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一类主链为聚乙烯(PE)共聚物,侧链为生物基聚乳酸(PLA)的新型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并对接枝共聚物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深入的表征。采用配位聚合与开环聚合相结合的方法,以羟基功能化的聚乙烯共聚物为主链,通过羟基引发L-丙交酯(L-LA)的开环聚合,从而获得聚乙烯-g-PLA接枝共聚物。通过控制单体比例和反应条件,可同时实现接枝共聚物的主链结构以及侧链结构调控。结果表明,少量PLA接枝链的引入可在不明显降低拉伸强度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接枝共聚物的断裂伸长率。热性能表征发现侧链PLA的引入限制了主链聚乙烯的结晶,造成了接枝共聚物结晶温度以及熔点的下降。该接枝共聚物展现出了可用于PLA等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增韧改性或共混增容剂的应用潜力,也为此类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调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聚乳酸(P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聚乙二醇(PEG)是较为常用的亲水嵌段聚合物,将二者共聚可得到性能良好的生物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通过调节乙二醇与丙交酯的摩尔比,可以合成一系列的PLA-PEG嵌段共聚物。介绍了聚乳酸和聚乙二醇的特性,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合成技术的优势,综述了医用聚酯常用的聚合方法,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医用聚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但由于其结晶性、耐热性较差,脆性强等缺点,PLA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立构复合聚乳酸(Sc-PLA)是由相同组成不同旋光性的重复单元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通过制备PLA的立构复合晶体(Sc)可以显著提高左旋聚乳酸(PLLA)的结晶性能和耐热性。本文归纳了共聚法获得Sc的方法。比较了线性共聚物、星型共聚物对PLA的改性结果。并对其他提高PLA性能的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生物基聚乳酸(PLA)膜表面进行类肝素化修饰,得到了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生物基聚合物膜。首先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P(VP–VTES)]预聚物,进一步通过其界面交联,将高含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固化到PLA膜表面,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和抗污性能。其次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类肝素预聚物苯乙烯磺酸钠–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丙烯酸三元共聚物[P(SSNa–VTES–AAH)],并利用预聚物中VTES链段的水解缩合反应将类肝素共聚物固定在PLA膜表面,从而提高膜的血液相容性。通过红外光谱确定了PLA膜表面亲水层P(VP–VTES)和P(SSNa–VTES–AAH)的分子结构。通过接触角测试表明类肝素分子修饰的PLA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并可以抑制膜表面血小板的吸附和聚集。同时,凝血测试结果表明类肝素分子修饰的PLA膜表面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广东化工》2021,48(17)
本文以乳酸(LA)、丙炔醇乙氧基醚(PME)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投料比的含末端炔基的聚乳酸高分子(PLA-PME),并用IR、1HNMR、DSC、XRD等分析手段,对不同投料比的PLA-PME产物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直接熔融聚合法可以将末端炔基引入到PLA链段中。该方法有望进一步通过ClickChemistry反应将三氮唑药物因子引入到PLA链段中,扩展了聚乳酸高分子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李军 《医药化工》2004,(6):14-17,35
聚乳酸是以乳酸为单体经化学合成的新型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美国科学家Carothers W H.就对聚乳酸(PLA)进行过研究,证明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聚合物。后来由杜邦公司从LA(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了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相似文献   

7.
寇志敏 《塑料》2020,49(4):115-119
全生物基聚乳酸/淀粉生物可降解材料,同时具有聚乳酸(PLA)的高性能和淀粉(TPS)的低成本,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全生物降解高分子体系。由于淀粉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与PLA基体难以相容,使界面的黏附性较差,导致材料的性能恶化; PLA/TPS共混物体系研究的焦点主要是通过改善组分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文章对聚乳酸/热塑性淀粉(PLA/TPS)共混物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介绍,对PLA/TPS二元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概述,主要总结了增塑剂、无机粒子对PLA/TPS共混物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接枝(嵌段)共聚物、小分子化合物增容PLA/TPS共混物多组分体系的研究进展。高性能聚乳酸/淀粉生物可降解多组分共混物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生物可降解塑料。  相似文献   

