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生态制剂可分成三大类:益生菌、益生元与合生素。益生菌是指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生产用益生菌菌种应符合的条件是菌种必须具有存活能力并能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
《医药化工》2006,(7):38-39
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以适当剂量服用时对宿主(人或动物)健康有益的活体微生物制剂”,这一概念是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定义的.现全球已有数百种舍益生茵的食物和食品添加剂在市场流通,它们分别被标榜上了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如改善便秘、缓解疲劳和调节血脂等.许多传统的食物,如发酵茶、酸奶等也被普遍认为具有改善消化不良,甚至偏头痛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定植于动物肠道、生殖系统内,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刺激机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用抗生素防治海参疾病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益生菌在防治其他动物疾病方面的优势,对益生菌在海参免疫的影响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补充畜禽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抗病性、提高代谢以及饲料的吸收利用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等多重作用,微生态制剂因具有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在饲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微生态制剂的专利申请的技术发展、申请地区和申请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微生态制剂的转化应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杨朝初  董涛  毕勤成  张玉龙 《化工学报》2007,58(11):2770-2775
通过对微机电系统微流体器件中气泡生长实验结果的分析,考虑加热元表面液体微层的作用,将微气泡生长分为晶核形成、球形气泡、受侧壁挤压的气泡、沿微通道生长的气泡4个阶段,建立了矩形微通道内微气泡控制生长物理模型;采用Level Set Method模拟了矩形微通道内微气泡控制生长过程,获得了微气泡生长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气泡初期生长速率较快,后期由于凝结率增大使生长速率减缓;液体温度、微通道宽度、微加热元宽度、加热电压等均对气泡生长始点和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用传统方法制备微球粒径不均的缺点,实验使用自制的膜乳化装置,通过膜乳化法制备粒径在12~20μm、单分散系数小于20%的聚苯乙烯多孔微球.使用扫描电镜考察多孔微球的表面形貌及孔径.结果表明:膜孔径是影响微球粒径的决定性因素;适当的膜乳化压力、乳化剂和分散剂浓度是生产粒径均一微球的重要条件;在致孔剂DBP质量分数为20%时,微球的平均孔径为0.12μm.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和幼龄动物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全世界每年因感染RV而死亡的婴幼儿约为21. 5万人,目前尚无抗RV特效药。研究表明,益生菌作为对宿主有益的一类微生物,可缓解由RV引起的腹泻,并可通过下调A20表达、降低TLR3诱导的小肠损伤和上调细胞因子表达等,提高机体抗RV免疫状态。本文对益生菌在抗RV感染及其对宿主免疫调节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为RV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离子交换微碱化处理发电机内冷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子交换微碱化技术处理发电机内冷水,将内冷水中微量溶解的中性盐Cu(HCO3)2转化为Na0H,调节溶液成微碱性,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铜导线的腐蚀。现场旁路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小交换柱内填装等工作交换容量的钠型、氢氧型离子交换树脂后,能将Cu^2 平均质量浓度为371.0μg/L的微酸性内冷水转变成几乎不含Cu^2 的微碱性水,出水pH的变化范围为7.60~8.95。离子交换柱之前和之后的铜试片试验结果显示:交换柱前的内冷水具有腐蚀性.而经交换柱处理后的内冷水具有抑制铜导线腐蚀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是化工生产最典型的多尺度动态过程之一,针对该类过程的精准控制是化工研究的难点与重点。近年来,伴随机械微加工与流体微量输运技术的快速兴起,基于微米尺度作用的微化工技术在液液分散与液滴生成的调控中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成为化工研究的前沿方向。本文针对近年来在微分散基本规律、微分散动态界面现象与微分散标准颗粒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围绕微分散基本规律,介绍了微尺度液滴破碎的主导作用力、液液微分散流型及微分散数值模拟方法;围绕微分散动态界面现象,分析了动态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围绕微分散标准颗粒制备,简述了微分散颗粒制备的主流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同时,针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橡塑化工时代》2006,18(2):17-17
纳米碳酸钙是目前可以实现产业化的为数不多的纳米材料之一.可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塑料等产业以及其它轻工业如化妆品、牙青等行业。湖南大学日前成功研制出微乳法生产纳米碳酸钙新工艺。与目前的超重力法生产工艺相比,微乳法工艺具有生产设备投瓷小、流程短、操作简单:能耗低,成本低;无需高温、高压,生产安全等特点,属无毒、无“三废”的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铸铁屑和焦炭共同构成的微电解反应柱处理染料废水。其机理是氧化还原作用、过滤吸附作用、絮凝作用、电附集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铁屑微电解反应柱的最佳工艺条件:pH=3.0~4.0,停留时间为50min;Fe:C=3:1~4:1(重量比)。处理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达90%以上,当进水CODcr=4000mg·1 ̄(-1)时,CODcr去除率达35%以上。该方法简便易行,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反应柱易再生,是一良好的染料废水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化工中间体》2006,(7):32-33
纳米色料的制备及应用;亚氨基二乙酸的生产与应用;微反应器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高纯乙酰氯生产工艺的改进;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共聚物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酶催化选择性脱酰作用在糖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有机硅耐高温涂料的研究;[编按]  相似文献   

