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茨泵转子型线的研究是罗茨泵设计的核心部分,圆弧型转子型线为广泛应用的罗茨泵转子型线之一。圆弧转子型线的设计中,首先实现转子理论型线的设计,然后基于理论型线,设计转子的实际型线和铸造毛坯型线。本文在实际型线和铸件毛坯型线的设计过程中,提出基于共轭特性的圆弧线实际型线和铸件毛坯型线设计方法,大幅简化了分析设计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70L/s罗茨泵圆弧转子型线及其粗加工和精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单头转子型线动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单头转子型线变为双头对称型线的方法。总结了该方法所适用的单头转子型线所需满足的条件,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所得到的双头型线能够正确啮合。定性分析计算了型线从单头变为双头后面积的变化,并以特定单头型线为例,计算了型线面积利用系数的变化。将特定单头型线变换得到对应的双头对称型线,用Solidworks三维软件建立转子模型并进行两个转子的装配,模拟验证了双头型线的正确性。该方法保留了原型线的接触线、泄漏三角形等特性,得到了具有较好动平衡性的双头型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现有的螺杆型线存在尖点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圆弧和摆线等距曲线的啮合模型,可以解决同步异向双回转运动的容积式流体机械的转于型线尖点修正问题;构建了一种新型全光滑螺杆型线,使得气体密封方式由点与曲线的啮合转变为曲线与曲线的啮合,讨论了齿背圆弧半径对全光滑螺杆型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接触线最短的螺杆型线;通过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将全光滑螺杆型线与现有的螺杆型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全光滑螺杆型线具有连续的接触线,在工作中通过齿顶面的级间返流泄漏更少,不存在泄漏通道。  相似文献   

4.
罗茨真空泵的转子型线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国内未见使用的新型转子型线——偏心圆弧转子型线。实际上,偏心圆弧转子型线在国外已有提出,只是由于计算困难等原因,这种型线没有在国内得到应用。本文对该种型线进行了设计研究并予以完善,该型线的众多优点也即显示出来,希望能够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螺杆转子型线作为螺杆真空泵的关键技术之一,始终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纵观目前国内外型线研究现状,螺杆真空泵型线的理论研究颇多,但关于实际型线方面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以实际型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装配间隙、螺杆真空泵理论型线设计、理论型线的修正等因素,提出螺杆真空泵转子实际型线的推导方法,并列举一种螺杆真空泵转子实际型线方程,为单头螺杆真空泵实际型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罗茨转子型线的构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茨转子是气体罗茨泵,罗茨鼓风机和罗茨流量计等仪器设备的核心部件,转子型线设计得合理与否决定了仪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罗茨型线,完成该型线的数学建模,通过C语言编程得到一系列的型线上的啮合点的坐标,运用Solidworks得到完整的转子型线。本文还对新的罗茨型线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罗茨型线进行比较,验证新型罗茨型线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以极角为变量、极径为函数的分段高次曲线组成的新型罗茨型线,通过C语言编程得到一系列型线上各点坐标,连接得到完整的转子型线。通过对型线进行考察和实例分析,验证新型罗茨型线有良好的连续性和光滑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提出了两种Armijo型线搜索,进而证明了这两种Armijo型线搜索可保证共轭下降法的下降搜索方向的充分下降性。并在这两种Armijo型线搜索下得到共轭下降法的收敛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对大型冷库系统用螺杆压缩机的型线设计与优化问题,建立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数学模型,为螺杆压缩机型线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目前广泛采用的GHH型线为研究对象,基于本文采用的型线几何特征计算方法,发现GHH型线的接触线不连续。采用圆弧-圆弧包络线共轭曲线对代替原始GHH型线中的圆弧-圆弧共轭曲线对,实现接触线的连续,提出修正的GHH型线。进而以修正的GHH型线为研究对象,分析节圆半径、齿高、双边长度等型线参数对接触线、啮合线、泄漏三角形等型线几何特征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泄漏三角形的面积与节圆半径、导程呈线性正相关,与齿高、双边长度呈线性负相关,其中双边长度对泄漏三角形的面积影响最大。具体地,当节圆半径由48mm增大至60 mm时,面积利用系数由0.462减小为0.427,接触线长度由174.5 mm增大至182.2 mm,泄漏三角形面积由1.7mm2增大至8.2mm2。结论 本文建立了转子型线几何特征快速计算数学模型,对GHH型线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螺杆转子接触线的连续,揭示了型线参数对型线几何特征的影响规律,为转子型线优化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活塞裙部纵向型线的拟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用多项式拟合活塞裙部纵向型线的最佳拟合阶次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裙部纵向型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参数化泵用摆线转子的型线尤其实际型线的构造,提出了由内、外摆线组合的与单一短幅外摆线的两种方法。其中的组合法体现为转子峰部型线为外摆线的和谷部型线为内摆线,且主、从转子的型线完全一致,各自的峰部型线与谷部型线互为共轭;单一法体现为主、从转子均有一根型线构成且彼此间互为共轭。结果表明:就最大形状系数而言,组合型线的略小于其它如渐开线、圆弧等型线的;单一型线的又小于组合型线的;由共轭法和内摆线构造法所得到的谷部型线完全一致,说明给出的旋转矩阵与平移矩阵的正确性;单一型线的外啮合主、从转子完全不一致,实际中不推荐使用,多适用于内啮合转子泵。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螺杆转子存在尖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椭圆弧型转子.建立了椭圆的啮合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椭圆弧及其包络线构建了转子截面型线,并验证其啮合性能.讨论了圆心角参数大小对椭圆弧型线构成方式的影响.计算对比圆弧修正转子和所提出的新型转子的性能,结果表明:新型螺杆转子具有更大的面积利用率,更短的空间接触线和面积更小的泄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渐开线转子的最大形状系数以实现泵的轻量化和降低径向泄漏。基于渐开线齿廓的构造方法,提出了具有渐开线齿廓的转子型线。先后构建了高形转子的渐开线型线方程,给出了其最大形状系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转子间的型线干涉与改善。结果表明:顶圆弧能有效降低径向泄漏,提高泵的容积效率;0°~5°齿顶半角下的最大形状系数提升了2叶下的9.3%~4.3%,3叶下的13%~6.2%,4叶下的13.9%~5.8%;峰渐开线型线包括过渡用和共轭用两部分,过渡段与配对转子的型线基点存在干涉;替代的凹圆弧型线段既可避免型线干涉,也利于缓解转子系统的动不平衡,且加工简单。  相似文献   

