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油砂山油田Ⅲ断块近年来在北翼新布的扩边井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对Ⅲ断块沉积相、钻遇油层平面分布、储层特性及目前生产的评价,分析该区域的滚动扩边前景,同时对区域水驱开发做了整体部署,建立了适合该区域地质特征的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2.
八区克上组油藏在原开发方案的基础上,已经过一次扩边,扩边效果较好,目前,边部的一些油井含水率低,累积产油量大,根据沉积相和成藏规律的研究,认为有望在油藏东南部继续钻井扩边。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构造、沉积相、储层影响,南八仙油气藏属于复杂断块油气藏。构造十分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导致对油田油气水关系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油田增储上产、注水开发、扩边挖潜均十分困难。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对南八仙油气藏开展油藏评价综合研究,重点解决油气藏断裂特征、油砂分布规律和油气水规律等关键问题,为下一步油田滚动扩边和油田的稳产上产、高效开发、储量接替作出贡献。提高南八仙油气田的整体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4.
海外河油田d1Ⅰ亚段为区域抬升背景下形成的一套砂砾岩稠油油藏,目前仅在主体部位新海27块上报了672×104t储量。通过烃源岩、油气运移通道、生储盖配置条件等成藏因素分析,结合"三老"资料复查,证实了d1Ⅰ亚段存在扩边潜力。综合运用地震精细解释重新落实构造、测井二次解释重新划定油层判别标准、选择典型井试采等方法,在新海27块周边实现扩边增储210×104t,部署的滚动扩边井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重力勘探的工区经常是不规则的,有时重力数据还存在空白区。在进行波数域向下延拓处理前,需对数据空白区进行填充。同时,为了提高处理精度,还需要将数据预扩边至快速Fourier变换所需要的长度。常规重力向下延拓方法一般仅考虑向下延拓本身,或将数据填充、扩边与向下延拓这三个步骤独立进行。本文统一考虑这三个不适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凸集投影原理的重力数据填充、扩边、下延一体化方法,即采用Gerchberg-Saxton迭代法对数据进行插值和扩边,直至达到预定的迭代次数,然后下延。利用该方法和经典的插值、扩边、下延组合方法对理论模型和航空实测重力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扩边结果光滑无畸变,插值和下延结果精度较高,优于经典组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四厂泉 2 81断块近日传来好消息 :泉 2 81— 1 1井经过射孔试油 ,获得日产 60 t高产油流。泉 2 81— 1 1井是位于泉 2 81断块下降盘的 1口滚动扩边井 ,是该厂近年来滚动开发成果较为突出的 1口井。自 1 999年以来 ,该厂地质科研人员 ,综合钻井、测井、动态、监测等资料 ,对该区域储层进行了重新评价 ,认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剩余油分布 ,对原来的 5口低产或长期停产井实施补孔 ,均取得良好效果 ,5口井日增油 2 0 t。在此基础上滚动扩边 2口新井泉 2 81— 1 0和 2 81— 1 1。其中泉 2 81— 1 1试油抽汲 6h产油 1 5t,…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井资料研究特低渗储层的沉积相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集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沉积相带特征十分复杂,利用测井曲线,分析地层信息与各种成因标志及其相应沉积环境中水动力因素作用关系,研究了测井相与沉积微相及其储集砂体分布发育,确认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是形成本区低渗透储集砂体的有利相带。它们控制砂体的走向和分布,具有砂体连片、连通性好、厚度较大的特点。通过该区长332储层沉积微相和含油有利区域油藏分布预测研究,油藏处在区域由北西到南东发育的5条水系水下分流河道中部及西南部主体带上,这些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和圈定的含油有利区域油藏,总体具有中部向南西方向的中下游不断加强的特点,为该区油藏进一步滚动扩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有利储层分布及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油藏扩边评价难以取得进展的问题,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相划分、连井砂体对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及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储层预测方法,结合海南3断块的钻井、测井、试油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该区构造、储层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寻找微构造高点、老区新层挖潜及边水未推进区域扩边挖潜等方面总结了该块产能井位部署的做法及效果.该块产能建设的成功做法对同类油藏的井位部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测井、岩性、物性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本区长1油层组的油气富集同时受沉积相带、鼻隆构造、储层物性、区域盖层的控制。其中有利的沉积相带是油气富集的基础,河道亚相中砂岩厚度较大区域为有利区。由于油气长距离向上运移,鼻隆构造高点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同时,储层物性和区域盖层也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海东部H油田是南海东部地区首个已开发的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的中型油田,其中主力油藏L层是典型的构造-岩性油藏。在地震分辨率限制下,常规阻抗反演、地震属性无法落实L层1~3米薄层砂体分布规律,为了解决该问题,引入了相控波形指示反演技术预测薄砂体展布。