8.
余飞  刘文明 《塑料工业》2013,41(8):7-11
以天冬氨酸和氯乙酰氯为原料合成了3-[(苄氧羰基)-甲基]-吗啉-2,5-二酮,再与丙交酯共聚合成聚(乳酸-天冬氨酸),并用FTIR、1H NMR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3-[(苄氧羰基)-甲基]-吗啉-2,5-二酮与丙交酯的共聚反应,探讨了不同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并对共聚物与PLA的亲水性以及降解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3%,聚合时间8 h,聚合温度160℃时,共聚物的特性黏数最大;改性后的聚乳酸亲水性能、降解性能都优于聚乳酸。  相似文献   

9.
以端羟基聚乳酸(PLA)、聚己二酸-丁二醇-尿素(PBAu)为预聚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扩链剂,制备出一种新型PLA/PBAu嵌段共聚物。研究了扩链剂用量、扩链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对PLA/PBAu嵌段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合成PLA/PBAu嵌段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对共聚物薄膜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LA/PBAu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可达10×10~4,玻璃化转变温度约为41℃;并且随着PBAu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结晶度逐渐增加。以NaOH溶液为模拟液进行加速降解实验发现,当PBAu含量为30%时,可以显著提高嵌段共聚物的降解速率,并且通过调节PLA、PBAu预聚物的含量,可以控制嵌段共聚物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含黄原酸酯端基的聚乙二醇(X-PEG-X)大分子链转移剂,并以其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调控氯乙烯(VC)溶液和悬浮聚合,合成聚氯乙烯-b-聚乙二醇-b-聚氯乙烯(PVC-b-PEG-b-PVC)三嵌段共聚物。X-PEG-X调控VC溶液聚合得到的共聚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增加而增大,分子量分布指数小于1.65。X-PEG-X具有水/油两相分配和可显著降低水/油界面张力的特性,以X-PEG-X为链转移剂和分散剂,通过自稳定悬浮聚合也可合成PVC-b-PEG-b-PVC共聚物,共聚物颗粒无皮膜结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增加而增大;由于VC悬浮聚合具有聚合物富相和单体富相两相聚合特性,共聚物分子量分布指数略大于溶液聚合共聚物。通过乙酸乙烯酯(VAc)扩链反应进一步证实了PVC-b-PEG-b-PVC的"活性",并合成PVAc-b-PVC-b-PEG-b-PVC-b-PVAc共聚物。水接触角测试表明PVC-b-PEG-b-PVC的亲水性优于PVC。  相似文献   

11.
Samuel  Solarski  金磊 《合成纤维》2005,34(12):46-47
长期以来,由于聚乳酸(PLA)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吸收性,主要被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其应用的局限性主要是高昂的价格。然而,自从新的合成方法使得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可通过经济的途径获得以及由于PLA的机械性能与普通的聚合物相当,PLA开始作为普通聚合物使用。聚乳酸可用乳酸制得。乳酸是一种单体,它能从100%可再生原料(例如玉米或甜菜)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以衣康酸(IA)、马来酸(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水为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共聚物,探讨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等合成条件对阻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n(IA)∶n(MA)∶n(AMPS)=1∶1∶1,聚合温度80℃,引发剂占单体质量分数的5%,聚合时间2h;用红外分光光度仪分析证明得到了预期的产物结构,并测定了产物的特性黏度和固含量。通过静态法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评价,在加剂量为50mg/L时阻碳酸钙率最佳可达93.6%,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阻垢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核-壳结构粒子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进一步对聚乳酸(PLA)进行增韧改性,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MMA-co-GMA)作为共混体系的相容剂。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该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随着M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屈服应力逐渐降低;相容剂P(MMAco-GMA)的引入没有提高共混物的冲击性能,但是显著提高了拉伸强度。DMA结果表明,随着P(MMA-co-GMA)中GMA含量的增加,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上升,MBS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TEM测试发现P(MMAco-GMA)加入后,核壳粒子在PLA中分散得更加均匀。对形变区的SEM观察发现MBS橡胶粒子发生空洞化,基体发生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14.
正聚丙烯/聚乳酸/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与生物碳填料制成的生物复合材料的混溶性和性能评估较(ACS Omega,2017,2(10):6446-6454.)本项研究考察了聚乳酸(PLA)和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作为部分生物基聚合物代替聚丙烯(PP)的三元混合物的制备。通过熔融混合挤出,然后用常规的注塑技术获得共混物,其中生物基聚合物比例为30%(质量比,下同)。进一步添加热解芒草基碳,并以滑石份填充聚丙烯作为对比。在使用界面张力接触角和扩  相似文献   

