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引言琉球群岛位于日本主岛的西南,构成一个构造活动区。该群岛的海相沉积物主要由碳酸钙化石组成,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都很丰富,可用于~(14)C衰变方法测年,因此,为研究晚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提供了最有利的资料。琉球岛弧被吐噶喇水道和宫古洼地分成三个地区,即北琉球,中琉球和南琉球地区。  相似文献   

2.
从晚中生代起,北、中琉球与南琉球在地质和构造上就有很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似乎与面对琉球的菲律宾海床的性质,亦即北为大东海岭和美海台,南为较深的海盆有关。从晚中生代到第三纪,北、中琉球是一个与南琉球分离的构造单元。以后在晚第三纪到第四纪,随着岛群以不同速度向东南移动而联合成为一个岛弧。  相似文献   

3.
1 前言琉球弧和冲绳海槽是发育于菲律宾海西北边缘的岛弧和弧后盆地(图1)。从地形上看,琉球弧可划分成北琉球弧、中琉球弧和南琉球弧,分别以吐噶喇海峡、庆良间海底断裂(宫古凹陷)为界线(小西等,1986)。冲绳海槽水深由北东向西南逐渐加深,在地形上用吐噶喇海峡和庆良间海底断裂的西北延伸线可划分成北部、中部和南部。南部的八重山海底地堑(图1)是冲绳海槽最深部位,约为3300米。冲绳海槽及其周边海区的最新研究有力地表明:冲绳海槽处在大陆岩石圈裂谷作用阶段;并且现在仍然在继续活动。其依据见下述。海槽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大体上为大陆性  相似文献   

4.
引言琉球群岛是一个连接相距约1200km的九州和台湾的活动弧-沟系。琉球弧是菲律宾海板块在琉球海沟俯冲形成的,将该岛弧进一步分成东北段、中段、西南段,它们分别以吐噶喇水道和宫古坳陷为界(Konishi, 1965) 。西南琉球弧在某些特征方面不同于东北琉球和中琉球。例如出露在西南琉球弧的前中中新世基岩类似于西南日本的内带,相反,外带可以由东北琉球追踪到中琉球(Kizaki,1978)。东北和中琉球的第四纪火山链(活动和休眠的)很明显,而在西南琉球已知只有少数几个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海西北边缘的琉球弧,以庆良间海底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基底分布格局及地形上的差异,是揭示琉球海沟活动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6.
在亚洲大陆上由地壳拉张而张开的冲绳边缘盆地与台湾碰撞带以北的菲律宾—亚洲板块边界平行(图1)。它位于琉球海沟俯冲带和琉球活动火山弧后面(图)。如果除去具有复杂斜向张开的安达曼海及第勒尼安海,那么冲绳海槽是世界上活动边缘弧后盆地类型中仅有的一个沿大陆边缘的、处于年青演化阶段的例子。现在冲绳海槽北部处  相似文献   

7.
钓鱼岛隆褶带是东海盆地的东部边界,分隔了盆地东部坳陷和冲绳海槽盆地。通过对东海周缘地质的分析,认为钓鱼岛隆褶带曾经是"东海陆架外缘隆起"的一部分。该隆起最晚形成于晚白垩纪,基底为元古代变质岩,其上可能还存有晚古生代-中生代残余沉积地层,中新世分解为钓鱼岛隆褶带和琉球隆起两部分,具有"早成型晚改造"的特点。由于中新世开始的菲律宾海板块作用,以渔山-久米断裂为界,南北演化差异明显。基于这一认识,认为钓鱼岛隆褶带长期为东海盆地东部物源区,钓北(基隆)、西湖凹陷都具有陆缘弧后裂谷盆地的性质。只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差异性,导致中新世后钓北(基隆)凹陷南部具有成为弧后前陆盆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琉球弧的陆域资料掌握的甚少。要详细研究琉球弧的形成史,需充分考虑近海海底地质,并掌握近海陆域地质资料。为了探讨琉球弧的形成史,笔者曾分别在1980和1983年就陆域、海域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假设,其中部分假设正在被证实,另外,又提出了一些新假设。本文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正如笔者(1985c)所叙述的那样,[地球]杂志1985年12期的专题为小笠  相似文献   

9.
<正> 日本九洲北侧被对马海峡、西侧被东中国海、东南侧被太平洋、东北侧被漱户内海海域所围住。琉球列岛位于菲律宾海和东中国海之间。海底地形:在太平洋侧的日向滩岸外,存在具有大陆架、上佐阶地、日向阶地、日向海盆的大陆斜坡,其前端有南海海槽。在琉球列岛的太平洋侧,存在由菲律宾海板块俯冲形成的琉球海沟。在东中国海侧有冲  相似文献   

10.
1引言琉球沟-弧-弧后体系是菲律宾海板块西北缘处的一条活动大陆边缘。琉球海沟从九州岛到台湾岛延伸约1000km长(图1)。海沟的最大水深在冲绳岛附近为7000m以上。海沟朝北变浅变宽。由100多个小岛组成的琉球弧位于琉球海沟以西100km。此弧被吐噶喇水道和庆良间谷道分成三段。此两水道被认为是左旋走滑断层(Kobayashi,1985)。在最近的三十年期间主要在琉球沟-弧-弧后体系的冲绳海槽内进行了一些地震反射和拆射研究(如Ludwig等,1973;Lee等,1980;Nagumo等,1986;Sibued等,1987;Hir-ata等,1990)。由于这些研究,冲绳海槽的结…  相似文献   

