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按照传统经验设计的295/75R22.5轮胎出现胶边问题为例,从平衡轮廓设计的基点即断面水平轴进行讨论,并与传统经验设计轮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平衡内轮廓理论设计,并充分考虑胎坯与模具的适配性,可以避免轮胎出现胶边等问题的发生,有效解决设计与生产相关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平衡轮廓对于产品性能影响,探讨了传统设计在子午线轮胎应用中容易出现的过早损坏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承民 《轮胎工业》1997,17(7):387-392
通过分析影响斜交轮胎结构设计的3个主要因素(即充气后胎里半径、充气后断面宽最宽点半径和胎冠角度),研讨了内轮廓伸张值的确定方法。认为以“静态充气平衡理论”为设计依据,可把轮胎静态形状和柔性复合材料性能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对轮胎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王军平  周喜进 《轮胎工业》2003,23(5):266-268
根据PSP和薄膜—网络理论,借鉴压力函数法,采用轮胎静力平衡的微分方程组,用压力函数作为调整变量,应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计算没有边界条件的轮胎轮廓和模型压力函数分布以及相应的轮胎充气形状,预测充气后轮胎胎面形状变化,研究轮胎早期磨耗问题。结果表明,充气后胎面形状平坦的轮胎的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胡立平  张薇 《轮胎工业》2013,33(1):54-60
分析轮胎结构设计中常见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产生偏差的原因。对于材料尺寸从半成品到成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变形而非压缩,精确的算法应根据材料变形规律推演其尺寸及角度的改变;材料应力计算产生偏差最常见的原因是结构参数使用不当和计算公式使用不合理;材料安全倍数计算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应力计算不准确和对弱点应力计算不到位,其次是高估材料强度;充气轮廓形状预测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依靠经验参数预测,应依据充气平衡轮廓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
从平衡轮廓出发进行子午线轮胎的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立平  张薇 《轮胎工业》1997,17(10):583-586
子午线轮胎的平衡轮廓与模型轮廓是不同的,平衡轮廓设计的成功依赖于模型设计,而模型设计应开始于受约束充气平衡轮廓设计计算完成之后。模型轮廓与平衡轮廓有关的几个量是:模型外直径Dm、模型胎体帘线长度Lm和模型断面宽Bm。模型胎体帘布轮廓形状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为:①向平衡轮廓靠拢;②大变形集中于胎侧;③模拟负荷下形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计算轮胎平衡轮廓的膜理论基本公式作了简要而又比较系统的推导。提出了用电子计算机由轮胎硫化模型轮廓计算轮胎充气轮廓的实用计算方法。对五种规格的航空轮胎作了充气轮廓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近日,东风金狮轮胎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900-20新结构轮胎系列产品通过了由省经贸委和省石化厅组织的鉴定。  该系列产品突破传统设计方法,采用先进的CAD技术,以平衡轮廓理论为根据,以高负荷能力、高耐磨性为追求目标,研究载重斜交轮胎的力学性能。通过改进外轮廓设计保证产品有较好的超负荷性能。花纹设计除考虑美观大方外,还改善了轮胎充气负荷下的应力分布,增强了胎肩散热能力,提高了超载、高速性能和使用寿命,轮胎抓着力、耐磨性也有明显改善,室内耐久性试验达到120h,高于国家标准。在正常条件下行驶,一次试验里程达10万km。(摘自…  相似文献   

9.
邓海燕 《中国橡胶》2002,18(20):27-29
众所周知,轮胎欠压行驶难以承载额定负荷,结果影响汽车性能正常发挥,容易导致轮胎早期损坏乃至引发交通事故。商用车辆故障有25%以上起缘于轮胎,而其中又有85%是因为轮胎慢性漏气所致。轮胎充气内压监测装置又称轮胎失压预警装置或轮胎泄气报警装置,以下简称监测装置。该装置在轮胎充气内压低于某设定值时,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声音、灯光等向司机提示或警告。据NHTSA(美国联邦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估计,汽车配备轮胎充气内压监测装置条例实施后,美国每年有望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49%~79%,减少伤害6585~106…  相似文献   

