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新型显示驱动芯片MAX7219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方法。该芯片功能强大,编程简单,控显可靠,可广泛用于工业控制器等方面的数码显示驱动。 MAX7219是美国MAXIM公司生产的串行输入/输出共阴极显示驱动器。该芯片可直接驱动最多8位7段数字LED显示器,或64个LED和条形图显示器。它与微处理器  相似文献   

2.
MAX1735是MAXIM公司2000年7月份推出的新产品,是一种低压差、负电压输出线性稳压器。该器件主要特点有:保证输出200mA电流;在200mA输出时典型压差值为80mV;静态电流小,典型值为85μA;有关闭控制,在关闭模式时耗电仅1nA(典型值);输出电容仅需1μF;有过热保护及短路保护;它既能输出固定电压-5V、-3.0V、-2.5V,也能输出-1.25~-5.5V可调整电压;小尺寸SOT23-5封装。  相似文献   

3.
王浩杰  刘闯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4,41(1):177-182+187
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 SNN)由于在神经形态芯片上低功耗和高速计算的独特性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到SNN的转换方法是有效的脉冲神经网络训练方法之一,然而从DNN到SNN的转换过程中存在近似误差,转换后的SNN在短时间步长下遭受严重的性能退化。通过对转换过程中的误差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分解为量化和裁剪误差以及不均匀误差,提出了一种改进SNN阈值平衡的自适应阈值算法。通过使用最小化均方误差(MMSE)更好地平衡量化误差和裁剪误差;此外,基于IF神经元模型引入了双阈值记忆机制,有效解决了不均匀误差。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CIFAR-10、CIFAR-100数据集以及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上取得了很好的性能,对于CIFAR10数据集,仅用16个时间步长就实现了93.22%的高精度,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μMAX封装的升压型PWM控制器AMX668/MAX669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具有功率大、功能灵活的特点,并且给出了几种典型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MAX146/MAX147的工作特点,给出了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和软件编程实例。  相似文献   

6.
基于双阈值的增强型AdaBoost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应用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中,针对训练时间太长及权重调整过适应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等分和双阈值的增强型AdaBoost快速训练算法,给出了双阈值的快速搜索方法。在MIT-CBCL人脸和非人脸训练库上对算法进行了实现。实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双阈值增强型AdaBoost算法简化了训练过程,训练速度提高50倍,收敛速度也更快。使用训练得到的检测器对MIT+CMU人脸测试库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精度和速度等方面都优于单阈值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能够实现动态无灰度特征峰值的图像分割,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的神经网络(Decision Tree Based Neural Network,DTBNN)双阈值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决策树与神经网络的对应关系,构建出稳定、训练高效的神经网络;然后通过实验采集的图像提取图像灰度均值,最大灰度偏差与阈值映射函数作为样本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最后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被测图像进行阈值映射函数筛选,并计算出被测图像的上下灰度阈值,完成对图像的双阈值分割。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依赖于灰度直方图的峰值特征并能获取较好的上下限分割阈值,与最大类间方差双阈值法和最大熵双阈值法比较,能够在动态图像中实现双阈值分割。  相似文献   

8.
《微型机与应用》2016,(19):41-43
针对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训练时间长以及不能有效区分特征值聚集分布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阈值的改进型Adaboost人脸检测算法,并给出了双阈值的搜索算法。在MIT-CBCL和MIT+CMU人脸库上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双阈值Adaboost算法在不降低检测率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训练的速度,同时检测速度也有所提升,该方法的综合性能优于单阈值算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阈值小波去噪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小波阈值去噪的软阙值、硬阈值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对上下阈值T1和T2进行优化,并通过双阈值进行阈值量化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克服硬阈值处理方法可能引起的伪吉布斯现象和软阈值处理方法的恒定偏差的不足,还能有效地从高频信号中去除噪声引起的高频干扰信号。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信号去噪中比传统的硬阈值和软阈值方法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小的均方误差,可以较好地恢复信号。  相似文献   

