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等级晒青茶对其制备的普洱熟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影响,通过分筛机械把机采机制晒青茶原料分为三个等级,加工得到A、B和C三个不同等级普洱熟茶,应用茶叶感官审评和代谢组学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B等级的感官审评最优;PCA分析中A明显区别于其余试样;共筛选出的238个差异代谢物中有12个标志性代谢物,除了D-麦芽糖的相对定量是与等级呈负相关,其余都是与等级呈正相关;四类重点物质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相对总量为A(0.053 mg/g)>B(0.007 mg/g)>C(0.006 mg/g),生物碱为A(0.072 mg/g)>B(0.042 mg/g)>C(0.028 mg/g),黄酮及类黄酮为A(0.516 mg/g)>C(0.221 mg/g)>B(0.245 mg/g),儿茶素及其衍生物为A(1.808 mg/g)>B(0.668 mg/g)>C(0.482 mg/g),都是随等级的降低而减少;苯丙氨酸代谢是所有差异代谢物里相关性较强的通路。这些差异代谢物的变化规律可为机采机制晒青茶在后续普洱熟茶加工中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使用云南大叶种茶树制作不同种类的发酵茶德昂酸茶和普洱茶(熟茶)(以下简称“普洱熟茶”)之间的代谢产物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德昂酸茶和普洱熟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发现,德昂酸茶和普洱熟茶虽原料相同但因其加工方式不同,而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显著区分不同发酵工艺茶叶中的代谢产物,共检测出21 类268 种显著性差异代谢产物,占所有代谢物的63.81%,主要包括49 种氨基酸类、39 种脂肪酸、36 种核苷酸类、29 种有机酸、18 种糖类。其中,麦角硫因、3,4-二甲氧基苯乙酸、3-羟基扁桃酸、氯化乙酰胆碱、2-羟基-4-甲基戊酸、米格列醇、L-脯氨酸、4,6-二氧代庚酸、丙二醇、原花青素B2、N-乙酰甘氨酸等差异代谢产物对于不同发酵工艺的茶叶不同滋味品质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贡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德昂酸茶和普洱熟茶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类物质代谢水平具有显著差异,涉及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类代谢相关的通路对不同发酵工艺茶叶的滋味品质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从植物代谢组学角度揭示德昂酸茶和普洱熟茶的代谢产物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及其保健功效。普洱茶经过1000余年的历史演进,至今仍处于上升发展的历史时期。普洱茶原产地在滇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其原料为大叶种乔木型茶树鲜叶,采白海拔1000m以上的山区及坝缘丘陵地带。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普洱茶加工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给普洱茶产品的产地判别提供初步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分析比较了普洱茶三个主产地(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以及普洱市)生产的普洱茶样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普洱茶产品中的茶多酚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水浸出物总量、黄酮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茶色素(茶褐素、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研究发现,普洱茶挥发性成分中的3,4-二甲氧基甲苯、5-甲基-1,2,3-三甲氧基-苯、橙花醇、橙花叔醇、柠檬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亚甲基-丁酸-二甲酯、四氢猕猴桃内酯等在不同产地普洱茶中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可将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样品有效地区分。 相似文献
8.
探究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茶叶代谢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筛选发酵前后茶叶中的显著性差异代谢物,以期揭示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接种紫色红曲霉进行茶叶液态发酵后茶叶代谢物的变化,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发酵前后样品中的显著差异性代谢物。从灭菌原料(R)和发酵样(M9)中共检测到991种代谢物,其中215种发酵后显著上调,主要包括黄嘌呤、山奈酚、氨基苯甲酸、槲皮素、D-甘露醇、顺-11-十八碳烯酸等;464种发酵后显著下调,主要包括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香豆素、O-磷酸胆碱、茶黄素、绿原酸、丁香醛、原花青素等。紫色红曲霉液态发酵后茶汁中代谢物组成和数量同灭菌原料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分析,可为紫色红曲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利用紫色红曲霉发酵进行新型普洱茶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究不同蒸压工艺对普洱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在普洱茶压制环节中设置不蒸压的原始样、蒸汽样、湿闷样、压饼打散样、压饼烘干样5种处理,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蒸压工艺下普洱茶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生茶总抗氧化能力压饼烘干样最大, 显著高于湿闷样0.02 mol/L; 生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湿闷样最高, 显著高于原始样69.05 U/mL; 生茶DPPH自由基清除率湿闷样最高, 显著高于压饼打散样15.75%; 生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湿闷样最高, 显著高于压饼打散样763.49 U/L。