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皖北及其周边的16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每日降水数据,利用SSPI指数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皖北年降水量时空变化、旱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涝急转规律。结果表明,皖北的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皖北干旱与洪涝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从时间尺度看,秋季为旱涝高发时期;从空间尺度看,淮北、宿州、蚌埠为秋季干旱高发区,阜阳、宿州为春季洪涝高发区;旱涝急转事件均为旱转涝事件,在2000年之后旱涝急转事件具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占53年中旱涝急转次数的40%。  相似文献   

2.
基于安徽省土地利用数据遴选出灌木、草地和湿地3种典型的天然生态系统,结合灌木和湿地(1960~2013年)、草地(1967~2013年)3个相应气象站点逐日降雨和气温资料,采用连续无雨日和降雨等级标准,筛选出近50年天然生态系统中夏季(6~8月)发生的旱涝急转事件,分析3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发生旱涝急转时段内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发生时段的平均气温均高于同时段多年平均气温;旱涝急转发生时段气温表现出先升高,后在降雨日前或降雨日开始逐渐降低,并在降雨日当天气温降幅较大;灌木、草地和湿地3种天然生态系统旱涝急转发生时段气温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0~2016年元江流域水库水文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异常值和标准化来水异常值指标识别降水旱涝急转和水库来水丰枯转换现象,构建了旱涝急转与来水丰枯转换事件强度指标DWAI与WDIA1,建立了DWAI与WDIAI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分析了相关参数与水库集水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元江流域水库降水与来水年内分配极不均...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旱涝急转条件下土石坝的渗流特性,基于非稳定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其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某粘土心墙坝在旱涝急转期间不同库水位上升速度下瞬时浸润线、等势线、渗透坡降等渗流要素的变化特性,建立了渗透坡降与库水位上升历时的经验关系,通过库水位上升速度判断坝体渗透安全性能,并计算了渗流安全控制条件下的临界库水位上升速度。结果表明,旱涝急转期间,随着水库水位抬高、上升速度增大,土石坝渗流场呈现规律性变化;利用库水位上升速度评价坝体渗流安全性能,对于旱涝急转条件下坝址区合理分洪调洪措施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降水及旱涝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黑龙江省降水和旱涝变化规律,基于黑龙江省1965~2014年30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累积距平法、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降水和旱涝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9mm/10a,降水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平均变化周期为13年;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和西部较少、中间较多的空间分布格局,从东西两边向中间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旱涝变化在时程上呈旱-涝-旱-涝交替发生的规律;黑龙江省发生大涝与极涝和大旱与极旱的频率分别为1.2~2.2、1.0~2.2次/10a,尽管大涝与极涝发生的频率比大旱与极旱发生的频率大,但其影响范围小于大旱与极旱造成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黑龙江省降水和旱涝变化规律,基于黑龙江省1965~2014年30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累积距平法、反距离权重法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降水和旱涝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降水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倾向率为9 mm/10a,降水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平均变化周期为13 a;降水在空间分布上呈东部和西部较少、中间较多的空间分布格局,从东西两边向中间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旱涝变化在时程上呈旱-涝-旱-涝交替发生的规律;黑龙江省发生大涝与极涝和大旱与极旱的频率分别为1.2~2.2、1.0~2.2次/10a,尽管大涝与极涝发生的频率比大旱与极旱发生的频率大,但其影响范围小于大旱与极旱造成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电工程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存在传递问题,提出了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和系统动力学(SD)的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根据地下洞室群的施工特点,建立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指标体系;结合风险传递机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风险因素间传递关系,建立了风险因素传递矩阵,并总结归纳出风险因素关系对照表,通过系统动力学分析风险因素间传递路径,揭示了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网络;集成ISM-SD构建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并结合西南地区某大型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工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施工进度风险重要因素和关键传递路径,为地下洞室群施工进度风险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黑龙江省旱涝时空特点,采用三种旱涝指标分析了黑龙江省23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并确定Z指数为单站旱涝指标;依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对Z指数界限值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近56年旱涝时空特性,之后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进一步分析了黑龙江省旱涝分布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黑龙江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旱涝灾害,且旱涝存在27年左右的显著周期;空间上,黑龙江省中西部干旱发生次数较多,北部发生次数较少;中部洪涝发生次数较多,东南部及西部部分地区发生次数较少;EOF分析可知黑龙江省旱涝灾害分布类型为全局分布一致型、南北相反型、西北和东南方向相反三种。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制定抗灾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修正Z指数的黑龙江省旱涝时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黑龙江省旱涝时空特点,采用三种旱涝指标分析了黑龙江省23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并确定Z指数为单站旱涝指标;依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对Z指数界限值进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近56年旱涝时空特性,之后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进一步分析了黑龙江省旱涝分布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黑龙江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旱涝灾害,且旱涝存在27年左右的显著周期;空间上,黑龙江省中西部干旱发生次数较多,北部发生次数较少;中部洪涝发生次数较多,东南部及西部部分地区发生次数较少;EOF分析可知黑龙江省旱涝灾害分布类型为全局分布一致型、南北相反型、西北和东南方向相反三种。