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视频采集技术和大规模数据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摄像机网络逐渐部署于公共场所。传统的人工监控技术一直难以应对摄像机网络产生的大量视频,而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行人重新识别作为智能视频监控领域的一个新兴课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行人识别指在现有图像或视频序列中识别目标行人,这些图像或视频序列可能通过非重叠摄像机的视野给定行人图像。一般来说,行人识别图像来自不同的摄像头,其面临着视角、态度、规模和照明变化带来的挑战。目前,如何准确、高效识别行人体重是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行人重识别问题中人体姿态变化、对齐及部分遮挡等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局部区域选择和局部特征提取算法。算法首先利用残差卷积神经网络获取基本特征,然后利用多尺度的滑动窗口提取不同候选局部区域特征,并按照覆盖区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最优局部特征,并融合整体特征得到最终特征表达。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提取的局部特征具有更好的表达能力,提高了行人重识别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行人外观属性是区分行人差异的重要语义信息。行人属性识别在智能视频监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对目标行人进行快速的筛选和检索。在行人重识别任务中,可以利用属性信息得到精细的特征表达,从而提升行人重识别的效果。文中尝试将行人属性识别与行人重识别相结合,寻找一种提高行人重识别性能的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定位与融合的行人重识别框架。首先,利用多任务学习的方法将行人重识别与属性识别结合,通过修改卷积步长和使用双池化来提升网络模型的性能。其次,为了提高属性特征的表达能力,设计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平行空间通道注意力模块,它不仅可以在特征图上定位属性的空间位置,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挖掘与属性关联度较高的通道特征,同时采用多组平行分支结构减小误差,进一步提高网络模型的性能。最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设计特征融合模块,将属性特征与行人身份特征进行有效融合,以获得更具鲁棒性和表达力的行人特征。实验在两个常用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DukeMTMC-reID和Market-1501上进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现有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中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部分结合深度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算法主要以单分支的网络结构为主,且大多利用图片的全局特征信息,这样易错失关键行人信息,导致度量学习效果、算法精度下降。因此,为使网络获取到更多的关键行人信息,减少对行人局部、细节信息的错失,加强网络对行人特征的学习。基于ResNet-50的骨干网络,采取多分支的网络结构设计,综合考虑训练难易、运算量,选择融合三个独立分支的结构设计:随机擦除分支、全局学习分支、局部学习分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调整优化,最后再结合最小二乘法分配损失函数权重使模型更具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三个分支具有互补性,使用融合分支特征做算法测试时,相比基础的单分支、多分支网络,该算法使得行人重识别精度提升。  相似文献   

5.
行人重识别旨在多个视频传感器条件下,从图像库中出检索特定的行人目标,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以往对局部特征利用不足的情况,创新一种基于注意力引导的局部特征关系融合方法,使在对局部特征分别计算的同时,通过注意力引导,探索各局部特征之间的内部关系。首先将图像通过残差网络ResNet-50获取特征,然后对特征进行水平分割获取局部特征后,通过注意力引导的局部特征关系融合网络,最后使用难采样三元组损失函数和交叉熵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训练。实验表明,该算法在行人重识别公开数据集Market-1501上mAP值达到86.4%,Rank-1达到94.7%。  相似文献   

6.
陈利文  叶锋 《福建电脑》2022,38(4):68-71
为了提高在大量视频监控中寻找目标行人的效率,本文基于行人重识别算法开发了一个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使用行人检测算法获取监控视频中的行人图片并裁剪后输入行人重识别算法中,得到行人特征并通过对比来检索行人。经过测试,本系统在6路摄像头下表现良好,能较准确地在视频监控中搜寻目标行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姚足  龚勋  陈锐  卢奇  罗彬 《自动化学报》2021,47(12):2742-2760
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 Re-ID)旨在跨区域、跨场景的视频中实现行人的检索及跟踪, 其成果在智能监控、刑事侦查、反恐防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真实场景下的行人图像存在光照差异大、拍摄视角不统一、物体遮挡等问题, 导致从图像整体提取的全局特征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 识别精度不高. 基于局部特征的方法通过挖掘行人姿态、人体部位、视角特征等关键信息, 可加强模型对人体关键区域的学习, 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 从而克服全局特征的缺陷, 也因此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近年基于局部特征的行人重识别文献进行梳理, 简述了行人重识别的发展历程, 将基于局部特征的方法归纳为基于姿势提取、基于特征空间分割、基于视角信息、基于注意力机制四类, 并详细阐述了每一类的原理及优缺点. 然后在三个主流行人数据集上对典型方法的识别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最后总结了目前基于局部特征算法的难点, 并对未来本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方法主要通过对齐不同模态的像素分布或特征分布以缓解模态差异,却忽略具有判别性的行人细粒度信息.为了获取不受模态差异影响且更具判别性的行人特征,文中提出模态不变性特征学习和一致性细粒度信息挖掘的跨模态行人重识别方法.方法主要包括模态不变性特征学习模块和语义一致的细粒度信息挖掘模块,联合两个模块,使特征提取网络获取具有判别性的特征.具体地,首先利用模态不变性特征学习模块去除特征图中的模态信息,缓解模态差异.然后,使用语义一致的细粒度信息挖掘模块,对特征图分别进行通道分组和水平分块,在充分挖掘具有判别性的细粒度信息的同时实现语义对齐.实验表明,文中方法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基于语义分割的行人重识别研究大多还是停留在人体语义信息的提取本身,忽视了人体自身语义信息之间以及人体与环境语义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项研究提出了基于背景自适应学习的人体语义空间关系模型。该模型主要分为语义分离,特征粗提取以及空间关系学习三部分,语义分离主要用于区分人体语义信息和环境语义信息,特征粗提取则是用于提取不同语义信息的浅层特征,空间关系学习主要是对上述的浅层特征进行空间关系维度的特征关联。通过广泛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在两组公开数据集中(DukeMTMC-reID、CUHK-03)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行人重识别旨在大规模的分布式监控系统中进行行人目标匹配,紧凑且具有鲁棒性的特征表达对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网络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STEL算法增强了LOMO特征对背景噪声的抗噪性能,利用KPCA算法降低维度以便于后续融合.随后,本文探索了手工特征和CNN特征的互补性,将改进LOMO特征融入至卷积神经网络之中,得到了区分度更高的融合特征.在VIPeR和CUHK01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融合特征的区分度明显高于单一特征和级联特征,Rank-1较级联特征分别提高了3.73%和2.36%.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人再识别技术在安防、侦查和智能监控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行人再识别技术聚焦于摄像机采集到的可见光图像这一视觉信息的研究,并且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光照情况差、目标遮挡、画质模糊等不利条件下,算法的识别率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如今视觉信息不单单...  相似文献   