10.
Mapshrink算法广泛应用于小波域的阈值估计,而曲波变换是一种新的多方向性的多尺度变换理论.首先将Mapshrink算法引入曲波域,并分析单一阈值去噪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全局闻值和局部自适应阈值的双阈值去噪方法.方法既继承了全局阈值保持图像总体灰度的特性,又保留了局部自适应方法保持边缘细节的优点.实验证明,该方...  相似文献   

11.
光纤温度传感器在电力高压开关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光纤温度传感器由于光纤本身的特性使得其具有传统温度传感器所无法比拟的应用优势.本文就其在电力设备测温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系统实现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CICQ交换结构因具有良好的分布式调度特性而成为构建太比特(Tb/s)级以上交换机的一种理想选择.轮转型调度算法因硬件实现的简单性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尽管此类型的调度算法在均匀流量下具有较高的吞吐率,然而在非均匀的流量下其性能则明显下降.指出了已有轮转型算法在非均匀流量下性能下降的原因,提出了一类基于双指针的轮转型调度算法,即每个输入调度器均有两个轮转指针(主指针和辅助指针).主指针对应的队列具有最高的调度优先级,算法可以根据各个队列的状态动态决定何时更新主指针,当主指针对应的队列被流控机制阻塞时,将根据辅助指针依次公平服务其他队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双指针的调度算法可以显著提高CICQ交换机在非均匀流量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电机温度开关测试的SCADA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PID算法的多波段电机温度开关数据采集和监控管理系统(SCADA)。给出了该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网络通信模型以及上位机监控系统的开发方法。采用了PID算法解决了系统中升、降温的均匀性问题。投运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规定的设计性能指标和要求。系统的运用提高了目前电机温度开关检测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建设中,三层交换机以其优良的性价、高效的性能比得到广大网络用户的认可,从最初解决广播域问题而设计的交换设备,到今天成为了构建多业务综合网络的主导力量,三层交换技术和三层交换设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网络建设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IEEE802.1Q在数据帧中填加了VLAN识别信息,使得802.1Q的Trunk端口允许多个VLAN报文通过,这为不同交换机上同一VLAN的主机通信和二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的通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不同厂家的交换机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配置命令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不同交换机脚本命令的研究,设计出通用有效的交换式信息定时采集算法。在北塔BTNM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基础之上,使用此算法可以对网络设备的配置进行定期备份。  相似文献   

17.
常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往往都用一个CPU ,加上一系列外围辅助电路以达到相应的设计目标。这种方法尤其是在输入输出口较多的系统中 ,需进行繁琐的译码和逻辑变换 ,使得系统硬件复杂 ,调试困难。而用双CPU设计 ,则可大大减少硬件电路 ,软件资源分配及设计均相对独立 ,便于修改程序 ,适合很多应用系统。下面结合一个实际应用系统介绍双CPU的应用。1 系统组成本系统要求有 8路开关量输入 ;8路模拟信号采集 ;8路继电器控制输出 ;8位数码显示 ;8路按键输入。其中 ,开关量输入、模拟信号采集和继电器控制输出配制在主板上数码显示和…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程控交换机或网络设计中,通常采用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PT7A6525是百利通(Pericom)公司生产的具有2个完全独立的全双工信道的HDLC协议处理器芯片。本文介绍了该芯片的原理及其时钟模式,给出了实际应用中交换网与PT7A6525的连接框图及信令消息读写程序,并对其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的应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多数温控对象具有惯性大、滞后性强、非线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很难达到高精度要求.本文在增量式PID控制器的基础上,设计出双温度反馈增量式PID控制器,并采用分段控制的方法,将其用于毛细管流变仪的实际控温系统,达到较高的控温精度,且方法简单易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时候感到单一系统的使用会有掣肘的感觉。不仅是方便程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教学质量。因为任何系统,无论是Windows、Mac还是Linux系统,都有其擅长和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校园中推行多系统共存,用不同系统中的长处最好的支持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这种多系统的共存,恰好符合国际文凭组织所提倡的教学环境应当更接近真实环境的理念。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在校园中如何实现Windows系统和Mac系统的共存和互补.以及从技术角度讲.这种架构带来的教学上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