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用于高硫烟气(SO2质量浓度高)条件实现超低排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筛选出用于高硫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超低排放技术:石灰石-石膏脱硫+SCR脱硝。结合高硫烧结烟气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的技术路线:电除尘+石灰石-石膏脱硫+非湿电式深度净化+一级烟气补热+GGH+二级烟气补热+中温SCR脱硝。基于该技术路线的超低排放工艺在高硫烧结烟气治理上进行了应用,处理后烟气中颗粒物、SO2、NOx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01、8.25、35.31 mg/Nm3,能够连续稳定实现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2.
钢铁行业启动超低排放,烧结烟气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迫在眉睫,然而烧结烟气成分复杂、温度较低,应用常规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存在局限性,需要开发科学、高效的脱硝技术。主要介绍了适合烧结烟气的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的原理,以及该方法目前在其他行业烟气脱硝中的应用现状,并且对臭氧结合钙法脱硫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脱硫+低温SCR脱硝”组合式净化工艺在宝钢湛江钢铁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各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限值。本文详细阐述了低温SCR脱硝系统的主要组成,分析并解决了运行中出现的结晶物堵塞、温度场不均的问题,为低温SCR脱硝技术在烧结工序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超低排放要求,在研究钢铁企业烧结烟气特性的基础上,对国内现有烧结烟气处理技术手段进行了总结,包括同时脱硫脱硝技术、SCR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等,对实现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的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烧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方法解决了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处理、脱硫脱硝组合剂以及脱硫脱硝产物综合利用的技术问题,该处理方法实现了一塔脱除烧结烟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可以达到超低排放目标且无废水产生,可以实现脱硫脱硝产物综合利用、零固废排放。  相似文献   

6.
闫石磊 《冶金设备》2023,(S2):194-195+137
为达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标准,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有SDA半干法脱硫和布袋除尘器装置之后,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增设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采用加热SCR脱硝工艺,包括烟气系统、GGH换热系统、烟气加热系统、SCR反应器系统、脱硝引风机以及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在基准氧含量为16%时,达到了烧结出口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50mg/m3、二氧化硫浓度≤35mg/m3、烟尘浓度≤10mg/m3,实现了烧结过程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7.
王梁 《冶金设备》2023,(1):62-65
主要论述了烧结烟气内循环工艺对活性焦脱硫脱硝工艺的影响,烟气内循环工艺可降低塔阻,提高脱硫效率,减少氮氧化合物(NOX)排放,减少粉尘排放总量。烧结烟气循环工艺与烧结烟气活性焦脱硫脱硝工艺联合运用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烧结烟气联合脱硫脱硝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鉴于烧结烟气的脱硫脱硝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脱硫脱硝研究的一大热点,介绍了典型的可用于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以及目前国内外新兴的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针对我国烧结烟气实际情况提出了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烧结烟气的深度治理,基于逆流式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宁钢建设了一套采用模块化设计、脱硫脱硝分层、活性炭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的脱硫脱硝系统。系统平稳运行后,净化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指标分别为5mg/m3、46mg/m3、8mg/m3,实现了烧结烟气的超低排放。同时,对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措施,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达到国家烟气排放指标要求,太钢针对焦炉烟道和烧结烟气治理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从有利于指标控制、不造成次生污染、功效全面等考虑,科学选择治理方式,焦炉烟气采用NaHCO_3 SDS干法脱硫法,脱硝采用中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法);烧结烟气采用活性碳脱硫脱硝+SCR脱硝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定平  马佩佩  夏松  黎柳升 《烧结球团》2020,45(2):51-55,60
针对日趋严峻的钢铁行业污染问题和日趋严格的排放要求,分析烧结烟气氨法脱硫工艺特点,提出旋流雾化氨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通过构造喷雾切圆旋流场,在湍流-声波-相变复合凝并作用下,有效控制脱硫塔的出口SO_2及粉尘质量浓度。对柳钢110 m~2烧结机脱硫塔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增装湿电除尘器的情况下,当入口烟气流量和温度大幅度波动时,改造后的出口SO_2质量浓度稳定控制在32 mg/m~3以下,出口粉尘质量浓度稳定控制在10 mg/m~3以下。新技术的应用有效脱除了氨法脱硫过程中形成的气溶胶,使烧结烟气氨法脱硫工艺实现了稳定、高效、经济的污染物协同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为推进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烧结烟气脱硫依然是环保治理重点。新建烧结机应配套安装脱硫脱硝设施,现役烧结机加速推进烟气脱硫工程,钢铁行业将全面实施烧结机烟气脱硫。随着我国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应用的逐步推  相似文献   

