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有不少的人因健康、美容、减肥、宗教信仰或环保的原因,逐渐开始素食。素食指饮食中只有或主要是植物性食物。从概念上,素食分3种:一是“素素食”,即“严格素食”、“纯粹素食”,是指饮食中只有植物性食物,摈弃动物性食物,包括肉、家  相似文献   

2.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8-19
在我的想象当中.素食无非是青菜豆腐之类.素食餐厅的菜价自然也不会贵到哪去。但乍一打听.才知道去素食餐厅吃素食属于中高档消费,而且很讲究品位.一般的工薪阶层顶多是去尝尝鲜。冒冒然采访了京城的几家素食餐厅之后.笔者又多了几分新感受:每家素食餐厅都有鲜明的特色,每家又都在“阳春白雪”的文化与经营中寻找着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类型的餐厅相比,素食餐厅的成功格外艰难一些,概因其受众相比其他经营正餐的餐厅来说要少很多。素食餐厅怎么开下去,怎么开成功,不妨吸取—下此类餐厅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4.
当日历翻到11月1日,这让我们想起这一天是全世界素食崇尚者的节日——素食节。同时,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素食的课题了。因为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人在崇尚素食这种特殊的饮食营养方式。素食者根据自己的信念,不吃那些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活物”,而特别崇尚于蔬菜和水果,当然还有属于植物性食物的各种谷物。他们认为自己的习惯与嗜好很健康,  相似文献   

5.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潮流下,素食渐渐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有朋友向我特别推荐了一家位于北京亚运村附近新开业的素食餐厅——“素尚健康素食”。其每道菜都是素料、素味、素名、素形,让来这里就餐的人们的心境清静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自古以来,祖图医学就主张食物买多样化和基本食素。据调查,我国长寿老人的食谱,其主食多为玉米、麦等谷物,副食多为豆制品、蔬菜、水果,辅以少量家禽野味。素食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糖、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它们对推迟衰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增进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蔬菜、水果为碱性食物,人们通常摄入酸性食物较多,所以易引起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有损健康。素食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多吃素食并不等于不吃荤食,合理的饮食调理应该做到“素为基础,荤素并用“,方能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成都市5家素食餐厅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70道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胃小菜11道、热菜20道、主食14道、素汤25道。比较不同类型菜品的标准化工艺流程及主辅料、调味料的具体配方,分析菜品中食盐含量的规律变化及影响因素。菜品中食盐含量主要通过氯化钠的含量进行测定,而菜品中的食盐含量主要由食材本身和添加的调味品决定,文章主要针对加工制作过程中添加食盐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素食餐厅在经营过程中更加强调菜品食物的营养健康,饮食消费过程中突出养生的概念,通过对素食菜肴中食盐使用量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探析素食菜肴中食盐用量与心血管、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关系,从而改善素食餐厅经营中的产品设计,优化素食餐厅的产品结构,提升餐厅在餐饮市场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气候正在变暖的当今,很多环保主义人士提倡素食,来减轻人类给地球带来的负担.彼岸一爱之素素食餐厅刘杰、张海燕夫妇,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他们与友人创办素食餐厅,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让美食者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爱上素食.  相似文献   

9.
素食保健     
任湘 《烹调知识》2011,(5):17-17
古人对素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清代袁枚写了《随园食单》,在“素食单”和“小菜单”中列有80余种蔬素菜品的制作方法,日:“菜有草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袁枚是提倡荤素结合的人,但似乎还是主张多用素食。清末还有一位佛教徒叫薛宝辰,撰有《素食说略》一书,记述了当时流行的170余种素食的制作方法。他是一位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反对杀生,反对食荤,他认为肉食者都是昏庸之徒,而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无不都以淡泊明其心志。  相似文献   

10.
素食“vegetarian”源来自拉丁文的vega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鲜的,生气蓬勃的”。素食宜示着一种有益身心健康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5):4-45
素食馆相对于庞大的餐饮业来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北京市三万多家餐饮企业中,素食馆只有二十多家,上海也有二十家左右。但素食馆的经营思路与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和荤菜馆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在今天“顾客就是上帝”的呼声中,素食馆却依然保持自己的信仰和经营理念,如很多素食馆坚持无烟、无酒、无蛋、无肉等四无主义。  相似文献   

12.
素食能够长寿吗?宋广年近来国内外养生学家研究,对素食长寿说予以否定,提出以偏重素食的动植物饮食混吃,使营养全面,才是养生益寿之道。其理由如下:一、人体蛋白质是一切细胞组成的主要成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的摄入是从食物中来,但动物蛋白食物含必...  相似文献   

