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脱除碎米荠多糖液中的色素,以过氧化氢(H2O2)为脱色剂,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pH值和过氧化氢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等因素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此为基础进行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脱色时间6~7 h、室温、pH4~5和过氧化氢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7%的脱色条件下,可以有效地脱除碎米荠多糖液中的色素.  相似文献   

2.
香菇多糖脱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香菇菌丝体中提取的香菇多糖色素含量较高,实验采用活性炭对香菇多糖进行脱色,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pH值、脱色温度对脱色的影响,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3.
优化红松松塔粗多糖过氧化氢脱色法的工艺条件。本实验采用过氧化氢法对红松松塔多糖进行脱色研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过氧化氢浓度、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和pH值对红松松塔粗多糖脱色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法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过氧化氢浓度6%、时间60min、温度80℃和pH值11。该研究对生产出高品质的红松松塔多糖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色素脱色对枸杞提取物进行脱色。结果表明:100mg枸杞提取物在温度为90℃、pH值为9和过氧化氢添加量为6.00mL条件下,脱色时间为15min,多糖保留率为59.16%。  相似文献   

5.
张万云  吴河龙 《粮油加工》2014,(3):69-70,74
采用过氧化氢氧化色素脱色对枸杞提取物进行脱色。结果表明:100mg枸杞提取物在温度为90℃、pH值为9和过氧化氢添加量为6.00mL条件下,脱色时间为15min,多糖保留率为59.16%。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枸杞为原料提取枸杞多糖,采用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多糖提取液中色素脱除技术进行研究。在静态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出色素脱除效果最佳的树脂。以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清除率为指标,衡量树脂脱色效果。结果表明:D318树脂脱除色素的效果最佳,样液质量浓度3mg/mL、树脂用量3g/25mL、pH7、处理3h时D318树脂的脱色率、多糖保留率和蛋白清除率分别为67.32%、85.49%和58.76%。  相似文献   

7.
高秋萍  阮红 《食品科学》2009,30(20):113-117
为了开发利用浙江省临安市太阳镇实验基地的紫心甘薯资源,对紫心甘薯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紫心甘薯多糖提取率的参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pH值、醇沉浓度)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料液比、温度、时间) 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比较了几种粗多糖脱蛋白和脱色的方法。最终确定了紫心甘薯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温度70℃、浸提2h、提取2次、pH中性、85%乙醇醇沉、3%三氯乙酸法脱蛋白、硅藻土脱色。  相似文献   

8.
羊栖菜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开发利用羊栖菜资源,对羊栖菜中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羊栖菜多糖提取工艺中的参数:提取介质、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提取次数、醇沉倍数分别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且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其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温度、料液比、时间)进行正交试验,以及比较几种粗多糖脱蛋白和脱色方法,最终确定了羊栖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即:pH=3.0、浸提温度85℃、料液比1∶30、浸提时间5h、提取次数2次、3倍体积醇沉、大孔树脂脱色、酶解与Sevag法结合除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过氧化氢添加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对柿子粉色素脱除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法对柿子粉的色素进行脱除,并运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脱色率为评价指标,运用响应面法确定了过氧化氢脱除柿子粉中色素的最佳工艺为过氧化氢添加量为10%,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52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72.13%,多糖保留率为85.75%。结论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柿子粉的色素脱除过氧化氢法工艺条件准确可靠,方便可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过氧化氢对提取得到的红皮火龙果皮多糖进行脱色,研究过氧化氢浓度、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对红皮火龙果皮多糖脱色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红皮火龙果皮多糖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的浓度为4.3%,脱色温度为62℃和脱色时间为109min的条件下,红皮火龙果皮多糖中色素的脱色率和多糖的保留率分别为88.17%和82.39%。红皮火龙果皮多糖对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芭蕉芋氧化淀粉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法考察了淀粉悬浮液浓度、过氧化氢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芭蕉芋过氧化氢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相同氧化剂用量下次氯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氧化淀粉的羧基含量和黏度。结果表明,制备芭蕉芋过氧化氢氧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7,淀粉悬浮液浓度46%,过氧化氢12%,硫酸铜0.048%,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可达0.92%;次氯酸钠氧化效率高于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低羧基含量时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黏度大于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氧化淀粉。  相似文献   

