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海涂围垦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对改良滨海区域盐碱地有着重要意义。而在高盐土壤中实现含水率和可溶解盐分浓度的连续测量是掌握海涂围垦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关键,因此以江苏如东海涂围垦试验区内的重度盐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耐盐度较好的土壤水分—盐分传感器连续监测土壤含水率、表观电导率变化,以土壤饱和溶液电导率■为盐分当量指标,分析受降雨、蒸发影响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可用以指示土壤中最大可溶解盐分含量。此外,土壤盐分在年内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即在冬季土壤中盐分较高,春季土壤脱盐,夏季土壤盐分波动剧烈,秋季土壤积盐明显。在蒸发和降雨过程中,■可有效指示不同埋深处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结合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可直观佐证“盐随水走”的运移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HYDRUS-1D、MACRO两城模型基本理论,通过回填土、原状土土柱试验确定了两模型参数,并采用数值软件模拟了高为40 cm、直径为19.8 cm的天然原状土柱中的水及溴离子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两域模型模拟富含大孔隙土柱中土壤含水量变化及底孔出流量准确,MACRO模型的模拟精度略高于HYDRUS模型.  相似文献   

3.
汽机房内的开式水系统设计方案众多,各有各的特点,叙述了某内陆电厂3种开式水系统设计方案的差异,指出了各自的优点、不足及适用环境,旨在为后续内陆电厂开式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系统特点及其风险产生机理,给出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定义,从致险性、脆弱性和承险性三方面分析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构成框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风险指数表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取水总量控制风险,据此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并以黑河中游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为例,基于MIKE11的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的引水流量工况,以引水改善水质后降低的河流污水处理费用作为工程经济效益指标,提出了成本与效益评估法用以评估计算引水流量与工程经济效益、工程运行成本、净效益的定量关系,最后分析得到合理的引水流量范围和最佳引水流量。结果表明,随着引水流量的增加,净效益先增大后减小,每次引水的净效益最大值为2.5万元,相对应的最佳引水流量为3.7m3/s。  相似文献   

6.
引配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宁波市区三江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姚江干流为配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系统,在计算引曹南线工程实施前后姚江干流向河网可配水水量的基础上,考虑河网的水动力及水环境改善效果,优化三江平原河网引配水格局,进而为宁波市区三江平原实施河网引水工程、优化配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小凌河扇地的水化学特征与地表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在野外调查和取样的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分析了小凌河扇地自山前至近海平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补给来源及局部差异.结果 表明,从山前地区至近海平原区,区内地下水低矿化度的HCOs-Ca型淡水逐步转变为Cl-Na型微咸水,地表水由HCO3·S...  相似文献   

8.
复合盐饱和盐水钻井液在利97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兆辉 《中外能源》2011,16(2):66-69
利97井是胜利油田布署的一口钻探盐下油气藏的重点探井,共钻遇3套盐膏层,盐膏层总厚度达600m,其井段岩性主要为盐膏岩、膏泥岩、纯盐岩及红色、灰色泥岩。根据该井地质特点和施工要求,配制复合盐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并进行热稳定性和抗污染性实验,在该井三开井段(2850~3915m)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抑制了泥岩段地层黏土矿物的水化膨胀,钻井过程中无掉块,起下钻顺利;盐膏层钻井过程中,用Na2SO4控制钻井液中Ca2+含量,很好地控制了钻井液流变性和滤失量,减少了采用纯碱控制Ca2+含量对钻井液流变性造成的不利影响;用饱和盐水钻井液控制Cl-的浓度,使其一直处于饱和状态,钻井液未对井壁溶蚀,电测解释井眼相对规则;三开钻进、电测、完井及取心都非常顺利(盐膏层取心2次),表明复合盐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适合该区块的钻井施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邹圣武  李平阳 《中外能源》2011,16(11):98-102
九江石化1.0Mt/a延迟焦化装置冷、切焦水系统采用密闭处理技术,进行除油、除焦粉,并经冷却后循环使用。分析认为,该系统存在安全、环保运行隐患,水中含油、含焦多,油品损失大,新鲜水耗量大。为此,在原有工艺流程优化操作基础上,通过在冷焦水储罐增设氮气气封,放水线增设排放线和过滤器,沉淀池增设隔油设施,循环水场外排污水回用,富余的切焦水补充冷焦水系统,以及放空冷却塔含油污水回收方式改进等工艺流程技术优化改造,解决了冷切焦水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实现了该系统新鲜水消耗量为零的目标,每年可节约新鲜水8×104t,缓解了外排污水的环保治理压力,促进了装置节水减排工作。优化后的污油回收方式可实现年回收污油1200t,既改善了冷焦水的水质,又减少了油品损失。针对该系统存在的其他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改进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平原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造价高、能耗大,极易造成地下水开采过度并引发一系列的环境生态负效应。对此,通过分析柬埔寨及其周边地区水资源开发现状和理论研究进展,结合研究区气候特征及储水构造特点,提出了一种"地表水、地下水就地转化取用"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典型设计分析表明,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是实现柬埔寨滨海平原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分析空中水资源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基于1960~2015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方程等方法,计算了京津冀区域水汽总量和水汽通量,并分析了该区域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960年代以来,京津冀区域四季及年平均水汽总量均呈显著减小趋势,且夏季最为明显;受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水汽输送强度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四季及年平均水汽总量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随纬度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且南北分布差异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孟加拉湾和西风带纬向环流为该区域水汽输送的主要通道,其中夏季水汽输送最大,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京津冀区域西、北面环山,东部为平原的特殊地形造成其水汽总收支以弱流出为主;虽然该区域水汽输送以纬向为主,但经向流入的显著减少是造成该区域水汽收支随时间增加而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枯水期水环境问题,研究海曙区生态活水方案,建立研究区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统筹考虑不同水源与退水闸碶联合调度,拟定生态活水方案,模拟分析不同方案下水环境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海曙区皎口水库按1.74m~3/s规模下泄,高桥泵站和黄家河泵站分别以13.44、1.00m~3/s规模引水,保丰闸、行春碶和屠家堰配合退水,可取得较好的水环境改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区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