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的乡村空间正经历着多尺度、多节奏的复杂转型。在乡村景观中,历史价值和传统作物与近期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相冲突,以至传统的乡土景观急剧衰退,丧失了地域特征。为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将文化和历史价值与社会经济趋势相结合的方法。该文探讨了苏州乡村景观的变迁,分析了其持续衰退的原因,在重新认识乡村景观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将食物和景观质量相联系、保留古老住区、维护传统土地利用和促进农村教育活动等政策,对苏州地区乡村景观的功能进行重构,以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苏州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英国乡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方法与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概念为解读乡村景观、思考其多功能与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综合整体的、可操作的框架、方法与工具。景观视角下的乡村区域,具有多元价值,涉及多个尺度、多元利益主体,其变化的管理是错综复杂的。聚焦英国乡村政策的景观转向以及创新的景观方法与工具,尤其是景观特征评估(LCA)的发展与应用。对英国乡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的需求与趋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对新方法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多功能主义、景观概念的重构,以及景观特征评估的发展为乡村区域变化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与方法,使我们得以迈向一个广泛、综合的乡村景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3.
传统乡村景观与诗人情怀境界融合并符号化为古诗词,是传统乡村景观的诗化意象。基于乡村居住文明价值认同,针对当前乡村景观与诗意栖居理想相悖的建设现状,以及当代乡村景观规划理论诗意语境缺失的理论现状,从古诗词入手,运用语义分析方法,以成都平原为例运用符号学理论建立空间源词条-标准词条对照表,以此为参数结合文本挖掘技术对成都平原古诗词乡村景观信息进行词条挖掘、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从中析出成都平原乡村景观语义及诗意意象图谱,在此基础上构建与现实地域相对应的在地性诗意乡村景观意象特征,以探索优化乡村景观特征及乡村诗意栖居之可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土地开垦将荷兰部分自然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20世纪,在不断出台的一系列的土地整理政策的指导下,荷兰的乡村景观开始发生演变,从丰产的景观,过渡到农业、休闲和自然保护平衡发展,再到注重"新自然"的创造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二战"之后,乡村景观规划在乡村景观的重塑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使得荷兰乡村景观表现出功能性、可读性和生态性的特征。20个国家景观区域的确立将保持荷兰的景观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从感知到认知 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北京的乡村景观建设存在乡村景观风貌逐渐丧失、并日趋城镇化,乡村景观风貌特征、乡村地域美学不够突出和乡村规划项目缺乏统筹、建设紊乱三大凸显问题。以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为研究对象,沿用从感知到认知——景观特征研究方法,基于阅读文献资料法和问卷法、访谈法、抽象归纳法,通过古代田园类诗词、《园冶》及风水学反映出中国传统乡村景观风貌特征,包括13个"呈现型"特征和14个"营造型"特征;通过文学作品、民居建筑、传统植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结归纳出3类北京传统乡村景观;此外,通过针对北京乡村居住者与旅游观光者研究对北京当代乡村景观风貌特征进行补充,从而构建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研究框架。未来可深入研究并系统化北京乡村景观风貌特征,建立《北京乡村景观建设导则》与《北京乡村建设项目景观风貌评价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把握其发展,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乡村的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和文 化传承等多元功能价值日益凸显,亟需策略指引 以满足乡村多元功能运作的基本需求,推动乡村 多功能转型。自古以来,我国乡村营建就注重人 水和谐关系,每个农耕区域亦可视为传统水利 社会。“水”对于乡村的多元价值体现为有机串 联“三生”功能、并相互作用的开放、复合体系, 其符合乡村多功能转型的作用机制。首先从乡村 的“三生”功能属性出发,通过对乡村转型语境 下“水”的多元价值再认知:基于流域网络的系 统开放性、基于水体自净的动态适应性和基于 协同演进的自主互动性,进一步从“经济生产、 自然生态、社会生活”三个维度提出以“水”为 主线的乡村转型发展策略,并将其运用至仓口 村规划实践之中,旨在寻求乡村永续发展的适应 性方法,探索乡村振兴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诗 《城市建筑》2023,(5):34-38
基于矩阵分析法探索乡村产业建设与景观空间设计协同发展的乡村景观策略。首先归纳产业、景观结合视角下的乡村建设导向,总结乡村景观表征要素,构建“建设导向—景观要素矩阵”(CL矩阵),以此谋求乡村景观改造的新思路。从活化生产性景观、活化乡村聚落景观、活化自然生态景观、打造农耕品牌、塑造村落文化、植入生态文化、生产性景观可持续、聚落景观可持续、生态景观可持续9个方面提出具体乡村景观策略。该研究方法的关键在于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乡村景观品质的要点与技法,一方面设计师可利用CL矩阵模型重新审视乡村实际问题和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可以该模型获得激活乡村景观要素,增强地域性文化特色,保障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斌 《南方建筑》2018,(3):66-70
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解读了乡村景观生产、生态、环境、识别和遗产等多元价值。分析认为,现行乡村保护对景观价值的选择性忽视、保护与规划脱节等问题,构成了乡村景观管护的难点。进而提出由国家自然资源部主导,以保护景观的重要特征为目标,建立国土(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和村落(群)的多层级管护体系。该体系借鉴欧洲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分层级实现景观特征类型识别、类型区域划分和特征描述,可为乡村景观的跨区域管护协同、县域管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村落(群)整体管护提供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当下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景观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与问题:设计语汇的匮乏、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难于落地、改造趋于形式化。从乡村问题出发,适时地反思乡村景观是有必要的。而风景园林学科视野下,乡村景观的反思更突出的反映在"时代"与"地域"两个方面。前者决定了乡村景观应结合"营造"重新联系乡村"人地"的角色定位,后者则要求从具体村庄入手深化已有的地域景观研究层次与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蔡立力 《城市规划》2004,28(10):74-80
