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碳"背景下,光储充一体站不仅能够缓解大量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带来的冲击,而且能够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逐渐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一种主流形式.为使光储充一体站在满足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碳排放,并且获取最优的运行经济性,提出一种考虑碳排放的光储充一体站日前运行策略.首先,通过数据-模型混合驱动的方式进行场景生成...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三门峡水库的建设缘由、水利枢纽工程的增建与改建、水库运用与潼关高程的关系、对潼关高程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水库的水沙调节特点与能力以及水库在当前黄河调水调沙中担负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汛期水库运用方式的分析,认为现行的“洪水排沙、平水发电”方式是合理的,洪水量大幅度减少是造成潼关高程问题的根本原因,汛期平水敞泄排沙效果差,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未来汛期水库实时敞泄可从补充方案中选取,即依据年度累计淤积量、汛期时段分布和水库净排沙比变化等进行敞泄,以实现当年库区少淤多冲或冲淤平衡,潼关高程下降或稳定,达到多  相似文献   

3.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嫩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基于嫩江流域1980—2013年石灰窑、同盟、江桥和大赉水文站实测径流数据,构建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和多时间尺度下标准径流干旱指数(SRI),采用Budyko假设耦合水文模拟法对尼尔基水库建成前后流域径流变化和水文干旱特征归因分析,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探究流域未来情景下水文干旱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年尺度下,人类活动为径流演变的主导因素,影响贡献率高达80%,上游至下游水文干旱特征整体呈加剧趋势,且水库上游主要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下游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未来情景下,SRI序列波动性增大且呈现干湿交替特征,干旱历时呈增加趋势,流域未来干旱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4.
水库水温对河流水生态环境以及局地气候有重要影响。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水库水温的响应受到国内外关注。本文以气候模式WRF中的湖泊模型为基础,对未来气候态下(RCP2.6、RCP8.5)糯扎渡水库水温变化趋势进行模拟。研究发现,不同未来气候态下,糯扎渡水库水温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表层水温比深层水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显著。本世纪末水库表层水温上升幅度在4 °C以内,深层水温上升0.8 °C左右。  相似文献   

5.
从三门峡水库的运行看潼关高程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三门峡水库长期的运行资料,对三门峡水库淤积和潼关高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潼关高程和入库水沙减少有重要的关系,但是水库运行也很大程度影响潼关高程。资料显示,三门峡水库潼关以下的淤积量和连续三年平均坝前水位有正比关系,而潼关高程和上述淤积又有正比相关关系。所以,降低水库的运用水位是降低潼关高程的必要条件。切实降低水库运行水位,潼关高程降低到326m附近是可能的。即使在目前水沙减少的条件下,结合降低水位运行的溯源冲刷和中小洪水的沿程冲刷,降低潼关高程仍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看潼关高程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渭河在潼关流入黄河。历史上,潼关上、下河道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河槽沉降导致大量淤积。在三门峡建库前的一个短期内,由于水沙条件变化,潼关和渭河有较大的抬高。但渭河下游一直为地中河,说明迄今淤积还没有导致潼关高程长期大量抬高。小北干流的淤积和抬高与其河性有关,和潼关以下的黄河河道在河流动力学(河势及水沙条件等)方面有本质区别。根据小北干流长期淤积抬高而认为潼关高程也会同样淤积抬高、论据似嫌不足。三门峡水库建库后,潼关高程大量抬高主要是水库壅水的结果。所以降低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水位,可为潼关高程的降低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华北电网烟气污染物排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关键任务之一是对管辖范围内各电厂的相关污染物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分析.为此各电厂需要建设各自的数据采集系统子站.考虑到未来二次扩展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多功能通讯平台,该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按照实际需求开发的多功能通讯平台,该平台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子站的对外通讯功能,可以不依赖...  相似文献   