波形指示反演是在充分利用地震反射波横向波形变化与沉积相相关的特点,比常规随机反演和传统阻抗反演得到的结果更具确定性。波形指示反演在H油田薄层砂岩油藏滚动扩边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义97块储层物性和连通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突出问题,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方法,在沉积相、储层、微构造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滚动扩边、井网井距优化,制订以水驱为主的开发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义97块储量得到二次开发动用,为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该研究对同类型油田的二次开发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红柳泉油田E3^1沉积背景、沉积相、钻井和地震沉积相分析研究,总结了红柳泉油田E^31沉积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确定有利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层序拉平法和合成记录标定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再结合地震剖面反射特征以及钻井资料识别沉积相,显示该区域内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在研究区域内S1-2划分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滨湖及浅湖亚相;并通过砂体扫描解释得到沉积相平面图,指出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15.
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43油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及测井曲线形态等综合分析表明,王场油田潜43油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或扇三角洲)湖底扇(或浊积沟道)沉积体系中的湖底扇(浊积沟道)沉积相的中扇亚相部分。指出了不同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结合测试资料分析,辫状沟道微相、中心相浊积岩微相为有利相带,以不同沉积微相为统计单元,分析不同微相区内油水运动规律,开展注采井网调整及滚动扩边研究,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狮子沟N_1油藏随着注水开发的实施,大部分井逐步见效,由于受岩性影响注水在平面上推进不平衡,造成单层突进或水淹、含水上升过快、自然递减加快,另外在垂向上油层少、薄,目前未解释出接替层。为了达到增储上产的目的,从2001两开始进行扩边挖潜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就滚动扩边进行评价,并提出下步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AT1井区中三叠统中油组湖底扇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南部AT1井区中三叠统中油组是最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沉积相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和油气储层的控制等地质开发问题倍受重视。文中在地震储层反演、岩心描述和测井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粒度分析等大量测试资料,对该地区中油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表明:塔河油田三叠系AT1井区中油组为湖底扇沉积。该区发育AA、AB型非典型鲍玛序列,并主要发育中扇亚相。该亚相可以识别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漫溢、无水道席状砂等微相,主要储集砂体为中扇辫状水道。该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浊积扇的成因机制,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靖安地区三叠系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先后发现五里湾、盘古梁等三叠系大型特低渗整装区块。随着多年来滚动扩边的不断实施,扩边建产潜力逐渐减小。通过对近年来靖安三叠系老油田滚动扩边的实施效果和储层沉积微相、各物性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系统总结、分析,认清了滚动扩边单井产能的主要受控因素,建立了精细的三叠系老油田滚动扩边定量研究模式,对三叠系老油田的滚动扩边可以起到有效的技术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石南地区田头屯河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余口岩心和200多口开发井资料,从物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岩石组构、粒度、沉积构造、砂体形态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确认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砂体为一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其优势相。该油藏的西北部区域具有一定的扩边能力,是下一步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新疆石油科技》2006,16(4):10-12
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从2003年开始再次进行加密和扩边,井距从270—380m加密为190-270m,小井距试验区95-190m,同时由于该油藏具有低压、低渗、且天然裂缝比较发育的特点,给压裂投产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继续采用原来的压裂液和压裂工艺已经不能满足谊油藏加密和扩边井压裂投产的需要,因此,针对该油藏现状,对压裂设计、压裂液和现有压裂工艺技术进行重新研究和改进,从而使压裂获得良好效果。为这类井有效压裂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