揭示并分析当前中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问题有现实与理想的相悖、统一与多头的尴尬、规划与实施的背离、保护与利用的两难和所有与占有的神离。导致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风景名胜区的准确认识和相关法规政策、管理、规划不完善等。基于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改革和调整来探讨改善风景名胜区规划和管理的对策,提出了提高规划定位、明确管理定性、实行分类指导的方法和多项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2.
南京城市水系变迁以及现代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与水系的自然变迁密切相关。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地理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因此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河流脉络系统,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应以山脉和河流系统为网络基础,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筑工业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但至今发展缓慢,其原因是存在对预制装配式建设抗震能力差、造价高、外形单调等认识误区,对此提了政府在推行建筑工业化中应做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辨析乡村规划的主体、对象和目的,以及乡村规划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对于正确制定乡村规划和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辨析了划分农民的职业特征与身份特征,进而指出农民身份制是乡村发展困境的政治原因,并且农民身份的政治制度的安排与其保护农民的目的相背离,同时还指出农民封建身份制与市场经济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次,市场经济下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是失效的,乡村发展的市场化又会侵蚀农村、农业和自然环境,并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村庄自身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市场经济下乡村规划需要解决的目标与任务。第三,村庄依据所处的区域功能和发展目标从属于该功能区域的规划类型,只有规划发展目标仍然保持乡村功能和形态的乡村适用乡村规划,但是这类地区的乡村规划不应是现行法定规划体系中的村庄规划,而是落实国家政策、区域发展目标的工具,乡村规划的目的是以乡村规划的方式将保护农民的责任主体由国家分解到利益相关的地方政府,明确城市承担起乡村保护的责任,并利用乡村规划促进农民身份的转化,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村镇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政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视角指出村镇规划的行政从属性以及城乡作为规划管理的整体对象与不同行政级别的空间差别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村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行政主体和空间形态关系中城市领导和管辖农村的总体导向与城乡统筹的矛盾、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权限所属对于村镇规划的制约、村镇整体规划与其具体项目审批以及规划从属关系等因素方面的空间矛盾和规划管理主体在保证规划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方面的功能欠缺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外督察员体制的研究,结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在研究城乡规划的属性和建设部开展的城乡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城乡规划督察员与国土、环保督察员的差别,提出城乡规划督察员体制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郑鹤鸣 《建筑技术》2012,43(3):272-274
建筑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筑结构水电暖及工艺等专业的密切配合,由结构工程师设计的施工图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而且应考虑企业标准及当地施工技术水平,但一些结构设计人员缺乏现场工作经验,施工图往往存在缺陷。指出因设计经验不足导致的结构设计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最新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的景观生态规划理念,通过将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获得的成果融入总体规划来帮助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园林的本质内涵?这是进行城市绿化景观规划的根本问题。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在国外园林用地都是没有围墙的,城市与公园景观融合为一体,园林绿地是公众社会福利事业,公园以绿化景观为主,所以表面看起来似乎比中国的公园设计简单。但这并不意味我们园林建设更深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现代园林"还有一些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城乡规划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当前城乡规划工作矛盾多、压力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深化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突破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工作的行政统筹和技术统筹能力,实现城乡规划工作的新跨越,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