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俊 《陶瓷工程》2012,(5):70-70
在悠久的中华文化历史上,“竹、梅、松”历来被称作“岁寒三友”,以“风雪知筋骨”之意来颂扬它们的高风亮节。而在紫砂艺术造型艺术中,“岁寒三友”造型或分或合亦被广泛运用。紫砂艺术“岁寒三友”造型中的竹型茗壶,可以说是最为普遍广泛的。竹型茗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紫砂花器体系中的一棵奇葩。竹节、竹段、捆竹等竹型茗壶造型,  相似文献   

2.
《竹韵壶》作品围绕"竹"作题材,竹中含情,风韵妙不可言。其高风亮节、清净大雅,暨丰富了壶的内容,又升华了壶的主题,更表达制壶人对于纯艺术的忠诚告白。  相似文献   

3.
高湘君 《江苏陶瓷》2011,44(2):34-34,3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代表着高风亮节的精神修养,它与松、梅一起并称"岁寒三友"。陶都宜兴富有"竹海"美誉,竹与陶一直以来就是宜兴的地域景致,在宜兴数百年的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以竹为题材的历史茗壶屡见不鲜。竹型茗壶伴随着紫砂艺术史发展前行,经历了不断创新发展的艺术成熟过程。在明清紫砂艺术鼎  相似文献   

4.
周素平 《佛山陶瓷》2014,(4):71-71,74
紫砂壶作为宜兴特有的工艺品,在紫砂作品中以"竹"为题材也非常普遍,在宜兴制作竹艺紫砂器的高手大有人在。吕尧臣的竹炉茶具,仿宋人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之意境。高级工艺美术师何道洪的十六竹壶,壶身用十六支老竹围捆成型,竹节参差、刻画细腻。还有陈鸣远的竹笋水盂蒋蓉大师的竹节笔筒;顾绍培大师的高风亮节壶,都是在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古人崇尚竹子的"虚心"、"气节"。竹者,彰显气节,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万古长青。竹是君子的化身,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深受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紫砂壶以竹子塑造外形比比皆是,有苍竹翠绿的"束竹壶"、饱满圆湛的"四方隐角竹顶壶"、高风亮节的"竹段壶",以及筋骨劲风的"竹节壶"等等。这些形态和气质不一的竹壶,均为紫砂造型的"自然形",体现了陶艺家对竹子审美眼光的多样性。所谓的自然形,是指直接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造型。古代,制砂艺人崇尚大自然,"师法造化",以造化为本提取素材,制成形体逼真的自然壶器造型。比如"竹节壶",壶身上下为对称竹节式,壶嘴、壶把、壶钮配以竹枝,做工严谨,造型精巧绝妙、极富生态,  相似文献   

6.
张珍英 《江苏陶瓷》2012,45(4):62-62
江苏宜兴多山、多水、多竹,有"陶的世界"、"竹的海洋"之美称。竹,宜诗、宜画,唐代李白的诗赞曰:"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让人由诗联想到美景。清代袁枚的咏竹诗云:"竹性不耐染,志在干青云,蒙茸依附者,都非贤子孙。"以竹喻人,意为人的青云之志、高风亮节,非趋炎附势者可比。古今的制壶  相似文献   