13.
素食分严格素食和部分素食。部分素食可以进食一些动物性食物的制品,如牛奶、鸡蛋等。而严格的素食指素食者完全不吃动物性的食物及制品。对于青少年来说,除非处于特殊的疾病情况下,一般不主张素食。但在我国还是有一些青少年素食,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统计资料,但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素食,特别是完全素食,对健康会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专营素食的餐厅越来越多,"你今天吃素了吗?"似乎已成了时下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士的流行话语。而如今,愈来愈火爆的素食餐饮市场也在印证着一句俗语:着宜布,吃宜素。那么时下的素食餐饮市场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15.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0):6-37
笔者在京城跑了大半年.总算将京城的绝大部分素食馆尽收眼底。从“老四家”(功德林、绿色天食、荷塘月色、净心莲)到“中生代”(百合素食)十几家新贵.笔者每采访一家都会有新鲜感:一是每家开素食馆的因缘不同,有因为笃信佛教多年而开素食馆的,在京城素食馆中占大多数.如净心莲的冠林师傅、荷塘月色的夏泽红、静思素食的周伟、慈海素心的向颖、  相似文献   

16.
素食是中国餐饮中的一枝奇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新食材的引入、东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中国素食发生巨大的变化。很多从事素食制作的师傅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娴熟的技艺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拿手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在素食餐厅的工作经验,来简单谈一谈素食菜肴创新的几种方法,与各位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7.
周龙章 《美食》2006,(4):51-52
我国历来以素食为主,可从许多古籍中得到证实。如《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归纳,这个结构的3/4是植物性的。汉晋以降,由于道教的建立和佛教的引入,素食进一步得到发展,宋代出现了专门的素食作,如陈达叟的《本心斋疏食谱》、林洪的《山家清供》等。汉代淮南王发明豆腐、粉丝、粉皮,始见于北魏《齐民要术》、南朝梁武帝创制面筋,后世传为佳话。千百年来民间的生存性膳食更是以素食为基础,所谓“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等,当时人们的认识已经达到以素食养生的深度。对于荤食虽不排斥,但很讲究适度。如汉代枚乘的《七发》指出:“甘脆肥脓,命日腐肠之药”。市肆供应的享受型美食,虽以荤食为多,但常与素料同烹;筵席上必有冷热素菜调剂,用素馅制作点心。餐饮市场有一定数量的素食店,还有许多寺院素食向社会开放供应。民间生存性膳食也偏重素食,中国素食传统化的积淀是十分深厚的。  相似文献   

18.
正素食严格意义上指的是禁止食用动物性来源食品及添加了各种辛辣刺激调味品的食物。现在的素食基本上囊括了各种植物性食物或者植物性食物加工而成的食品。比如绿叶菜、新鲜水果、豆腐及其他豆制品等。在今年新出的膳食指南中首次关注素食,而且新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南,不得不说这为素食者带来了福音。不管是因为宗教信仰、保护环境的原因还是出于健康考虑、迎合新食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素食,而且年轻人的比例逐渐增  相似文献   

19.
我国5000多年来以素食为主,可从许多古籍中得到证实。如《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归纳,这个结构的3/4是植物性的。汉晋以后,由于道教的建立和佛教的引入,素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宋代出现了专门的素食著作,如陈达叟的《本心斋疏食谱》、林洪的《山家清供》等。汉代淮南王发明豆腐、粉丝、粉皮,始见于北魏《齐民要术》,南朝梁武帝创制面筋,后世传为佳话。千百年来民间的生存性膳食更是以素食为基础,所谓“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等,当时人们的认识已经达到以素食养生的深度。对于荤食虽不排斥,但很讲究适度。  相似文献   

20.
当前,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的声誉亦为之鹊起。素食,已成为饮食文化中的一种新景观。在国外,尤是如此。国外素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许多世界级名人都是崇尚素食的。据史料记载,柏拉图。毕过哥拉斯、苏格拉底、莎士比亚、达尔文。达·芬奇、泰戈尔、萧伯纳、托尔斯泰等,都曾对素食有着精辟的见解,或者曾经是个素食者。爱因斯坦甚至认为:“我认为素食者产生性情上的改革和净化,对人类都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当然,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国外素食仅仅是个人行为,这在十分讲究体现个性的国度,并没有什么特别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