12.
研究超声强化过氧化氢-维生素C复合脱色剂体系对糖汁脱色的规律,考察了超声功率、复合脱色剂用量、超声温度和时间对糖汁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空化强化过氧化氢-维生素C对糖汁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当处理糖汁量为100 mL,超声功率为260 W,过氧化氢与维生素C的用量均为1.6 mL,空化温度为70℃,超声时间为6 min时,脱色率达到53.4%。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各个因素对糖汁脱色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超声功率>复合脱色剂用量>超声时间>空化温度。  相似文献   

13.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硫酸铜为催化剂,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双氧水用量、硫酸铜用量对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以红外光谱表征氧化糯玉米淀粉。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双氧水用量、硫酸铜用量对糯玉米淀粉氧化均有影响。当硫酸铜用量小于0.082%时,氧化糯玉米淀粉羧基含量随着硫酸铜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糯玉米淀粉经双氧水氧化后,其糊液透明度增加,凝沉性减弱。  相似文献   

14.
涂莉  孟家光  李欣  李娟子 《纺织学报》2019,40(11):75-80
为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利用率,同时降低染料对回收方法和回收工艺的影响,分析了废旧混纺面料的组分,并采用H2O2/柠檬酸体系对面料进行剥色处理,通过单因素法优化剥色工艺,探讨了H2O2、柠檬酸、Na2SiO3、JFC质量浓度以及pH值、温度、时间等参数对面料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旧混纺面料由羊毛、蚕丝和棉组成,且棉、丝、毛的混纺比为75/20/5;最优剥色工艺条件为:H2O2质量浓度10 g/L,柠檬酸质量浓度2 g/L,pH值6,温度80 ℃,时间80 min,Na2SiO3质量浓度1.2 g/L,JFC质量浓度2 g/L,浴比1∶40;在最优剥色工艺条件下,废旧毛/丝/棉混纺面料的白度为54.27%,断裂强力为410.17 cN。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复合过氧化氢对印度发进行漂白,考察过硫酸氢钾复合盐质量浓度、pH、时间、温度对印度发白度和断裂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复合过氧化氢的漂白效果较传统过氧化氢漂白有了很大的提升,白度和断裂强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木质素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较难被分离和降解。本文通过构建新型的铜配合物催化体系来研究其催化双氧水氧化降解木质素磺酸钠的性能及催化机理,具体研究了pH值、催化剂浓度、双氧水质量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氧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下该催化体系能够有效地氧化降解木质素磺酸钠。同时也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该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结果证实了高价铜-氧活性种的存在,推测Cu(III)=O·反应体系主要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测定方法,研究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及其迁移规律。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过氧化氢,以不同食品模拟物(水基非酸性食品模拟物、水基酸性食品模拟物、酒精类食品模拟物、油基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对吸光度建立标准曲线,以相关系数、准确度和精密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方法学验证;以食品模拟物的种类、迁移时间、迁移次数和迁移温度为考察因素,初步探索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物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结果:不同食品模拟物中过氧化氢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范围84%~113%,加标平行样品间相对偏差(RSD)均小于10%。相同条件下,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油基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最小;竹木筷中过氧化氢迁移存在一段快速迁移释放过程,而后转换为长时间缓慢迁移释放;过氧化氢的迁移为长时间反复迁移过程,试验至第8次仍有过氧化氢的迁移;随着温度的升高,过氧化氢迁移量会显著增加。结论:分光光度法测定竹木筷中过氧化氢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准确可靠;市场部分竹木筷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氧化氢迁移检出;其迁移规律为长时间,反复迁移的过程,增加温度可显著提高迁移速度;100 ℃煮沸处理可有效降低竹木筷中的过氧化氢的再迁移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过氧甲酸法制备环氧棕榈油,研究了甲酸、双氧水、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环氧值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棕榈油)∶ m(甲酸)∶ m(30%双氧水)∶ m(催化剂)=30∶ 6∶ 43∶ 0.3,反应温度65 ℃,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产品环氧值为3.89%.  相似文献   

19.
酶法提取香菇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波  宋江良  赵森  周崇  刘倩倩 《食品科学》2007,28(9):274-277
本实验将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应用于香菇多糖的提取,研究了酶法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是:酶浓度0.5%,酶解温度50℃,pH6~7,酶解反应1h;纤维素酶的最佳酶解条件是:酶浓度0.25%,酶解温度40℃,pH4.5~5.0,酶解反应1h。采用酶水解后,香菇多糖的提取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