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东部和台湾西部海域广泛分布的海相中生界发育 3个方向的 4种断层 :NE向逆断层、NE向正断层、WNW—EW向正断层和NW向左行平移断层。区内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接界关系有所不同 ,珠一坳陷、台西南盆地与隆起均呈断裂接界关系 ,潮汕坳陷与东沙隆起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 ,而东沙隆起与澎湖北港隆起、潮汕坳陷与台西南盆地均以平移断层为界。本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表现为两次大的构造沉降与挤压隆升的旋回  相似文献   

2.
黄骅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骅坳陷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其新生代构造系统主要为伸展构造系统,以铲形正断层或坡坪式正断层为主干伸展断层,以不同尺度的北东一北东东向正断层和具调节性质的北西一北西西向断层为特征。经过对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分析,黄骅坳陷盖层中极难出现明确的走滑断裂,其雁列状排列的断层应为倾斜滑动断层;黄骅坳陷中不同凹陷或断块之间不同的伸展程度往往为横向地垒状凸起、鼻状凸起或鼻状背斜所调节,在横向凸起和凹陷之间伴生北西向正断层,它们与挤压变形体系中具有走滑性质的横向变换断层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LF35-1-1井钻探证实,潮汕坳陷确实是一个中生代残留坳陷,坳陷中充填有白垩纪陆相沉积及中-晚侏罗世海相沉积,其中中-晚侏罗世海相沉积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LF35-1构造位于东沙隆起岩浆活动活跃带,因此LF35-1-1井所揭示的烃源岩热演化特征不能代表整个潮汕坳陷的热演化史;推测远离东沙隆起岩浆活动活跃带的中南部地区是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中生代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是对济阳坳陷有重大改造的2次构造运动,印支期主要发育NW向逆推断层,燕山早期则为逆断层向正断层的过渡阶段,燕山中、晚期NW向断层发生构造反转,由逆断层转换为正断层.认为中生代的这2次构造运动不仅直接对济阳坳陷古生代地层有很大的改造作用,而且也影响了该坳陷中生代地层的发育,对中生代的油气运聚成藏也产生了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南海陆缘40口中生界钻井、5.2×104 km地震剖面以及重磁数据,对南海陆缘中生界分布特征及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综合研究。南海盆地中生界主要有3大分布区:①珠江口盆地东部—台西南盆地区,埋深1~3 km,厚约2~8 km,最大厚度在潮汕坳陷—东沙隆起东部地区,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发育宽缓长轴褶皱;②礼乐—巴拉望盆地区,中生界埋深2~4 km,厚度2~5 km,最大厚度在礼乐盆地南部坳陷地区;③中建南—万安—南薇西盆地区,中生界埋深3~5 km,厚度2~3 km。推测中生界分布可能受控于阳江—一统暗沙东断裂、巴拉巴克断裂、越东—万安等3条大断裂,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俯冲挤压造成的基底不均衡隆升、块断作用等有关。通过对南海中生界残留地层分布、构造圈闭以及烃源岩条件的研究,认为珠江口盆地东部潮汕坳陷—东沙隆起区和礼乐盆地南部坳陷区是两个中生界油气有利勘探区,中建南—万安—南薇西盆地区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地球地壳在多种地应力,包括挤压应力、拉张应力及扭动应力作用下,产生抬升隆起或沉降坳陷及走滑。由于构造运动造成地壳隆起和坳陷,导致海陆变迁。地球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地壳隆起成为造山带或隆起区;坳陷变成为各种类型盆地。全球盆地可分为5大类型,即裂陷—克拉通盆地、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全球构造主要有8大变形样式,即东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南北向构造变形样式、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山字型构造变形样式、S型或反S型构造变形样式和旋扭构造变形样式。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等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陡坡带、缓坡带和中央构造带等部位;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油气分布在断褶带、斜坡带及逆掩带;各类扭动构造,如帚状构造、雁列构造、旋扭状构造、反S型构造、入字型构造等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南海笔架南盆地沉积和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维地震剖面综合解释和精细速度分析,研究了笔架南盆地的沉积和构造特征,认为盆地西部沉积环境稳定,为与大洋相似的深海-半深海环境;东部受构造活动影响大,以浊流沉积和深海沉积为主。盆地沉积厚度总体上呈西薄东厚。盆地的构造特征西部明显不同,西部为深海平原,发育少量正断层,地层无变形;向东部逐渐过渡为海沟坳陷带和逆冲增生带,正断层,逆冲断层发育,地层变形较强,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盆地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8.
略论东海西南部和台湾海峡北部地质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研究分析台湾中油公司有关台湾北部、西部海域地质构造的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海洋石油东海公司在该区所获资料,着重研究了所称东海陆架盆地和台西盆地间的地质构造关系。认为原称的台西盆地基本地质构造特点和东海陆架盆地相似,属同一体系。具东西分带的特点,即西带为古新世-始新世的断陷、断坳型沉积和中新世以后的披盖沉积,中间缺失渐新世沉积;东带为始新世及之前的断陷、断坳演化为渐新世-中新世的坳陷型沉积,上新世和第四纪才为坡盖型沉积。二盆地间的观音隆起并不呈NW走向横卧其间,而是以NNE走向延展,和东海陆架盆地的渔山隆起、雁荡隆起的走向一致。因此,西带的乌丘屿凹陷也以NE向延展从属于东海陆架盆地西带左行雁行排列的构造体系。在西区不应是一个独立盆地,而是东海陆架盆地一部分。按该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划分原则,可以把西带厦澎凹陷和乌丘屿凹陷合为一个坳陷,命名为厦门坳陷。东带新竹凹陷连同陆区台湾西海洋在内,独立称作新竹坳陷。二个坳陷间以观音-澎北隆起高带相隔。  相似文献   

9.
潮汕坳陷北部区域断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潮汕坳陷最新的重、磁力资料 ,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 ,对坳陷北部断裂进行分析和对比 ,提出潮汕坳陷中生代断裂主要为 NW— NNW及 NE— ENE走向 ,这些断裂对潮汕坳陷的构造及沉积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潮汕坳陷北部区域断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潮汕坳陷最新的重、磁力资料,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对坳陷北部断裂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潮汕坳陷中生代断裂主要为PNW—NNW及NE—ENE走向.这些断裂对潮汕坳陷的构造及沉积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