12.
唐佳敏  韩华  黄丽 《计算机工程》2022,48(4):269-275+283
行人再识别研究中存在特征判别信息不够丰富的情况,并且遮挡、光照等因素会干扰有效特征的准确提取,对后续相似性度量、度量结果排序等工作都有较大影响。此外,监督学习需要使用标签信息,在面对大型数据集时工作量很大。通过引入无监督学习框架,提出一种粗细粒度判别性特征提取方法。构建基于细粒度和粗粒度特征学习的模型框架,其中包含局部和全局2个分支。在局部分支中,对图像学习到的特征映射提取补丁块,并在未标记数据集上学习不同位置的细粒度补丁特征;在全局分支中,使用无标注数据集的相似度和多样性作为信息来学习粗粒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吸和相斥2个损失函数分别增加类别内相似度和类别间多样性,并结合最小距离准则计算特征之间的相似度,进行无监督的聚类合并。在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完成行人再识别任务具有较好的判别性能和鲁棒性,相比所有对比方法的最优结果,其Rank-1指标分别提高5.76%和5.07%,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3.2%和5.6%。  相似文献   

13.
现实情况中缺少大量有标签数据,导致有监督的行人再识别模型训练受到影响。此外,低层特征的缺乏语义特性限制了行人再识别在行人检索、罪犯追踪等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属性学习相结合的行人再识别方法,利用深度学习的无监督模型提取行人图像的本质特征,并引入"属性"概念增强特征的语义表达能力。首先采用卷积自动编码器进行无监督的特征提取,提取的特征然后交由多个属性分类器进行属性分类,并结合统计获得的属性类别映射关系表计算最终类别判定,最后在VIPeR和i-LIDS标准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并与基于优化属性的行人再识别方法(Optimized attribute based re-identification,OAR)、显著性检测对应法(Salience detection correspondence,SDC)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赋予行人再识别较好的语义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获得了较好的零训练样本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传统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依赖人工构造视觉特征,容易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识别精度低.深度学习模型能自主地提取特征,但随着网络层数的加深会出现梯度消失情况,残差网络能缓解梯度消失问题,但提取出的特征信息未被合理使用.行人部分图像被遮挡是影响行人重识别准确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随机擦除和残差注意力网络的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行人再识别中遮挡导致提取的高层特征分辨率低而影响识别率的问题,建立一种基于Tri-CNN的特征增强行人再识别方法。首先,对池化层提取的图像特征进行PCA降维,根据典型相关分析策略(CCA)融合特征,提取更具判别力的行人特征。其次,引入空间递归模型(SRM)对遮挡行人特征进行空间多向检测,提高对遮挡行人的识别率。最后,根据欧氏距离度量准则,分别验证正、负样本对间的距离,联合Softmax损失函数和Triplet损失函数优化网络模型,进而判别是否为同一行人。在MARS和ETHZ这2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解决了一般遮挡识别问题,并显著提高了行人再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行人再识别算法在处理图像分辨率低、光照差异、姿态和视角多样等情况时,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注意力和纹理特征增强的多任务行人再识别算法.算法设计的空间注意力模块更注重与行人属性相关的潜在图像区域,融入属性识别网络,实现属性特征的挖掘;提出的行人再识别网络的纹理特征增强模块通过融合不同空间级别所对应的全局和...  相似文献   

18.
无监督域适应(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UDA)方法通过全局特征分布匹配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知识迁移,但忽略了细粒度的局部实例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域自适应(Two-tiered domain adaptation,TTDA)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使用全尺寸网络(Omni-scale network,OSNet)作为骨干网络,在端到端深度学习框架中联合执行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全局特征分布匹配和局部实例匹配,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不同行人ID的关联中挖掘可迁移的有用知识,并通过知识选择机制提高了跨域适应性。在多个大型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先进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源域到目标域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top-k命中率均取得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监控摄像头的增多,基于多摄像头的智能分析显得很重要。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特征变换和数据集分块的行人比对方法。方法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变换矩阵来消除特征差异的算法。这种算法能够在高维空间中,通过变换矩阵,让某特征向量逼近另一特征向量,从而消除了同一行人特征间的差异。与此同时,还提出一种新的将行人数据集中特征分块的算法,使每个分块中的行人特征具有相似的性质,从而能够共用某个变换矩阵,从而能更好地消除同一行人在不同镜头下的特征差异。结果基于VIPeR数据集和复杂街道场景数据集设计了行人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比对方法具有较高的比对准确率,VIPeR数据集(50%训练,50%检测)的Rank1的比对准确率为22%。同时本文设计了特征变换和数据集分块这2个模块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特征变换和数据集分块模块对结果都有提升的效果。结论本文新的行人比对方法通过恰当的特征变换让同一行人在多镜头下的特征互相接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在多镜头下匹配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