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基于现有生态本底评价方法仅 针对现状、无法定量分析建设行为与建成后 生态状况关联度的事实,构建密集建设区生 态状况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对规划建设方案 实施后的生态本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预 测,逻辑如下:通过对既定空间形态下的典型 建成空间进行生态功能评价,获得相应建设 模式的生态状况代表性数据,将之赋予同类 型规划用地,获得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模 拟图。该方法操作的关键有三:一、理清建设 管控指标与建成环境空间形态的关系,提炼 典型空间形态;二、确立密集建设环境的生 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三、构建生态本底评 分操作规则。研究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 像和实地情况,归纳了基于建设分区管控体系 的10类典型空间形态;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 次分析法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层 典型抽样调查,评定不同空间形态的生态本底质量状况阈值,并将之赋予各个地块,生成中心城 区生态本底状况模拟图。实证表明:该方法能从整体层面判断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状况;也可 依托控规模拟规划建设方案的未来生态本底状况发现生态空间构建和建设控制的生态关键,优 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健康河流"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将其作为评价河流生态状况的标准和工具,初步建立了包括水、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在内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对国内外水系规划的研究综述和广州万亩果园现状水系存在问题的分析,从结构、水量、水质、水域功能、堤岸、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规划探索,为城市水系规划提供了一种兼具生态与社会经济价值的规划思路与策略,实现人水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明  孙江宏 《华中建筑》2013,(12):83-86
在全球对公共安全高度关注之下,城市生态安全公园规划逐渐成为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生态安全公园规划的实践层出不穷,其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生态安全公园规划中的矛盾问题具有普遍性,需要处理好各类生态问题,如公园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公园生态性与景观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需要重点解决。可拓学是解决矛盾问题的一门原创性学科,可以弥补解决矛盾问题的不足.因此.基于可拓方法进行城市生态安全公园规划策略研究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论文首先对城市生态安全公园概念进行界定与探讨,指出常规设计理论用于解决生态安全公园规划矛盾问题的不足,然后基于可拓学方法,从大量的生态安全公园规划问题入手,采取可拓分析与变换等手段,得出较好的规划策略,为生态安全公园规划方案制定与编制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4.
"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是风景园林学的二级学科方向之一,该文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的发展历程及其内涵界定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的体系构建进行分析,根据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理论,将其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三个层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主要运用了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原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它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领域及理论基础,是一门空间规划学科。通过对"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二级学科方向的定位,有助于未来对该学科方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环境恶化与生态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资源开发利用及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客观地认识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政府部门合理制订区域规划和经济发展方针,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建华  杨淑梅 《中国园林》2012,28(12):74-78
生态适宜性评价是风景区场地分析的重要手段和生态规划的重要依据。以重庆红池坝景区为研究区域,以景区核心景观—中山草甸的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为目标,选取植被现状、坡度、用地现状、高程及土壤水分状况5个评价因子,采用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将景区用地分为4类,即:草甸景观保护区、草甸景观游憩区、草甸景观缓冲区、草甸景观背景林区。并对4类用地从保护、恢复与利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国内产业集聚区规划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从规划层面上看如何使规划更趋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是规划设计人员应加强研究的方面,而生态规划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对国内外与产业集聚区规划相关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理论思潮.研究选定新县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区域,结合生态安全相关理论,应用生态足迹法与生态承载力平衡模型技术,对研究区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是新县生态安全处在中等安全水平上,相对不稳定.在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展开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及生态安全实施策略,以期达到产业集聚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可为其他产业集聚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光宇先生是我国山地城市学与 生态城市研究的开拓者,在山地城市生态规 划理论与方法研究领域有着极深造诣,其 学术思想对现实山地城乡规划具有极高的 借鉴与指导价值。山地城市生态系统较平原 城市具有更高的环境多样性、系统敏感性与 功能复合性。文章从回顾黄光宇先生对山 地城市环境问题及生态特征的基础认知与 研究入手,尝试从自然资源综合评定与生态 环境保护、山地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塑造,山 地脆弱生态系统管治三个方面,解读黄先生 针对山地生态特征的城乡适应性规划思路 与技术方法。结合相关规划案例,文章进一 步阐释了相关规划规划思想的落地应用:地 方营建与适应性规划、整体格局导引局域 规划、建设与非建设空间共轭规划控制。通 过黄先生相关学术思想回顾,希冀同行展开 更多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规划工作者将城市生态廊道引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以期有效地控制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城市生态保护利益与地方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合适的规划策略,对生态廊道内的各项建设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和引导是规划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文以武汉市牛山湖北部生态廊道研究为例,通过生态研究、产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探讨生态廊道的规划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生态基础设施概念的起源、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综述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在生态基础设施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该研究团队将生态基础设旋定义为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能持续地获得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提出“反规划”理论是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途径,景观安全格局是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的主要方法。介绍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完成的相关案例,涉及全国、城市和场地等多个尺度: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研究与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化遗产研究等相关研究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崔雪刚 《山西建筑》2012,38(15):31-32
以山西省沁源县东盛煤矿的总体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对东盛煤矿的基地现状和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结合矿区的山地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从而为煤矿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12.
