,提出水电站弃能的计算方法,并构建"产"、"储"、"输"完整的集成运行控制与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并对氢气市场价格、年均氢气产量与水电站弃能制氢系统的经济效益关系进行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