7.
《竹节井栏》大气、清新、简洁,棱线感强,美观与力量并重。设计造型处处不离竹子,壶钮饰以竹子造型,壶嘴处延伸出来的竹条显得力量充沛、修养风雅。整个壶身施法自然,美得脱俗、不媚不艳,"竹似贤,性秉直,心空虚,节坚贞",竹子历来被视为坚贞不屈、贫贱不移、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也是此壶深层的精神内涵与艺术修为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灵竹壶》写意出竹子的高风亮节来,用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原矿紫泥,泥色沉稳,器型庄重大气,壶艺中无处不体现竹子的高雅与生机蓬勃,竹节壶嘴生动灵气,竹节壶把处延伸出一截枝叶,创意佳,而壶钮如同一根被斩断的竹根,形象而刚劲,器形优美雅致,颇得古代文人之精神韵味,中和圆润的姿态和低调的气质,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暗合,符合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9.
三友壶,即松、竹、梅,这个亘古不变的题材,不知有多少诗人在吟诵与讴歌。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历着岁月的侵蚀,又在不断地迎接着一轮轮新的洗礼,却依旧在人们的心中放射光芒,正如松之苍劲挺拔,竹之高风亮节,梅之铮铮傲骨,正是诗人名流所讴歌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延续紫砂中的文人气息与人文底蕴,艺人一直在紫砂壶的造型与装饰中下功夫,力求作品能将壶中的人文韵味与风骨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就像紫砂作品《高风亮节》一壶,艺人将竹的形象与"诗书画印"中的"印"结合在一起,使得一股浩然气韵铺面而来,一如清风竹林带来的美妙感受,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2.
陈燕 《江苏陶瓷》2014,(1):73-73,75
通过对"缘竹壶"形态、意蕴、综合三方面的审美探讨,论证竹的元素与壶的造型一旦完美结合,清新自然的外在形态会让人赏心悦目。壶缘于竹,人缘于壶;竹生壶上,情系心中。随着人们的审美习惯,还能品味到蕴涵其间的传统文化气息和艺术美感,让性灵得以陶冶。  相似文献   

13.
此款《葫芦竹》壶以竹为主题,壶腹大度圆融如葫芦状,壶身贴饰三两竹叶,更添生动灵媚之感,此壶用温婉的线条柔化了竹的笔挺,展现竹的丰韵委婉。端庄秀丽之中蕴含着精、气、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14.
此壶名为"紫韵芳竹",命名已经将紫砂壶的基本颜色与形制点出。此壶整体呈暗紫色,壶身方正规矩、一丝不苟、棱角分明,象征精准与严谨。壶嘴贴服于壶身,设计为竹节状,且微微弯曲,将竹的特征显示出来。壶把手既体现壶身的方正,又体现竹的特质,搭配起来极为和谐。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不见缝隙,略有凸起,上有竹节壶钮一枚。此壶造型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其中更是包括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事紫砂陶艺创作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先后创作的"逸竹壶"、"一品竹段"、"智竹提梁"、"心月壶"、"申博纪念壶"、"大雄宝璜壶"、"大明风韵壶"等多次获得金、银奖和国家特别金奖.  相似文献   

16.
江南宜兴,不仅人文荟萃,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素有"竹的海洋"之称.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或飘逸、或简洁、或挺拔,令人难忘.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材质为紫砂泥,呈米黄色,砂质隐现,造型以年久风干的竹柴组成,刻划精细入微.整体于平实中见优雅,器型象真而悦目,这是陈仲美的佳作之一.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恩章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云根的"竹段壶"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  相似文献   

17.
竹是自然界的精灵,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竹经历自然界的风霜雨雪仍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竹可入画、入诗,也可入壶.自明代起,竹的形象就被紫砂艺人应用到了紫砂造型设计上,明代万历年间的陈仲美制有"束竹柴圆壶".明代以后,竹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名家辈出,如清代的邵大亨、杨彭年、杨凤年,近代的赵松亭、范大生、冯桂林、李宝珍等.他们的作品有圆壶、方壶、四角抽方等,成型和装饰的技法有繁有简,但都形象生动,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塑造了竹的精神风貌.这些竹壶在成型与装饰的技法上都给予后人以艺术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其诗情画意的一面,文人墨客都不吝惜于对它的赞美,以梅入壶,寄寓高风亮节的情怀,欺霜傲骨的品格,故以梅入壶就成为紫砂制作经久不衰的传统题材.  相似文献   

19.
"竹段"壶的典型壶,创新的"竹段"壶是基于传统理念的创新壶式。壶身虽为圆形,但以方圆的形式呈现,壶钮拱桥形,已具高升之意,器型稳重,比例协调,富有艺术美感,值得收藏。  相似文献   

20.
《趣竹壶》用竹子和松鼠为元素,展现出浓浓的田园情趣。壶型近似于仿古,扁平的空间、丰满的轮廓,营造出的气韵尤其高雅。压盖非常圆润,竹子的使用在此壶中非常普遍,壶身上的贴花、壶盖上的点缀以及壶把上的竹节,都是对竹的美好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