8.
三门峡潼关高程可能降低的幅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三门峡水库长期运行和水库冲淤的资料对潼关高程可以降低的幅度进行了分析。若现在起完全敞泄三门峡水库,在较枯的水沙条件下(如1986~1993年系列),可以将潼关高程降低到326m附近;在近年极枯的水沙条件下(1994~1999年),将潼关高程降低到327m以下也是可能的。所以,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放弃三门峡水库发电等任务就可以降低潼关高程,一定程度上消除三门峡水库长期以来对于渭河造成的不利影响,为渭河流域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三门峡水库水沙条件变化看潼关高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三门峡水库建库前后的水沙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沙量减少、泥沙粒径变细,以及近年来入库水量尽管大量减小,而三门峡库区河道及潼关以上相当长度范围河段比降并没有明显增加的事实,说明水沙条件变化不是导致近期潼关高程居高不下的唯一原因。分析降低潼关高程的可能性时,必须全面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单独强调目前入库水量减少而否定潼关高程降低的可能性是不正确的。即使在1986年以后入库水量大量减少的条件下,库区、渭河下游和小北干流下段仍然属溯源淤积性质。溯源淤积的根源是下游壅水。所以,降低潼关高程的必要条件是降低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水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智能电网规模与复杂性的不断增加,针对未来态电网模型的应用需求日益强烈,现阶段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未来态建模缺乏快速高效的建模手段,缺乏上下级调度系统间未来模型的协调融合机制。通过研究电网未来模型管理体系架构,在不影响实时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分片技术、分布式文件数据库的应用,通过基于消息中间件数据交互技术和以厂站为粒度的未来模型融合方法,实现模型未来版本维护环境的快速构建,实现网省一体化的未来模型融合的高效管理,满足不同应用对未来图模多版本维护的需求并为应用计算提供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定量研究水库的拦沙效应是揭示水库对河道泥沙输移影响的关键之一。在对北江干流中下游近60年水沙特性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干、支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实测资料,估算梯级水库拦沙量;基于Brune拦沙率方法,提出北江干流梯级水库综合拦沙率修正式,研究水库拦沙对下游河道输沙量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1956—1999年相比,2000—2005年石角站年径流量仅减少6.16%,年输沙量则减少39.17%。其中,干支流水库拦沙合计约142.59万t/a,约占石角站减沙量的52.34%;水土流失工程措施减沙量约占18.83%;径流量减少引起的减沙量约占5.07%。(2)采用修正式计算,现状条件下(2012—2016年),干流梯级水库综合拦沙率约为12.81%,与实测值较为吻合。(3)2006年以来,库区泥沙淤积量与采砂量基本平衡,北江干流梯级枢纽水库拦沙率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现状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规模的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使得渭河流域产流产沙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分析该区的水沙变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渭河流域1960-2010年共51年的实测水沙资料,运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法等分析了流域的水沙演变特征以及水沙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水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水沙系列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径流量的平均变化率是-1.2163亿m~3/年,输沙量的平均变化率是-0.0742亿t/年。径流量在1989年发生了突变,输沙量的突变点发生于2002年。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正相关关系,汛期水沙相关性高于非汛期,不同时间段的水沙相关关系具有明显差异。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作用于水沙关系,使得流域水沙双累积曲线在1984年和2002年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黄河河口为弱潮陆相河口,具有区间来水量少、来沙量高、河口延伸速度快的特征,进入河口的沙量对特定流路河口冲淤演变起主导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预测河口段河长延伸值必须考虑陆上和滨海淤积量的共同影响,再基于1958年汛后—2000年汛后利津以下实测资料建立了河口段各部分累计淤积量与利津站累计来沙量的相关关系,利用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黄河下游及河口段进行耦合模拟,在年均来沙3亿t、6亿t和8亿t这3种设计水沙系列条件下, 计算了黄河下游小浪底—河口段现状治理模式和“两道防线”治理模式对黄河河口各部分累计冲淤量、西河口以下河长延伸值等特征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黄河河口段未来50年在现状治理模式和“两道防线”治理模式下均呈淤积趋势,在三种水沙条件下“两道防线”治理模式的河口段淤积量较之现状模式增淤量分别为2.10亿t、3.48亿t和4.20亿t;同时,“两道防线”治理方案中设置的防护堤对西河口以下河长有明显影响,与现状模式相比河长延伸值分别增加1.27 km、2.07 km、2.49 km。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1—2015年青海湖的实测水位及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青海湖年水量平衡方程,估算了青海湖逐年的湖面降水、湖面蒸发及入湖流量,分析了水量平衡各要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因子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位在2005年之前呈下降趋势,2005年之后水位上升。青海湖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6×108 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4.4×108 m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40.1×108 m3。1961—2015年间湖面降水呈增加趋势,入湖径流在2003年后增加显著,而湖面蒸发在2000年后呈减少趋势。入湖径流和湖面降水的增加及湖面蒸发的减少共同导致了青海湖水位在2005年之后回升,其中入湖径流对水位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为38.2%。  相似文献   

15.
The key problem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stems from 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 namely the insufficient runoff and excessive sediment loads lacking sufficient coordination, which causes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hange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s of this rive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fluvial process in recent decades, based on a review of its management history. Then, we describe a strategic thinking of river management that would be effective in the existing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 of the river to cope with its various new features, such as sharp decline in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s, river channel shrinkage, intensified ‘secondary suspended river’, an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floodplain reclamation and river harnessing. Our strategy in managing the Yellow River is to regulate its relation between water and sediment and improve the lower channel, under which several engineering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construct a river regulation system for water and sediment control, reconstruct and maintain the primary channel with sufficient water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lower the Tongguan elevation in the middle reach, improve the river channel in the lower reach, and stabilize the flow paths in the river mouth. The strategy and measures would provide a useful support fo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相似文献   

16.
基于VIC模型的黄河上游未来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变化环境下黄河上游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的变化特征,采用Delta方法对大气环流模式(GCMs)中BCC-CSM1.1模式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建立未来时期的气候变化情景,应用VIC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未来径流过程进行预估。结果表明,与基准期(1971—2010年)相比,三种情景下黄河上游未来(2011—2050年)多年平均降水增加4.31%~5.74%;多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升高1.04~1.61℃,其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增加2.65%、2.66%和8.07%,且增加幅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长期呈下降趋势;就年内分配来看,径流在冬季有所增加,夏季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径流动态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综合各种信息后 ,认为应当把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径流过程的非线性作为径流长期预测的重要前提 ,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对径流进行长期趋势预测的生命旋回模型。通过黄河上游贵德站和兰州站实例验证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符合规范要求。利用该模型定量预测贵德站和兰州站未来 10 0年径流量 ,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径流变化有减小趋势 ,这一结论为黄河上游梯级电站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变化范围法的黄河头道拐站水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变化范围法(RVA法)对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运行前后黄河头道拐水文站日均径流量和含沙量数据进行分析,量化评价水沙变化程度。在定量分析的成果上,结合Copula函数,进一步探讨了水库运行前后月水沙丰枯遭遇和同步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龙刘水库运行后,头道拐水文站径流量和含沙量减少,二者整体均发生中度改变,径流量整体改变度高于含沙量整体改变度;汛期内和极大值情况下水沙受影响程度较高;月水沙同步频率增加,非畅流期同步率变化显著,畅流期内同步频率大于异步频率。水库管理者可根据分析得出的水沙变化规律,针对性采取诸如桃汛期抬高库水位、汛期增加洪水脉冲等调度策略,在不增加淤积的前提下提高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