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水采工作面和旱采工作面交接的护巷煤柱处,极易发生冲击矿压事故.通过对冲击矿压机理的分析,认为冲击矿压的发生是由于积聚较高能量的受载煤体裂纹不稳定扩展所致.提出了增加卸载区的范围,促使煤体裂纹稳定扩展,降低单位煤体储能,从而控制冲击矿压发生的原理.给出了该条件下增加煤体孔隙率,减少瓦斯、空气流通通道的防治原则.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段治理,注水和注浆相结合的防治方案.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以采用无煤柱沿空留巷开采技术的某矿46309工作面为研究载体,在分析其地质水文等情况的基础上,对其顶板支护方案及其充填体的材料参数进行详细设计。经试验表明,采用锚杆+H型钢带+网+H梁的支护方案,并采用高水速凝材料,水灰比为1.5:1.0的充填材料对其沿空留巷进行支护,使对该工作面达到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以及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以回坡底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宽度条件下煤柱破坏演化过程、影响因素、底板破坏范围以及11号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煤柱在预留煤柱时期、区段煤柱时期、保护煤柱时期、孤岛煤柱时期四个阶段过程中,煤柱破坏范围逐渐增大;煤柱弹性核占比均随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煤层回采巷道随煤柱宽度的增加从非对称性破坏逐渐演化为对称性破坏。煤柱破坏宽度与煤层倾角、黏聚力、煤柱宽度、内摩擦角和泊松比等因素成反比关系,只与埋深成正比关系。(2)随着煤柱宽度增大,煤柱底板破坏宽度与深度会发生变化,且底板破坏集中在煤柱边缘侧,煤柱正下方底板破坏区域较小。(3)煤柱应力集中作用致底板下方最大主应力发生偏转,底板任意一点与煤柱中心线的距离越大,最大主应力偏转角度越小;随着11号煤层巷道与煤柱边缘距离的增大,巷道围岩塑性区由倾斜的“X”形分布转变为倾斜的“8”形分布,再转化为倾斜的“O”形分布,最终转化为椭圆形分布;离煤柱距离较近时,巷道往往出现非对称性破坏,支护也要采取非对称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矿井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宽度的合理选择问题,以山西某煤矿区段煤柱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覆岩—煤柱系统的受力情况,建立煤柱留设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基于仿真软件构建了数值模型,对上区段煤柱留设合理宽度进行模拟研究,并与理论计算进行对照。结果发现在满足上区段煤柱留设原则的基础上,17号工作面上区段煤柱的最优宽度为5 m。该研究结果可为矿井工作段煤柱合理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切顶沿空留巷过程中工作面和采动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特征及变形规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指导现场工程,在双阳煤矿切顶留巷过程中,采用KJ427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及留巷矿压规律进行了监测监控。通过监测和分析,可实时判断切顶留巷工作面及巷道围岩的稳定状态,从而采取相应对策确保安全开采。同时,矿压监测分析结果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同采区内的其他作业面矿压显现变化规律、合理选用和提高支护参数,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煤矿开采技术,它通过合理的工艺措施和设备配置,实现了煤矿安全高效地生产。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工作面的两巷超前支护、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支护、双向聚能预裂爆破切顶以及调整沿空留巷支护的相关参数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要点。通过合理设置和调整支护参数,如支架间距、支护杆选择等,可以保证沿空留巷的稳定性,防止支护系统的失效,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文将针对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伟 《山西冶金》2023,(6):220-224
为了解决大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底抽巷围岩控制困难而导致瓦斯抽采效率低的问题,以古汉山矿1605底抽巷为工程地质背景,对底抽巷现场持续变形破坏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围岩综合性协同控制的对策,并应用于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高地应力和动压双重影响,造成围岩强度降低、蠕动扩容严重,无法满足支护要求,是底抽巷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采用强化围岩锚固系统承载性能、提高底角岩层稳定性、增加护表及局部注浆加固(或注浆锚索)等综合方法,对底抽巷进行协同控制。经现场试验,变形状况得到改善,瓦斯抽放孔采出率显著提高,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底抽巷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西冶金》2021,44(3)
矿压观测是遏制煤矿顶底板事故的有效方法,米山煤业选择以15103运输顺槽为研究对象,对巷道顶底板、两帮的位移量和锚杆(索)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观测结果发现巷道局部顶板破碎,存在下沉量较大、两帮围岩变形较严重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对围岩起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董东矿50107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模型,对比分析窄矿柱、宽矿柱以及切顶沿空留巷情况下围岩及底板受力特征,确定切顶沿空留巷切顶对围岩的卸压作用。对比分析围岩受力情况,表明切顶沿空留巷卸压效果比较明显,对比分析围岩塑性区的底板破坏深度,表明有利于切顶沿空留巷卸压效果明显,切顶沿空留巷有很好的卸压效果,有利于矿山巷道围岩控制。  相似文献   

10.
辛巨星 《山西冶金》2022,(6):129-130+133
为了提高井下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的稳定性,采用理论分析、爆破验证等手段对沿空留巷围岩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沿空留巷围岩的力学结构模型,确定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和基本顶侧向悬臂长度呈反比关系,以此为基础确定了井下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根据实际应用表明,新方案能够将巷道两帮变形量降低74.5%,将巷道顶板变形量降低75.5%,为优化巷道围岩支护模式、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刘鹏帅 《山西冶金》2022,(1):91-92,95
为进一步提升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需对采煤参数和采煤工艺进行优化.以32010工作面为例在对其地质、煤层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工作面实际开采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和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对32010工作面的采煤参数及其对应工艺进行优化,并得到明显的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矿山具有不同的突水形式和突水机制,对于完全位于海底之下的三山岛金矿新立海底矿区,其水文地质条件、围岩力学属性、矿体形态及其与断层的相对位置决定了其突水机制不同于其他矿山尤其是煤矿常见的突水机制。新立矿区防突结构可能的破坏形式与矿体顶部第四系黏土隔水层以及F1断裂带断层泥隔水带紧密相关,顶板隔离层破断突水和F1的滑动突水是目前可能的突水模式。针对海底矿床开采特有的水文地质结构,在阐明防突结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开采工况下F1断裂防突结构可能的破坏形式。模拟结果表明,当开采规模不大时,F1断层滑动范围仅局限在采空区附近,对顶板隔离层部位F1不会产生影响;但随着海底开采规模的扩大,顶板隔离层部位的F1最终会产生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