11.
广布于琉球群岛的更新世硫球灰岩有人指出它是于冲绳海槽形成之后开始沉积的,而有关琉球灰岩开始沉积的年龄对解释琉球弧构造史是一个重要信息。以往对琉球灰岩的年龄,是通过对造礁的石珊瑚用铀非平衡法或ESR法测定后决定的。但铀非平衡法及ESR法测定年龄的上限分别为30万年和100万年;另木庭等人认为:因石珊瑚受石化成岩变质作用的影响,放射性年龄测定法不适用于琉球灰岩。 Takayama等于北东太平洋的第四纪深海沉积物中建立了11个基准面。佐藤等在本州日  相似文献   

12.
海水中的He和CH_4异常己被广泛用于确定和表征海洋中经常发生的地方(如洋中脊和海山)中现代热水活动区。本文描述了冲绳海槽中与明显的δ~3He异常相伴的极高的CH_4浓度,给出了陆内弧后盆地中一个受地幔影响的热水系统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夏季,德国调查船“太阳号”在SO55—56航次中对冲绳海槽中段进行了热水活动和伴生矿化的调查研究。通过测定海水样品中的CH_4和~3He,确定并描述了热水活动地点和类型。冲绳海槽是一个位于琉球沟—弧系统和中国东海大陆架之间的陆内弧后盆地。琉球岛弧由一条非火山外弧(构成主岛链)和一条位于北部的内弧(代表现代火山前沿)构成。冲绳海槽中的弧后扩张可由中央地堑  相似文献   

13.
北婆罗洲(沙巴和沙捞越)是沿南中国海大陆边缘伸展的巨大造山带的一部分(图1)。沙巴东临苏禄海,北界—活动俯冲带或碰撞带,即巴拉旺—北婆罗洲海沟。沙巴第三褶皱带被认为是与巴拉旺海沟有关的增生柱。此楔状体是在晚老第三纪至早中新世时形成的,与南中国海的张开相联系。按此模型,沙巴的蛇绿岩和混杂岩与此俯冲过程有关,是增生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伊布西茨单元的蛇绿岩系是奥地利阿尔卑斯的东阿尔卑斯推覆体系的一部分。它在构造上夹于下部的格雷斯滕单元和雷诺丹路见复理石与上部的北石灰质阿尔卑斯之间(图1)。在古地理上,它起源于彭宁洋。晚侏罗世和白垩纪,彭宁洋把欧洲和亚得里亚大陆板块分开。伊布西茨单元是东阿尔卑斯东部地段中最重要的缝合线,因为下伏的格雷斯滕单元是彭宁洋以北欧洲被动大陆边缘的一部分,而北石灰质阿尔卑斯属于彭宁洋以南亚得里亚(或阿普亚)  相似文献   

15.
<正> 1 前言最近,在琉球弧的弧后区,发现了“黑烟囱”及二氧化碳的喷发现象(中村等,1988;等)。同时在伊豆-小笠原弧亦发现了烟囱喷发(春日等,1991)。这就意味着在该两岛弧的弧后区开创了弧后区裂谷作用可相互对比的新时期。从裂谷的性质来区分,琉球弧是大陆裂谷(木村,1989)而伊豆-小笠原弧是为岛孤裂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等,认为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藏(田)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油气聚集特征及勘探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认为盆地东部地区的油源层主要是上二叠统。该区北缘的克拉美利山前油气以上二叠统平地泉组(P2p 自生自储为主,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平二,平三段(P2p2+3)的厚度分布,明显地控制了油气丰度的分布。南缘的博格达山前,预测有东、西两个油气聚集带:东边的北三台地区已被证实;西边的阜康、古牧地地区,刚定为勘探目标,可望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8.
在塔里木盆地满南地区的地震剖面上,中-上奥陶统有一种类似背斜形态的丘状异常反射,曾被认为是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隆,但与塔北中-上奥陶统生物礁及国内外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点对比后确认,该丘状异常反射为生物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原油常规物性和地化性质分析与对比,认为三台、北三台地区原油物性的分布受控于该区构造运动;三台和北三台南斜坡的重质油是由储层内发生次生氧化、生物降解等蚀变作用所致。由生源物和生源环境探讨得知:三台、北三台地区原油具有相似的生源环境,生源物具有湖相混合型有机质的特征,但北三台北部 (北16井区)原油生源物中含有相对较多的低等生物;北三台西南斜坡的北27井侏罗系原油具有弱氧化—还原的生源环境,生源物为湖沼相的腐殖型有机质。生油层的热演化史证实,山前凹陷二叠系和阜康凹陷二叠系、侏罗系可能是三台—北三台原油的主要油源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藏特征、油气充注史及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其天然气成因、成藏演化、聚集模式及大型岩性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天然气组成、碳氢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储集层沥青、岩相古地理及滩体刻画等综合分析,认为:(1)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多套烃源岩贡献比例不同导致不同层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2)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气藏均为单斜背景下的岩性气藏,前者为常压,后者为高压;发育单源下生上储,双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双源下生上储、上生下储3类生储盖组合;二叠纪—三叠纪是原油主要生成期,早—中侏罗世是原油裂解气及湿气主要生成期,晚侏罗世—白垩纪是干气主要生成期。(3)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大型岩性气藏形成的条件主要是斜坡背景下大面积分布的规模滩相储集体邻近源岩或处于古油藏范围,规模丘滩体储集层与滩间致密带封隔层有效匹配形成大型岩性圈闭,有利于近源聚集和古油藏裂解气“原位”规模聚集成藏。研究和勘探成果证实北斜坡发育多层系大型岩性气藏,天然气资源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