15.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合成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针对PLA的直接缩聚过程,分别综述了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与扩链聚合等合成工艺及催化聚合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元、二元及多元催化剂。通过对合成过程、物料组成及应用条件的分析与比较,给出了不同工艺及催化剂的应用特点,分析了PLA的直接缩聚合成过程开发与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晓  余嵘  闫迪  鲁思文 《当代化工》2021,50(2):322-325
以衣康酸(IA)、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天冬氨酸(ASP)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合成三元共聚物阻垢剂.以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4因素为基础,设计正交实验优化了共聚物的合成条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表明其含有羧基、磺酸基、酰胺基等官能团.采用静态阻垢法考察...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近些年来人们开发的一种新环保型高分子聚合材料。本文介绍了PLA的合成方法(直接聚合法、开环化聚合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对PLA的改性方法共聚改性、共混改性和复合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聚乳酸(PLA)的韧性,采用聚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PMA-MMA)对PLA进行共混改性。采用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制备珠粒状的PMA-MMA共聚物。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以PMA-MMA共聚物为增韧剂,聚乙二醇为增塑剂,聚乙烯蜡为润滑剂,对PLA进行改性,对改性后的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MA-MMA共聚物用量的增加,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不断增大。当PMA-MMA共聚物用量为15份时,PL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52.2 MPa;当PMA-MMA共聚物用量为25份时,PLA复合材料冲击强度为53.26 k J/m2,是纯PLA的4.4倍,断裂伸长率为54.9%。PMA-MMA共聚物与PLA的相容性好,有明显的增韧作用。PMA-MMA共聚物的加入并未降低PLA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基单体2,5–呋喃二甲酸(FDCA)作为第三单体,与癸二胺、对苯二甲酸(PTA)进行共聚合,合成了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PA10T)(55.6%)具有更高生物基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酰癸二胺/聚呋喃二甲酰癸二胺(PA10T/10F)共聚物(61.6%)。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明确了共聚合过程中FDCA发生了脱羧反应,导致预聚物端基失衡、增黏产物黏度较低。研究了预聚合温度、排水量、固相增黏温度和氮气流速等反应条件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确定较优的聚合反应条件为:预聚合温度225℃、排水量70 g、增黏温度235℃以及氮气流速≥0.2 L/min。同时研究了聚合条件对共聚物颜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些合理近似,导出了一类以微量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为改性单体,采用稀水溶液沉淀聚合工艺(悬浮聚合和分散聚合工艺)制备改性聚四(偏)氟乙烯等的共聚反应中的共聚物组成、改性单体浓度、改性单体转化率随聚合转化率变化的关系式,并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恒压聚合期间,改性单体浓度及其在共聚物中的瞬时含量可以如通常预计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条件适当也可以维持恒定甚至出现"反常"升高;降压聚合期间,改性单体气相含量及其在共聚物中的瞬时含量均大幅度提高,这样生成的聚合物粒子是一种自然的核壳结构。结果有望对合成组成均一或特定组成分布的改性共聚物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提高原料利用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