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为一起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煮田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者32人,潜估期5-30分钟。临床症状以口唇青紫、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腹疼为主。食用田螺量与发病时间呈负相关,与中毒症状呈正相关。针对目前个体饮食摊贩的食品卫生现状,提出一些监督管理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学校一起疑似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疫情报告,经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以及采集该校剩余食物等样品检测,判定本次食物中毒为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本次食物中毒者为某学校32名食堂员工,其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呕吐、恶心、青紫、心悸、乏力为主,经亚甲蓝、维生素C、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2天后中毒者全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本次食物中毒警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完善和健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不断增强食堂员工健康知识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  相似文献   

5.
在1998年9月,在南京地区发生一起较为罕见的食物中毒事件。由于临床症状比较典型,被诊断为肉毒毒素中毒,经实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可疑的剩余菜肴,经处理后,做对小鼠的毒力测定试验,其LD50为4个单位,经胰酶处理毒性无明显提高,加热处理则毒性丧失,表明毒素不耐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本次事件的调查,及时查明中毒原因,以总结经验,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开展现场调查,对可疑植物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 9人中有8人发病,罹患率88.89%,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头晕、腹痛为主。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发,5月16日早餐为可疑餐次,山野菜为可疑食物。结论本次中毒事件为一起因误食野生有毒植物——藜芦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15年发生的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其中毒原因及毒素类别。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患者血液、剩余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后,综合判断本次食物中毒原因。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为家庭聚集性食物中毒,暴露人数6人,全部发病并且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的食用有毒蘑菇后多脏器损害型症状,剩余食物蘑菇汤和菌体中均检出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两种毒素,但患者血液由于血液灌流后未检出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为防范该类事件再次发生,应做好宣传教育,告知群众不采不食野生蘑菇,若发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情况及时就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1976年10月1日我市西河砖瓦厂职工医院门诊部发现,从上午九时左右起,陆线有呕吐病人就诊,到中午已发生20例,病人不断发生。疑为食物中毒。情况发生后,医院党支部和厂党委都十分重视,一方面立即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抢救治疗,一面及时派人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了疫情。我站于10月1日中午12时接获疫情报告后,立即派出了食品卫生、防疫和检验人员到达现场,和该院同志一起进行了调查处理。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引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有毒物质及其含量,为食物中毒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及NY/T 584—2002《西瓜(含无子西瓜)》行业标准,采用多种方法对基层疾控中心送检的 3份可疑西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分别在送检的3份西瓜样品中检测出高浓度的涕灭威及其氧类似物(亚砜、砜)。结论 本次学生食物中毒由涕灭威引起。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 对一起因食物化学反应误判为食物中毒的事件进行调查, 以期对临床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提供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根据事件现场调查, 设计同等过程实验, 将相同的酸菜和面块混合, 用不同材质锅加热制成酸菜面块汤;把茶叶用开水泡成茶水, 分别加入不同的锅内, 进行实验室检验。结果 用铁锅加热制作的汤颜色变黑, 其他的不变色, 即酸菜中的铁与茶叶中的鞣酸生成鞣酸铁沉淀, 并导致人体口唇、牙齿、舌苔发黑, 引起胃部不适和烧灼感。结论 此次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实质上是属于鞣酸铁引起的食物中毒误判。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9日,广东省肇庆市发生数百人食物中毒,经调查证实是由于食用油中掺入矿物油所致,经各级卫生部门采取有力的措施及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680多名病人陆续康复,无死亡病例。在当地政府及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引发中毒的“豆油”的来源及去向均查明并全部追回,事态得到了控制,无新病例出现。1 中毒情况11 中毒经过及临床症状 1999年8月6日起,肇庆市端州区昆庆毛绒厂部分工人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经自行服药症状未能缓解,至8月9日上午,腹痛腹泻病人逐渐增多,引起厂方重视,症状较重病人被陆续送到区内的黄岗人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5.
溶藻弧菌引起暴发型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 ,对分离的可疑菌进行了培养、鉴定、动物毒力实验及ST毒素测定 ,结果显示分离菌为溶藻弧菌 ,该菌对小白鼠的LD50 为 3× 10 7CFU g鼠体重 ,存在ST毒素 ,证明这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为溶藻弧菌。  相似文献   

16.
17.
2000年7月9日,烟台市牟平区某宾馆发生一起高考学生因炊具交叉污染由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发生后各有关部门反应积极,把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点,高考学生能参加考试,发生事故的宾馆也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此次事故,给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笔者把此次事故所引起的思考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波及范围和原因,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收集可疑餐次就餐食物及发病情况,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分析就餐食物与发病的关联性,现场勘查和访谈了解可疑食物的制作过程、原料来源等。同时采集病例血液、尿液、剩余食物等进行检测。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7例病例(罹患率87.50%)。临床表现以头晕(71.43%)、恶心(42.86%)、眼睑下垂(42.86%)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为主。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平均潜伏期为64.20 min(范围:20~130 min)。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食用鸭汤与发病的AR为1,食用鸭汤与发病有统计学关联,且鸭汤进食量与临床分级呈现正相关(Spearman检验,rs=0.96,P<0.05);在剩余鸭汤中检出了钩吻素甲。结论:该事件是一起误食含有“钩吻素甲”的鸭汤引起的聚集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餐次为2月28日晚餐,致病食物为中草药炖鸭汤,毒素为钩吻素甲,中毒原因可能是患者所购“纸皮藤”中混入钩吻的根茎。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9日,一熟肉摊贩销售的猪肉引起10人食物中毒,潜伏期5~25h,主要症状为腹痛(10人),腹泻(8人),发热(8人),恶心(8人),从销售剩余食物和病人剩余食物及病人的大便中检出布坦坦沙门氏菌,病人(6人)发病初期血清布坦坦沙门氏菌抗体滴度均为1:20。发病2周后2人1:80,4人1:320和1人1:640。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鉴定结果,依照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确定这是一起布坦坦沙门氏菌的食物中毒,这起食物中毒提示必须加强食品零售摊贩的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一起灭多威污染饮料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3月26日16时,辽宁省某村4名青年村民在本村小卖店购买4瓶“冰啤”饲料,当场开瓶饮用,2~10min后4人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大汗,头部紧束感,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其中1人病情较重,出现肌束震颤,四肢发麻,视物模糊,血压上升,语言不清等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确认为急性灭多威(methomyl)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