14.
不完整线图中的L型节点和“一”字型节点是完整线图中W和Y型节点的退化。基于画出隐藏线的完整线图标记理论和方法,详细分析并建立了不完整线图中L型节点和“一”字型节点与完整线图中W和Y型节点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不完整线图的标记和补线方法,结合算例详细论述了不完整线图的标记和补线过程,从不完整线图获得了合理的完整线图。  相似文献   

15.
涡旋齿端型线的三角函数类修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刘振全 《制冷学报》2004,25(1):39-43
在深入研究涡旋压缩机型线包络啮合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涡旋齿端型线的三角函数类修正几何理论,给出了齿端型线的通用修正方程并探讨了各种可能的修正形式.采用等距线法导出了任意封闭压缩腔容积的通用解析表达式和内容积比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各修正参数对涡旋齿端形状、压缩机内容积比和气体载荷特性的影响,精确地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总结了修正参数变化与容积效率、摩擦泄漏损失变化之间的规律,指出了三角函数类修正与圆弧类修正的转化条件.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涡旋型机械的型线修正.  相似文献   

16.
针对涡旋型线测量误差大、时间长的现象,基于圆柱坐标系提出了3种涡旋体侧面轮廓测量方案.由测头在测量过程中与涡旋体轮廓的相对位置,分析各方案的测量接触角状态,得到测量头全程沿型线法线方向,完成涡旋体整体轮廓测量的方案,为涡旋型线测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现有干式螺杆真空泵螺杆转子型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严格密封的单头螺杆转子端面新型线,其端面型线依次由齿顶圆、齿顶圆弧过渡曲线、渐开线、齿根圆过渡曲线、齿根圆、长幅外摆线顺序相接组成;采用该型线螺杆转子的主要特征是:两段圆弧、两段过渡曲线和渐开线相切过渡,严格密封且没有滞留区,不会形成泄露三角,从而提高泵的抽速和极限真空度。文中通过啮合理论给出了端面型线推导过程和曲线参数方程,可供设计人员参考借鉴;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采用螺旋面等距面法设计啮合间隙均匀的成对螺杆,从而得到带啮合间隙的端面型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叙述了由罗茨泵转子的理论型线求实际型线的方法、步骤。说明了根据理论型线求实际型线公式的推导。用电子计算机求实际型线的方法及其特点,并给出了电算程序。推导了该型线所围成的转子面积计算公式及面积利用系数公式。 以上内容经过实际运用证明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计算值,计算速度快、节省时间,同时也探索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螺杆泵转子型线的设计是螺杆泵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摆线转子型线是一种常用的型线,型线位于节圆外的部分为外摆线,位于节圆内的部分为内摆线。选取合适的齿顶圆半径和节圆半径,分析构建了转子型线外摆线和内摆线方程及齿顶圆和齿根圆方程;设计了单头对称的摆线型螺杆泵转子型线及转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转子容积利用率与相关参数的关系,为摆线型罗茨泵的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转子作为罗茨泵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对产品的整机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转子设计的核心是转子型线的设计。本文以腰部椭圆线为基础开展转子型线设计,转子位于节圆内的型线由椭圆线构成,位于节圆外的型线由椭圆线的共轭曲线组成。设计中首先确定位于腰部的椭圆线及其啮合角,然后应用两个转子间的啮合关系,分析求解型线位于节圆外的共轭曲线,从而获得整个转子型线。最后,设计了抽速为70 L/s的罗茨泵转子,并分析了转子容积利用率与独立可变参数的关系。该型线与顶部为椭圆线的转子型线相比,容积利用率可大于50%,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