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e—Mo非晶态合金电沉积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Fe-Mo非晶态合金电沉积的工艺条件,镀液中各成分的含量及添加剂对镀层成分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获得20μm以上厚度的非晶态Fe-Mo镀层;镀液中Mo^6+/(Mo^6++Fe^2+)比值的提高,电流密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及pH值的提高均使镀层中钼含量增加;其中对钼含量影响最大的是pH值,镀层的钼含量不随电镀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在镀液中加入适量的三乙醇胺、酒石酸钾钠后仍  相似文献   

2.
电沉积Ni-Fe-P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改善Ni-P镀层性能,开发研究了Ni-Fe-P镀层。研究了镀液主要成分和工艺参数对镀层成分、沉积速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Ni-Fe-P镀层中各元素的含量随镀液中相应盐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低pH值和电流密度可适当提高镀层含磷量;高电流密度有利于铁的沉积;提高镀液温度和pH值加快沉积速度,却降低镀层硬度。较高的电流密度可获得较高的沉积速度和镀层硬度。  相似文献   

3.
电沉积Ni—Fe—P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Ni-P镀层性能,开发研究了Ni-Fe-P镀层。研究了镀液主要成分和工艺参数对镀层成分、沉积速度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Ni-Fe-P镀层中各元素的含量随镀液中相应盐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低pH值和电流密度可适当提高镀层含磷量;高电流密度有利于铁的沉积;提高镀液温度和pH值加快沉积速度,却降低镀层硬度。较高的电流密度可获得较高的沉积速度和镀层硬度。  相似文献   

4.
电沉积Ni—Ce—S非晶态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Ni—Ce—S非晶态合金沉积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的S含量随电流密度、镀液的pH值和硫代硫酸钠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与镀液中的氯化钾浓度无关;X射线衍射图说明,当镀层中的S含量超过30%时,镀层为非晶态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当镀层中S含量增加时,镀层的微裂纹减少且变细,当镀层中Ce含量增加时,晶粒会细化。  相似文献   

5.
电镀非晶态Fe—W—P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对电镀Fe-W-P合金的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获得了外观质量良好,硬度介于Fe-P、Fe-W非晶态镀层之间,在pH=3的3%NaCl的中耐恂性与1Cr18Ni9Ti不锈钢相当的非晶态Fe-W-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6.
水溶液中电沉积Ni-Ce-P合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镀与精饰》2000,22(6):1-4
报道了从含有混合配体:柠檬酸和氯化铵,稳定剂H3BO3的水溶液中电沉积出Ni-Ce-P合金镀层。讨论了镀液成分和电镀工艺条件(镀液的pH值、电流密度、温度、搅拌方式、阳极材料等)的选择。采用SEM和XPS对镀层的结构和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镀层是Ni-Ce-P合金。  相似文献   

7.
非晶态镀层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青 《电镀与精饰》1996,18(4):26-28
概述了非晶态镀层的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金属-金属系中Fe-W、Fe-Mo、Ni-W、Ni-Mo、Co-W,金属-半金属系中Ni-P、Co-P、Ni-Mo-P、Ni-W-P、Fe-Ni-Cr-P,Cr-C等非晶态镀层的组成,结构,特性等。  相似文献   

8.
非晶态镀层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非晶态镀层的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金属--金属系中Fe-W、Fe-Mo、Ni-Mo、Co-W,金属-半金属系中Ni-P、Co-P、Ni-Mo-P、Fe-Ni-Cr-P、Cr-C等非晶态镀层的组成、结构、特性等。  相似文献   

9.
Zn-Fe-P合金镀层中磷、铁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制的析磷助剂EA-P作为Zn-Fe-P合金镀层中的磷源,研究了Zn-Fe-P合金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中磷、铁含量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到磷、铁含量分另为0.6%左右和0.4%Zn-Fe-P合金镀层。腐蚀试验证明,经银白色钝化后的Zn-Fe-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是Zn-Fe合金镀层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钡铁氧体微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及其产物的Mossbauer分析。实验表明,均匀六角片状钡铁氧体微粒的形成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影响钡铁氧体的形成和特性的关键因素是Ba离子的浓度和溶液的pH值。X-射线衍射证实,Ba离子的浓度为0.01 ̄0.50mol/dm^3、pH值在6.6 ̄7.2范围内、反应温度取80 ̄90℃时获得的产物均为均匀的六角片状钡铁氧体(BaFe12O19),用Mossb  相似文献   