13.
为达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标准,西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湿式电除尘、石灰—石膏湿法脱硫、低温氧化法脱硝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通过采用加热SCR脱硝、双塔双循环石灰—石膏法脱硫、高压脉冲电源双室四电场+湿式电除尘去除颗粒物、两降一升烟气消白工艺技术,在基准氧含量为16%时,达到了出口烧结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50 mg/m3、二氧化硫浓度≤35 mg/m3、烟尘浓度≤10 mg/m3,实现了烧结过程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河钢邯钢响应国家减排号召,在2#435 m~2烧结机上进行的国内首套逆流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该逆流吸附装置中进行了多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具体包括:脱硫区和脱硝区分离吸附技术、模块叠加技术、模块离线技术、多点喷氨与混匀一体化技术、活性炭静态分拣技术等。烟气净化装置应用后,具有处理烧结烟气150万Nm~3/h的能力,烟气排放指标达到了国家现行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5.
郑琨 《钢铁研究》2016,(2):41-44
依据烧结烟气中SO2和NOx浓度分布特点的研究结论,结合现有热风烧结的研究实践,设计了一种烧结烟气分段式综合处理新工艺。该工艺按烧结烟气中的各污染物分布特点将烧结过程分为4个部分,有选择性地将烧结烟气以不同手段进行分段处理,从而实现将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分段治理工艺与热风烧结生产工艺有机结合的烧结烟气环保减排综合处理。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工艺预计可使烧结脱硫脱硝烟气处理量减少40%~60%,而污染物浓度提高50%左右,同时烟气脱硫、脱硝设施的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分别减少4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烧结烟气污染物脱除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结工序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恶英类(POPs)的主要排放源。其烟气量大、流量波动大和污染物浓度低,脱除难度很大。中国烧结脱硫刚刚起步,高效、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技术还未过关。随着未来中国环保标准越来越严,氮氧化物和二恶英也将是污染控制内容。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污染减排的重点,减排形势日趋严峻。分析了钢铁企业硫素流来源与走向,介绍了石灰-石膏法、氨-硫铵法、海水脱硫法、氧化镁法、循环流化床法、密相干塔法、MEROS法、NID法和活性炭法等几种典型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工艺原理和优缺点,并列举了现有国内外钢铁企业烧结脱硫方法,指出了未来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和脱二恶英的多功能一体化先进技术将是发展方向,同时鼓励副产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阮志勇 《中国冶金》2018,28(5):72-78
铁矿烧结是钢铁行业SO2和NOx的主要排放源,采用氧化- 氨法工艺对铁矿烧结烟气进行协同脱硫脱硝研究。结果表明,预先氧化烧结烟气、提高吸收液中SO2-3初始质量浓度、pH值和增大液气比均有利于提高脱硫率和脱硝率,而烟气温度及烟气中NO质量浓度和SO2质量浓度的升高,均不利于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在适宜的条件下,脱硫率和脱硝率分别达到97.95%和47.54%,烟气被氧化后进行氨法脱硫脱硝,最终脱硝产物为N2和NO-3。  相似文献   

18.
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减排的重点。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烧结烟气脱硫技术及其特点与优势,指出FS-04脱硫塔技术在烧结烟气脱硫排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荣钢在烧结烟气处理的实践经验,通过脱硫、脱硝、湿法静电除尘一体化对烟气进行处理,最终烟气中SO_2排放50 mg/Nm~3,NO_x排放160 mg/Nm~3,粉尘排放10 mg/Nm~3,实现了超低排放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减排烧结烟气污染物,活性焦(炭)干法烧结烟气净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得到了关注.本文介绍了活性焦(炭)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的工程装备、在国内外烧结脱硫脱硝脱二噁英项目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建议.应用和分析表明,活性焦(炭)脱硫技术需进行成本降低和技术完善,值得在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脱硫脱硝脱二噁英(PCDD/F)领域逐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