13.
超微粒子聚合物胶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妍  韩林登 《化工时刊》2003,17(12):20-22
超微粒子聚合物胶乳的两种主要的合成方法: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需要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微乳液聚合是一种新的聚合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研究者们主要从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聚合物的表征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本文还简单介绍了微乳液聚合的研究热点、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超微粒子聚合物胶乳本身具有的优异性能,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通过微乳液聚合得到的超微粒子聚合物胶乳,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种子微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聚苯丙微乳液,通过研究颗粒大小、水分挥发、成膜温度对乳液成膜过程的影响,发现:聚合物变形力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水在乳液的成膜过程中起了增塑剂的作用,粒径越小,水的塑化程度越大。成膜温度并非越高越好,否则分子链在空间构象上的物理缠绕程度减小,形成涂膜抵抗外力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周迟骏周洁  赵东霞 《化工进展》2005,24(9):1029-1032,1036
以双偶氮染料直接翠蓝的微电解脱色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曝气微电解氧化脱色的工艺,解决还原脱色产生芳香胺的二次污染风险。实验结果显示:pH值控制在8.5,铁屑与活性炭之比为2:1,水/气=1:20,停留时间为8h时反应脱色率达到98.6%;CODc,的去除率为52.9%;BOD5/CODc,值提高32.0%;没有观察到有填料结块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皮肤微生态理论盛行,很多化妆品工程师都致力于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最常见的就是在化妆品中添加益生菌和益生菌发酵液,来增强皮肤微生态稳定性.尽管如此,由于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菌群复杂庞大,使用化妆品前后皮肤表面微生物的变化很难被完全解释清楚.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普及为分析皮肤微生态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具有空壳结构的壳聚糖微球。利用静电引力对二甲酚橙的进行吸附研究。通过分光光度法探讨了溶液初始DH值、吸附时间、二甲酚橙的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的用量及其粒径大小对二甲酚橙的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H值为4.90及常温下,二甲酚橙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2mg/L时,可达到吸附平衡,此时的吸附剂用量为0.03g/100mL,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h,吸附率可高达93.6%。结果表明,此微球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平衡时间快,并且具有一定的重复利用的性能,是一类很值得开发的新型吸附分离材料。  相似文献   

18.
空心玻璃微球化学镀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先偶联、再活化的前处理工艺;分别考察了1.6、2.4、3.2、4.0、4.8g的5种装载量时磁性微球的形貌;对前处理过的微球进行化学镀镍得到镍包覆空心玻璃微球,分别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镍镀层的形貌结构、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偶联处理有助于空心玻璃微球在活化过程中吸附钯,使活化微球中钯的摩尔分数从0提高到0.1053%。控制装载量为2.4~4.0g/L,可以得到包覆完整、均匀的镍镀层;镀层的主要成分是Ni,其摩尔分数为98.2174%;镀层Ni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与单质镍相似.  相似文献   

19.
对适合于长江上游水的管式微滤膜进行了选择性试验,探讨了适合膜的清洗方法以及在不同条件下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如果原水无任何预处理,0.2~0.9μm孔径微滤膜更适合净化长江上游重庆段原水,且气、水清洗效果优于单独水反洗;若NaOH溶液浓度高于0.01mol/L、HCI溶液浓度高于0.0079mol/L时,膜通量能得到较好恢复;工况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设备能够保证出水水质稳定,同时只要后续工况能够恢复正常,也能保持较好的产水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气液微反应器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操作灵活,易于装卸和运输的特点,是作为实现过程强化、满足绿色化工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对各种新型气液微反应器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气液微反应器内流动特性和传质特性,最后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