熟茶总抗氧化能力压饼烘干样最高, 显著高于原始样0.07 mol/L; 熟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湿闷样最高, 显著高于原始样57.72 U/mL; 熟茶DPPH自由基清除率湿闷样最高, 显著高于原始样34.45%; 熟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压饼烘干样最高, 显著高于压饼打散样1065.65 U/L。结论 经过蒸压工艺中的压饼打散处理后, 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抗氧化活性降低, 蒸汽、湿闷、压饼后烘干处理有利于其抗氧化活性提高, 为普洱茶蒸压工艺的改进和抗氧化活性的提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析比较荡秋千运动对普洱茶茶褐素(theabrownin,TB)在高脂高糖高盐饮食大鼠血清内的代谢组学变化。采用1H-核磁共振(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14 组大鼠的血清进行分析,归属、指认图谱中化合物,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发现其中的差异及规律。结果显示:常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模型组大鼠血清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3-羟基丁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正常对照组(P<0.05),丙氨酸、N-乙酰基-糖蛋白、谷氨酸、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牛磺酸、精氨酸、糖原、甘油相对含量则显著高于常规正常对照组(P<0.05)。荡秋千TB高剂量组大鼠的3-羟基丁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荡秋千MS模型组,而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VLDL)、乳酸、丙氨酸、精氨酸相对含量则显著低于荡秋千MS模型组。与常规正常对照组相比,荡秋千后的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异亮氨酸、3-羟基丁酸相对含量显著提高,而二甲基甘氨酸、精氨酸、糖原、α-葡萄糖相对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与MS模型组相比,荡秋千MS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DL/VLDL、异亮氨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而丙氨酸、乳酸相对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荡秋千可明显降低血清LDL/VLDL相对含量,升高HDL相对含量,促进血糖代谢;荡秋千运动与TB处理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在预防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究普洱茶品质与年份、贮藏地点之间的关系,选用分别贮藏于昆明和广州两地的,贮藏时间在2年~14年的7个普洱生茶和8个普洱熟茶样品,分析其在不同贮藏环境和时间下安全性、理化品质以及感官评价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上普洱茶的贮藏环境安全。广州仓更利于生茶的转化,转化效率高,能够较快达到降低苦涩、提高醇和的效果且整体老茶陈香更为明显,而昆明仓更利于突出普洱生茶甘甜香或单一药香。仓储对普洱生茶香气的影响可能大于原料本身。对普洱熟茶而言,广州仓的转化更快,但若希望长期贮藏且追求老茶的木香、药香等陈香品质则建议贮藏在昆明仓。对于熟茶香气而言,原料比仓储条件的影响更大。贮藏14年内,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的品质都有所提升。该文首次提出普洱茶的品质评价应分为3个维度,包括转化的安全因子、品质因子和转化强度因子,并针对普洱茶的不同的特性将理化指标与其进行初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采摘时期贵定鸟王茶的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方法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采摘时期贵定鸟王茶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测定,利用XCMS软件和METLIN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用SIMCA-P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和差异化合物筛选.结果 茶树样本间分离趋势明显,且春茶和秋茶代谢物差异最大.不同采摘时期鸟王茶之间共筛选出1... 相似文献
15.
对从普洱茶中分离的曲霉、青霉和木霉属真菌进行纯培养,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培养基中洛伐他汀的含量,鉴定普洱茶中真菌合成洛伐他汀的能力。结果显示:曲霉属真菌中1株塔宾曲霉、1株温特曲霉和1株烟曲霉具有合成洛伐他汀的能力,在察氏(CYA)培养基中检测到的洛伐他汀含量分别为(9.59±0.42)、(2.33±0.21)、(2.77±0.13)ng/g;青霉属真菌中只有产黄青霉在CYA培养基上能检测到洛伐他汀的存在,检测含量为(3.36±0.69)ng/g;而从普洱茶中分离到的2株木霉属真菌--棘孢木霉和橘绿木霉均具有合成洛伐他汀的能力,在CYA培养基中检测到的洛伐他汀的含量分别为(4.8±0.17)、(1.47±0.36)ng/g。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初始水分含量、初始pH和翻堆间隔这三个渥堆工艺条件,在实验室规模下进行模拟渥堆正交实验,研究其对普洱茶特征成分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渥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当的初始水分含量和翻堆间隔都有利于以茶多酚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成分的转化和品质的形成,而初始pH对最终品质的影响不大。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佳的渥堆工艺为,初始水分含量应为45%,不调整初始水分pH,翻堆间隔为6d。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种不同的浸提方法与两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制备茶膏,对其进行成分和活性物质的分析,并与市售茶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沸水浸提、真空减压浓缩的茶膏样品,其氨基酸、茶多酚、总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及其他活性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茶氨酸)的含量较其他处理的平均值分别高16.95%、21.96%、24.93%、48.80%、45.31%、63.42%、0.48%、13.52%、38.85%。市售生茶茶膏的营养素、酚类物质及活性成分的含量普遍差异较大。因此,规范茶膏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