10.
蔡庆  何晓玫  张伟  韩成勇 《轮胎工业》2013,33(10):579-585
采用形变控制设计方法(Deformation Control Method,DCM)设计全钢巨型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轮廓,利用有限元技术进行分析优化,并研制出成品轮胎与国外品牌轮胎进行对比试验。全钢巨型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具有高负荷、瞬间受力大、路面使用条件苛刻等特点,设计上应控制充气时轮廓、带束层端点应力以及胎圈区域的应力应变。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轮胎轮廓变化与DCM设想一致,且轮胎最大应力位置始终在肩部带束层端点附近。轮廓测量结果表明,在标准充气压力下,随着负荷率的增大,DCM成品轮胎的轮廓变化趋势与国外品牌轮胎一致,但国外品牌轮胎的胎面变形更小,断面水平轴下移更小、大负荷下胎侧横向变形率较大。实际应用情况表明,DCM成品轮胎的使用寿命达到预期国际品牌轮胎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杨卫民  程源 《轮胎工业》2006,26(2):67-73
在轮胎结构设计CAD中提出一种规划轮廓曲线形状的数字化方法,大大增加了轮廓设计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能够在微机上高效运行的子午线轮胎动态仿真综合分析系统(CASDS)。利用该系统模拟轮胎充气工况、充气且高速旋转工况的轮胎变形情况及应力应变情况等,达到了性能仿真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硫化模具的设计一、设计特点:同其它模制品一样,在轮胎硫化模具的模腔中,最终实现轮胎的工艺设计.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必须准确和可靠地反映轮胎的设计参数。一般是依据胎体的“平衡轮廓”尺寸来确定的。D′=D+2ΔR……(1)式中 D′:充气后直径。D:模腔内直径。  相似文献   

13.
介绍区别于传统(经验)设计法及自然平衡轮廓设计法的一种轮胎模型设计方法———压力函数法。该方法建立在数学及力学推理基础上,利用压力函数的调节变化控制轮胎模型轮廓的形状,实现对轮胎模型参数的设计。压力函数法是一种非自然平衡轮廓设计方法,为进一步进行轮胎力学分析并实现轮胎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孙佳佳  孙宝余  鲁强 《轮胎工业》2023,43(5):0275-0278
以215/70R17.5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通过内轮廓调整和带束层结构优化,探讨内轮廓设计及材料分布优化对轮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以减小胎肩及肩下厚度为设计目标的内轮廓和材料分布优化及带束层结构由3层调整为3层+1层0°带束层,轮胎强度提升26%,胎冠部位整体的充气膨胀量和负荷下轮胎下沉量减小,轮廓的径向稳定性提升,轮胎耐久性能大幅提升,滚动阻力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15.
胡湘琦 《轮胎工业》2002,22(5):304-306
对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早期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轮胎负荷、充气压力、装配、保养、汽车状况、轮胎结构设计、生产工艺等均与轮胎的早期损坏有直接关系,正确使用并杜绝隐含制造缺陷均有助于防止载重子午线轮胎发生早期损坏。  相似文献   

16.
吴美丹 《轮胎工业》2013,33(4):247-251
分析汽车制造整车厂在轮胎装配时就位压力大、不平衡量大、装胎和充气困难及轮胎轮辋接触面漏气问题的原因。通过增大钢丝圈直径和轮胎着合直径、改变胎圈角度、减小轮辋凸峰及轮辋直径、减小胎圈宽度及胎圈饱满程度、适当涂刷润滑剂都可降低轮胎就位气压。降低轮胎和轮辋不平衡度、采用竖直在架子上存放也可以改善总成平衡。对轮胎轮廓、施工设计、模具设计和仓储进行调整可以改善充气困难和轮胎轮辋接触面漏气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海化工》2004,29(11):39-39
日本最近在第38届东京车展(11月3—7日)上展出概念轮胎“X900”等产品。X900采用可更准确地预测实际行驶时轮胎形状变化的“Double Inftation Pressure Method(双充气内压法)”理论。可利用有限要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计算新轮胎充气后的状态,然后根据得出的形状,模拟长期使用后的轮胎形状变化。利用新轮胎一旦充气后即使再放掉空气也无法恢复原状的特性,可更准确地分析轮胎各部分产生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分析在轮胎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友善  刘培华  赵剑铭 《橡胶工业》2005,52(10):613-618
介绍轮胎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的有限元专用软件并结合室内耐久性试验,研究轮胎整体结构优化设计理论(TECO)和平衡轮廓设计理论所设计的轮胎。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均表明:使用TECO理论所设计的轮胎力学性能优于平衡轮廓设计理论所设计的轮胎。  相似文献   

19.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角平衡轮廓轮胎和传统轮廓轮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三角平衡轮廓轮胎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对比三角平衡轮廓轮胎与传统轮廓轮胎在轮辋和地面约束条件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轮廓轮胎,三角平衡轮廓轮胎的固有频率较高,具有低滚动阻力优势。  相似文献   

20.
提高185R14C轻载子午线轮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85R14C轻载子午线轮胎进行宽轮辋优化设计。采用TYSYSV1.1改进版轮胎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做出网格模型图,并对轮胎充气前后变形轮廓进行比较,分析轮胎各部位所受应力。成品轮胎耐久性和高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轮胎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