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要回顾了大学校园设计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其中的发展趋势,同时对学科交叉与校园空间交互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研究和分析大学跨学科研究设施的一个典型案例——克拉克中心,揭示了这些关键因素在实际校园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大学校园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2017,(1):44-49
传统村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其建造方式是传统建筑文化的体现,极具地域特色。但是,传统村落的研究多侧重于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和人居环境方面,对其安全防御体系的探讨相对较少。以湖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规划选址、聚落空间布局、民居构造技术三个层次对传统村落的安全防御性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其为社区安全环境设计、新农村规划设计和传统建筑的保护规划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湖南传统人居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4)
墨子的"和"有"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涉及有"阴阳之和"、"天下和"。通过对"和"的"潜能性"原理即"质料"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到"实现性"原理即"动力"与"目的"关系问题的探讨,认识到墨子"和"是天地宇宙之"阴阳之和"的应有之态、天下世界之"天下和"的最高诉求。这些构成了墨子"和"哲学的理论架构,社会理想和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4.
赵紫伶  陆琦 《南方建筑》2019,(6):102-107
置民居研究于学科教育之发展背景中,探索外界教育环境对其发展及繁荣的各阶段之铺垫及推进作用,并展示各阶段民居研究之大致图景及方法转向,清晰化民居研究在时代背景下的演进过程。采用历时性分析法,以时间发展为序,以学科教育发展背景的转折为节点,探讨分期中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概貌。依据学科教育发展背景,历经80余载的民居研究可划分为:未形成学科的实践式探索期、建筑学科体系建立下的民居研究初探期、专业结构调整下的建筑史学人才积淀期、研究机构恢复后的民居研究迅速发展期、公元两千年后民居研究高涨期5个历史阶段。历经5个历史阶段发展,民居研究已呈现领域成果丰富化、领域特征明晰化,领域结构多学科化、领域方法细致化的研究走向。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工科、双一流教学改革的需求,新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土木工程专业课设计教学提出了改革的方法和目标。本文以"钢结构课程设计"为例,在设计内容方面对指导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提出了土木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模型制作等新的课程设计要求,这也是课程设计改革的重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同时为培养高质量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9)
文章主要对当下工业设计专业改革与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进行研究,总结"产学研"平台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创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式,在解构"产学研"和学科交叉、重组中找到更利于人才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民宿业态发展为背景,针对当下民居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徽州传统民居的外在形式及内部空间构成进行分析,通过民宿业态的介入,探索业态的构成、选择与发展对徽州传统民居更新的影响,从而得出民居更新的新模式,进而为徽州传统民居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实践与创新创业是新工科建设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必然趋势。专创融合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提高、教育普及率全面提升、教育和地方发展紧密融合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衍生出的教育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工科背景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现状日益引人关注。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已显得不适应,亟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作为新工科背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与新工科要求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各大高校主动设置和发展新兴工科专业,同时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也势在必行。针对"感测技术"课程教学的研究现状,依托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提出了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大力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通过以智能温室大棚为例阐述了课程改革实施过程,最后学生以项目参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实践表明,项目化的教学改革方法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的能力,起到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色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净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29(2):103-104,106
经济全球一体化给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同现象日益加深,而各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特色逐渐衰微。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西南地区传统民居色彩加以探讨,并尝试分析其特征,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民族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国家推行"新工科"建设的号召,广东理工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按照其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为导向,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从"教学目的及内容的继承与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与融合""教学效果与评价的协调与共享"主要途径进行阐述,为"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同时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6,(2)
近30年来,山东民居建设材料和工艺不断更新,大部分工匠已经不再从事传统建造工作。而随着传统建筑技艺的失传,传统的建房工具也大都消失。目前山东各地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工作正在紧张的地进行中,传统建造技术及工具的缺失使传统村落的修复面临困境,因此对照国外先进的修复理念,反恩传统建造工具传承与利用应是当下山东传统村落保护与修复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建设》2000,(10):63-63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块瑰宝。民居是人们最直接接触和使用的建筑类型,是各地各民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产需要、生活习俗、经济能力、民族爱好、审美观念,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材料,因地制宜巧于营建的。中国传统民居所蕴藏的文化历史价值是丰富多样的,将永远成为启迪我们进行建筑文化创新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传统民居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已由学界不断扩大到政界的各界人士,特别是研究传统民居的专家学者在极其困难的情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9)
该文以高校的摄影教学和摄影竞赛现状为例,分析摄影竞赛与摄影课堂教学的关系,以及深化摄影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点对摄影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性论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城市与乡村传统民居现状与发展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使我国的传统建筑更好地可持续发展下去,使城市文脉和乡村肌理得以延续与保留。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以中西方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分析家族主义观念影响下的中西方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首先解释出"家族"的含义;其次指出家族建立起来的两个原因以及家族至上的观念的重要性;最后,家族制度影响中西方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两个特点以及演变过程中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的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常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导致产教融合培养的深度不够。高等院校常规建筑类设计课程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少实际应用场景、成果反馈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研究生城市声景联合设计课程实践为例,介绍了此次课程背景、课程安排、课程要求、课程阶段性目标,以及校企导师的各阶段职责,将“沉浸式”应用于课程设计方法、设计表达形式与设计优化过程中,提出“沉浸式”声景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体系与实践方法。以“X音盒”“水琴余韵”2个小组的设计教学成果作为案例,从课程目标达成度、课后反馈情况来论述此次“沉浸式”城市声景联合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多渠道、多模式、多机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全面提高了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了平台。为深化产教融合的合作内容,高校应积极开创产教融合新模式,企业深入挖掘生产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产教融合双方的共赢,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学科交叉融合下的城市设计培养体系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亮  吴越  刘晨阳  赵斌 《城市规划》2019,43(5):113-120
学科交融对于架构城市设计培养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学位点招生目录和城市设计研究主题的期刊文献数据统计,对学科交叉下的城市设计方向进行解析。提炼总结城市设计在本科叔学阶段的教育目标定位,并结合空间思维主线,总结城市设计技能的培养应该体现在空间识别与解析、空间组合与限定、空间营造与落实、空间整合与协调、空间技术与应用5个方面。并以一体化的教学体系、特色化的教学单元、数字化的叔学技法、适应性的最学实践为重点培养内容,突出城市设计体系的学科交叉培养、地域特色培养、技术应用培养和职业实践培养,对学科交叉下飾城市设计培养体系架构提出相应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各国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空间特征受到自然环境与物质条件的影响,最能反映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中英两国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两者传统民居的差异在本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英传统民居空间的构成、核心、轴线及功能布局等内部空间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达到对其差异及原因的总体把握,对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与借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