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真正的绿色建筑是根植于当地具体的气候环境而展开的,寒冷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特征使得该地区绿色建筑不能照搬一般常用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而应该针对寒冷地区严酷的气候环境进行适应性设计。本文探讨了寒地气候环境与寒地绿色建筑设计应变的关联机制并结合设计实践,从形态、空间、表皮三个层面,构建了寒地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特别是在空间利用上,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带来了空间的高强度开发,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园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类型,其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愈来愈引起多层次、多维度的重视,“互联网+”的大背景又给其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以青岛国际院士港生命药洲项目为例,尝试从功能组织、交通整合、地下休憩空间的安排、绿色空间的合理布局四个方面对该项目地下空间进行整体分析,以期得到有益的实践概括与理念借鉴。 相似文献
5.
6.
河道空间的优化改造作为城市人居
环境与社会多元价值提升的手段在我国南方
地区被大量运用,其周边将随之汇集大量人
口和丰富的活动。本文在应对全球性气候变
化的大背景下,关注河道空间对城市微气候
的影响,讨论如何最大化其对密集城市的微
气候的调节作用,探讨基于人体舒适度提升
城市设计的评价方法和策略。以广州市具代
表性的河道工程荔枝湾涌一期为例,综合考
虑外界盛行风、自然对流和热辐射等多重作
用机制的影响,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
对改造前、改造后的风环境和人体舒
适度进行比较,总结出在河道空间城市设计
中建立气候适应性评价机制的必要性与策
略,并尝试探讨优化模式,探索从人体舒适
度的角度出发,在量化、实证的基础上,建立
南方地区河道空间设计可操作的城市设计方
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北部新区EBD园区2001年至2013年间的发展历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复合生态"理念对建筑空间演变的影响。从设计策略层面对建筑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建筑空间系统发展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郑州市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活动空间为研究对象,引入适应性设计理念,通过对郑州地区6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空间的规模、功能构成以及老年人对活动空间的需求,进行研究、记录,提出日间照料设施内活动空间的设计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以适应气候条件的居住环境构建过程为思路,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对其影响居住环境构建的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从室内居住平面布局、局部构造等角度来探寻符合长株潭地区气候的室内居住环境构建方法。其目的在于满足现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同时提高生态住宅在现实条件下推广的可行性和务实性。 相似文献
12.
13.
早期科技产业园区将产业聚集作为主要功能,存在着封闭孤立、空间功能单一等问题。在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等政策的大背景下,传统科技产业园开始转型,向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该文通过梳理产业园发展历程、解析优秀案例,构建出在园区规划、建筑空间、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设计策略,用以指导蚌埠微电子科技园的规划设计,致力于构建一个现代化、人性化的科技产业园区,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产业园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为推动新时代产业园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太原市纯阳宫这一中国传统古建筑群如何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气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寒冷地区建筑的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策略及建筑群通风策略,对现代建筑设计的生态低碳与地域性融合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古人在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的水资源利用及水患治理的经验,选取泉城济南为例,通过古籍、舆图的收集及实地踏查的研究方法,基于区域尺度、城市尺度和城—水相互作用的不同层面,从区域水网格局约束、防洪需求、用水需求3个方面,探讨水环境影响下城市的起源与格局演变,以及基于不同需求的宏观尺度城乡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特征。进而总结水适应性空间格局营建的生态智慧,分别是顺应自然与利用自然、水利设施层层叠加与协调运作、自然—人工水系网络的内外贯通、依水营建特色居住空间4方面,从而对济南古城水环境及水工设施保护、城市水环境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物需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使用需求进行改造,调整其平面功能、立面造型等。建筑在改造过程中,要求原有建筑具备一定的适应性。适应性越强的建筑,在后期改造中具备越多可能性。本文分析了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适应性设计的必要性,并以某多层办公楼为例提出均质网格、功能单元、弹性预留和灵活构件等适应性策略,列举了相关适应性设计的措施,并探讨了其改造为商业楼或展览馆的可能性。通过合理设计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可以延长建筑寿命,避免大拆大建,使城市更新更加科学有序。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选取典型的内蒙古中部传统村落凉城县园子沟村作为研究目标,研究其空间形态的适应性与演变机制.依据该村落区位、地貌及气候等,对其整体空间形态、道路空间形态、公共活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获取其扩张和失调阶段、空心和蜕变阶段的空间形态及交替演变的轨迹.通过空间形态区位条件的更改、思想观念的转变、交通方式的变化等演变机制,创建村落空间形态适应性发展的目标体系,进而构建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村落.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转型期,大量乡村空间形态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新旧风貌的不协调使乡村陷入产业发展与空间保护的对立困境。因此文章聚焦转型期乡村产业与空间的关系,通过回溯村落旅游产业与空间关系从相互依存到不可持续趋势的观念转变,获取产业与空间的关系认知及借鉴启发,结合村落自身适应性及规划设计干预的必要性,提出生态、经济、机制、文化维度的可持续乡村目标框架,建构“适应性更新”理念,梳理产业与空间的关系。并以典型过渡型乡村遂昌上下坪村为例,提出产业联动、季节性景观、主客共享节点等针对过程、时节、主体的精准适应性空间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