山·水·林·城——伊春市中心城新区南区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与自然"的生态规划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山水林城"为核心,通过对现有原生态自然环境的挖掘、保护、利用与激活,体现了依山、理水、绕林和围城的共生理念。项目对规划用地内的山、水、林三个自然要素条件作出积极回应的同时,有机生成了具有独特地域个性的新城区。项目探索了中小城市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自己特色这一现实性问题,指出了自然要素、地域形象和小城尺度是形成该区域整体风格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大地震”受灾城镇重建规划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中所造成的巨大灾害,让我们反思以往规划选址与城镇发展过程中忽视地质状况、自然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容量等问题.在灾后重建中必须以城镇的生态安全为本,审慎评价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科学确定生态承载力;根据生态容量,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交通系统;建构合理的城镇、村庄体系,从而达到提高灾后重建效率的目标;在物质空间规划层面,应保证城镇内部的安全,提升城镇应对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景观体验的角度,探讨滨水工业遗产体验方式的演变,及其对景观设计手法的影响。基于历史研究、类型学和案例比较的方法,提出滨水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景观的演进有3个阶段:布景-在场-共享。布景式的如画"景观"与在场式的体验"观景",是滨水工业遗产景观体验中相互交织的2条重要线索。进入信息时代,虚实交互的"共享"成为滨水工业遗产新的体验方式,改变了空间认知、组织和形式的塑造。通过对景观体验演化的技术驱动、价值转换和空间特征进行剖析,为设计师在处理滨水工业遗产景观体验方式和景观设计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贺妍  吴雷  雷振东 《中国园林》2021,37(7):89-94
法国空间规划极其重视景观生态环境营建,通过长期系统地开展国土空间的规划与治理,塑造了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与良好的多样景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莱斯帕尔镇《地方城市规划》为例,概要介绍了法国市镇空间规划的成果构成,全面总结了该市镇规划从基础研究到规划成果再到成果修正中,包含的景观格局构建、景观更新、生境营建、自然资源利用、空...  相似文献   

16.
许晓青  金云峰  钟乐 《风景园林》2021,28(12):58-62
声景作为自然资源对于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保护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地声环境须合理管理与利用。中国现有声环境研究集中于建成环境,尚未深入研究保护地声环境的规划管理途径。参考国际先进声景规划管理经验,以时空分布特征为切入点研究了美国与欧洲国家相关案例,并以云南大山包自然保护区为实际案例提出规划管理建议。研究基于现状声景特征,通过时空手段调控保护区声环境的方法,首次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地声环境相应管理指标与阈值。研究可对自然保护地声环境管理起到借鉴作用,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具有生态保护价值区域的声环境标准制定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区赋权视角的乡村社区生态规 划模式,可为乡村产业复兴和生态保护提供有 效可行的路径。以远郊乡村作为研究对象, 从人地关系、组织管理和社会人文三方面分 析乡村社区主体特征,探讨乡村社区生态规 划的实施路径,进而提出乡村社区生态规划 的关键策略:通过社区赋权可以达成环境共 识,通过社会协作可以形成乡村生态空间的 地方性规制;根植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乡村产 业,可以形成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 构建遵循自然过程的适应性结构,有助于形 成健康安全的聚落空间载体;乡村社区精神 空间及仪式性活动有利于增强社区归属感, 提升社区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以自然生态因子评价分析为基础,提出规划设计应突出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理念,体现设计与自然结合,与环境协调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景观保护设计(Landscape Conservation Design,LCD)是一种动态性的景观保护方法。该方法以保护生物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和空间保护规划软件,识别出场地中对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关键意义的区域和廊道。LCD的结果可以为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的决策者提供基于科学的空间保护策略依据。在中国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在未来城市的建设中,景观保护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将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规划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以美国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局(U.S Fish&Wildlife Conservation Service,USFWS)与佛罗里达大学景观保护规划中心合作完成的佛罗里达州西南部景观保护设计项目为例,从数据基础、研究方法以及规划结果等方面来对景观保护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景观保护设计理念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