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制定抗灾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火用)传递的规律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平壁在导热第三类边界下的一维非稳态导热过程中的Yong传递进行计算,并将导温系数在定值与变值下的计算结果加以比较,以非稳态条件下Yong传递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Yong流密度随时间按指数规律递减,而Yong传递数却按指数曲线递增。在密度和比热近似不变的条件下,导温系数对温度场分布、Yong传递系数及Yong流密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提供珠江流域可靠的水文气象信息,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和贝叶斯模型平均(BMA)集合预测方法预测1997~2005年的月均降水和月均气温,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BMA的优越性。接着采用BMA方法,结合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数据,预测了珠江流域在RCP2.6、RCP8.5两种情景下2015~2100年的月均降水和月均地表气温。结果表明,除RCP8.5情景下的月均降水呈轻微下降趋势外,其他均呈上升趋势;在RCP8.5情景下的夏季,月均气温、月均降水的空间变化差异显著,月均降水的线性增长趋势的空间变化趋势与月均降水在该流域空间分布总趋势相一致,而月均气温则与其相反。研究成果为BMA方法应用于流域水文气象信息长期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历史时期旱涝灾害的重建及其影响研究,采用1469~2008年的历史资料统计了海河流域旱涝灾害的特征参数,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了历史丰枯指数序列,对流域内旱涝等级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流域水旱灾害发生的周期和时期,并运用t检验法、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进一步校核.结果表明,海河流域540年可划分为6个以旱为主和6个以涝为主的阶段,流域旱涝的发生具有连续性,且存在8~12、14~20、35年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淮河流域旱涝与太阳黑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淮河流域1961~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用Z指数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旱涝灾害规律,并采用频率分析法分析了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的旱涝特征、Morlet小波分析淮河流域的旱涝指数和太阳黑子数时间序列之间的周期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Z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淮河流域旱涝灾害的实际情况,且洪涝化程度随淮河流域旱涝事件频率增加而加大;淮河流域旱涝灾害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淮河水系地区分别在太阳黑子m、M年附近易发生涝灾、旱灾,旱涝指数约存在4、10、16年的主要周期;沂沭泗水系地区在太阳黑子M年附近易出现旱灾,旱涝指数约存在3、12、30年的主要周期,但局部时间段上有较明显的相关性,随时间段的不同,相关变化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原油管输过程各不可逆过程的强度量势场梯度驱动力作用下的火用流传递现象,结合原油管道输送过程的基本场平衡方程组和普遍化热力学体系的火用平衡动力学方程,推导了管输过程的热火用和压火用传递和转换方程,进一步建立管输过程的总火用传递方程。以某原油管道为例,对管道输送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管输过程中热火用和压火用的传递和转换火用流分布规律,为将火用的传递转换规律应用到管道节能体系中提供理论基础和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标准降水指数的河南省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南省17个气象站1960~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降水指数(SPI)统计分析了年尺度和季尺度的SPI干旱指数,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干旱等级的时间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尺度干旱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不同年代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季尺度干旱表现为春旱和秋旱的干旱强度和干旱站次比均呈增加趋势,而夏旱和冬旱有所减缓,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干旱整体上呈现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趋势。在区域上,河南省北部易发生干旱,但干旱程度较低,而南部和西南部相对易发生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  相似文献   

16.
针对燃气轮机动力涡轮转子系统中滚动轴承故障高发的问题,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滚动轴承故障激励力模型,并验证了其准确性。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转子-轴承-机匣-固定平台整机模型以揭示振动传递特性。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单故障条件下不平衡激励力与滚动轴承故障激励力是单向耦合的关系;双故障条件下,若故障点直径相同,加速度信号中滚子故障主要频率对应的加速度幅值最大,外圈故障主要频率对应的加速度幅值最小。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历史上传递研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传递研究的现状 ,对现阶段传递研究的方法概要地进行了分类。建议今后工程传递的具体研究方向可以从典型传递过程、复杂工程传递问题、传递过程强化 /减弱方法、用能设备的传递优化设计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电力系统风险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力系统风险近些年已成为电力系统的研究新热点,它不但体现了电力系统研究的新思路,而且也完成了在追求电力运行生产安全性和经济性过程中获得新平衡点的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对电力系统风险研究现状4大领域(电力系统运行风险、电力系统设备风险、电力市场风险、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指出更多关于电力系统风险的研究成果将为电力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针对船舶柴油机系统层次多、风险因素间关系错综复杂、难以识别风险特征的问题,提出基于故障网络的风险识别方法。首先,阐述了如何在现有故障信息的基础上,辨识风险因素并建立单片段的故障演变规律模型;其次,利用系统风险因素的失效相关性将故障演变片段集成为系统的故障网络模型;最后以船舶主机系统为对象进行故障网络的构建和分析。结果表明:故障网络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基于因果关系的故障事件的演变过程,还能对故障因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关联规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年生态输水,石羊河尾闾青土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植被覆盖度角度评估输水对青土湖绿洲的恢复效应,应用2019、2020年的无人机影像,通过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算法提取青土湖绿洲植被,利用2010~2020年Landsat卫星图像计算青土湖绿洲夏季INDVI图像,建立绿洲植被覆盖度和INDVI之间的关系函数,并利用关系函数对INDVI图像进行反演,得到2010~2020年夏季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青土湖绿洲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9、2020年绿洲植被覆盖面积分别为8.54、8.52 km;当INDVI位于区间[0.06,0.79)时,FFVC随INDVI呈指数上升趋势;绿洲平均植被覆盖度增长至输水前的9.6倍,19.14 km2的植被覆盖度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明显,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波动稳定阶段。生态输水抬高了当地地下水水位,是促进植被恢复的关键因素。在目前的输水形势下,绿洲的生态水文过程达到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