11.
(Fe—Ni)—MoS2自润滑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酸性氯化物电解液中进行了MoS2微粒与铁、镍共沉积的试验,确定了制备(Fe-Ni)-MoS2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所得到的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镍合金镀层中弥散分布着6.41wt%的MoS2微粒后,与Fe-Ni合金镀层,45^#淬火钢和球墨铸铁相比,其摩擦系数和损率显著降低,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Fe—P非晶态合金电镀膜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直流电镀得到的Fe-P非晶态合金镀层脆性大。本工作研究了使用交、直流迭加电流和周期换向电流进行电镀时,电流参数对Fe-P非晶态合金镀层脆性的影响,以及在镀液中加入添加剂时镀层脆性的变化。试验表明,选择合适的迭加电流及周期换向电流参数可以使Fe-P非晶态合金镀层的韧性得到改善;糖精对改善Fe-P非晶态合金镀层的韧性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电镀Ni-Mo合金阴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一种电镀法制备Ni-Mo合金活性阴极的配方与工艺条件。该阴极在30C,8mol/lNaOH溶液中电流密度为0.2A/cm ̄2时析氢电位为-1.12V(vsHg/HgO)。详细讨论了镀液组份、pH值、温度及电流密度等因素对Ni-Mo合金阴极析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Co—W—P三元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镀液中各组分及pH值与镀层中钨、磷含量的关系,获得Co73W16P11合金镀支,并通过人工汗液浸泡试验比较了Co-W-P合金镀层与不锈钢、Co-P、Ni-W-P、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联氨化学镀液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联氨化学镀工艺所获得的镀层纯度很高,不含P、B等非金属元素,不存在还原剂的氧化产物累积,近年来在许多合适和特定场合应用时受到人们重视。总结了联氨化学镀类型,其中包括化学镀Ni、Pt、Pd、Cu、Ni-Mo、Ni-Co、Ni-Fe及Ni-Sn-W等多种镀液,提供了这些镀液的组成、工艺条件。并介绍了联氨的还原性质、获得的一些镀层特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6.
(Zn-Co)-TiO2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微酸性氯化物体系中(Zn-Co)-TiO2复合电镀的工艺,探讨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中Co及TiO2含量的影响,得到了(Zn-Co)-TiO2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并对(Zn-Co)-Ti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考察,与Zn-Co合金镀层和锌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枪黑色锡镍合金镀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对枪黑色Sn-Ni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镀液中金属比可获得高锡、中锡和低锡且颜色不同的合金镀层。添加剂XSN-2浓度、pH值,温度和电流密度变化使锡含量有规律地变化。镀层的耐磨性和抗变色性不仅与锡含量有关,也与镀层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昭  胡滢 《上海电镀》1998,(4):40-41
本文首次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Zn-Fe-P合金镀层中的铁的含量。镀导台Fe^3+的加标回收率处于90 ̄105%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定化细胞分离L-苹果酸生产中残留富马酸并将其转化成L-天门冬氨酸的新方法。对生成L-天门冬氨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L-苹果酸反应液pH调至8~9,L-天门冬氨酸添加量为6~8g/L,碳酸铵加量为15~20g/L,Mg ̄(2+)、Mn ̄(2+)、Ca ̄(2+)等二价阳离子加量为1mmol/L时,固定化细胞可将L-苹果酸反应液中残留的20%左右的富马酸几乎全部转化成L-天门冬氨酸,且L-苹果酸含量的损失小于5%。  相似文献   

20.
Ni—Fe—P/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获得的Ni-Fe-P/Al2O3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及其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随Al2O3复合量,镀液中NaH2PO2·H2O浓度,电流密度以及施镀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在改变工艺参数的过程中,复合镀层显微硬度比Ni-Fe-P电沉积层平均高约Hv100 ̄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