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em),是黑曲霉群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菌株。而黑曲霉1号是本实验室工作人员诱变黑曲霉6号得到的一株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酶活较高的菌株。本实验对黑曲霉1号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培养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主要酶系——蛋白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木浆糖酶、β-葡浆糖酶和果胶酶进行了酶系分析、活性测定和最佳产酶条件的分析,为在酱油和食醋酿造应用试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羧肽酶活力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1株高产羧肽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1-6固态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出重要影响因子:麸皮添加量、水分含量和接种量,通过最陡爬坡试验获得重要影响因子的峰值范围,最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响应面分析对重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H1-6的最优产酶培养条件为:麸皮添加量36%、豆粕添加量50%、NaCl添加量10%、pH值为6.0、含水量56.6%,接种量1.3%。在此优化条件下,固态发酵羧肽酶的酶活力达到938.33 mU/g。将该羧肽酶粗酶液添加到酱油酿造中,能有效提高酱油中氨基态氮的含量(达到1.38 g/100 mL),进而提高其鲜味。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As3.951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对该菌株进行诱变,选育一株高酶 活力诱变菌株ZA189。 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As3.951相比,诱变菌株ZA189制曲获得的成曲中,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及谷氨酰胺酶活 力均有所提高,分别为3 210.21 U/g、480.29 U/g、3.48 U/g(以干基计),同时,诱变菌株ZA189的成曲中孢子数减少,原料消耗率降低; 发酵原油中氨基酸态氮、全氮、还原糖、谷氨酸含量均提高,分别为1.16 g/100 mL、1.94 g/100 mL、11.05 g/100 mL、13.69 g/kg;原油味 道更浓郁,色泽更鲜明,具备酱香浓郁、鲜甜突出、滋味醇厚持久的特征。 该菌株的选育对酿造酱油品质的提升具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5.
6.
通过对采用3.042米曲霉和AS 3.350黑曲霉混合发酵酿制酱油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80%沪酿米曲霉和20%AS 3.350黑曲霉混合发酵可使成品酱油中的谷氨酸含量提高30%,原料全氮利用率及氨基酸生成率也有所提高,而且色香味也均比单一米曲霉制曲发酵的酱油好. 相似文献
7.
8.
为达到提高原料利用率,改善酱油风味的目的,用黑曲霉、米曲霉按照不同的比例接种后对酱油制曲的方法采用混合菌种制曲技术可以使多菌共生酶系互补.实验结果表明当黑曲霉和米曲霉接种比例为3:17,酱油成品氨基酸态氮生成率比使用单一米曲霉提高13.46%,还原糖含量也明显提高.故在此模式基础上能确定最佳生产工艺,采用此方法规模化生产将会提升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风味、质量和出品率. 相似文献
9.
酶制剂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酱油酿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酶。淀粉酶是时酿造酱油生产中淀粉质原料进行作用,形成酱油中还原糖,糊精等成分,增强酱油固型物以及提供酒精发酵、有机酸发酵的原料成分。蛋白酶是将大豆蛋白质水解成低分子蛋白胨、朊、多肽及氨基酸,使酱油含有多肽和氨基酸,成为营养丰富含有鲜味的调味品。纤维素酶是水解纤维素使之变成葡萄糖,同时纤维素酶具有对植物细胞壁的溶解破坏作用,使植物细胞中内含物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添加这几种酶,明显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改善了酱油风味。酶制剂应用技术在酿造酱油生产中将得到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酱油试生产中种曲出现异常,通过对细菌数检验,典型菌落的菌株分离鉴定,控制方法试验,判定为主要是被新生产环境中的粘质沙雷氏菌污染所致,并总结出生产中有效防止杂菌污染的预防措施。应用于生产后,提高了种曲纯度,解决了种曲细菌数严重超标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详细叙述了目前生产酱油的各阶段的主要设备,并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对常用设备作了利弊分析,对各种设备的物料平衡及布局提出了参考意见,提出应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选择经济、合理、实用的设备或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同时对灭菌、后处理技术、产品包装、电子技术的应用的也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