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比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总体观念的再一次飞跃,是非常具有文明特性与人性化,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更关注社会不可或缺的城市。城市将在和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为城市的“和谐”又能做什么?首先,我认为当今城市的发展,太注重规模与速度,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和谐的表现。再有对城市的发展缺乏深刻的思考。无人关注城市的文脉特征,这也是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在筹备2008奥运会的日子里,北京市的居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环境建设,其中也包括人居环境的建设。人的居住空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外部空间,指的是环境质量中的绿地、空气洁净程度、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以及小区配套服务是否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医疗、教育、化娱乐等,另一个是内部空间,指的是住宅户型和平面功能是否合理,设备设施是否实用且易维修.使用空间是否符合人的尺度等。人的居住空间是构建和谐人居的基本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居住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6.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人类过去100年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造成全球环境的恶化,使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修复环境,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成为了历史的使然。  相似文献   

7.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人居环境与审美文化》,分四个问题:第一,人居环境是物质建设也是文化建设;第二,中国人居史上"艺文"综合集成之典例;第三,建筑作品中的若干尝试。第四结语,几点理论性的启示。人居环境是物质建设也是文化建设按照中国传统历史的分析,中国古  相似文献   

8.
在对生态住区概念的一般性释义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住区是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体观点的分析,提出生态住区的几个设计要点,从而达到人、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结合建筑的内外部空间、社会内容及其物质性、文化性,针对传统人居文化和现代人居环境进行探讨。着重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以及人对人居环境的感情需求,论述了人类居住方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刘德峰 《安徽建筑》2009,16(3):15-17
历史文化的传承既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延续和发扬我国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实现城市文化的复兴和飞跃,是规划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如何理解和认知乡村,是当今中国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乡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却是由诸多关联的、相似的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中生活片段的讨论则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定义乡村本身。文章聚焦于南京溧水诸家村半公共性空间,调研选取具有真实生活场景的民居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诸家史料的学习、实地的走访和观察,总结梳理出承载诸家村生活的部分空间。为理解当代中国乡村提供一种片段式的角度,也为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在历史上,名人与泰山,泰山与名人,皆因一个“名”字而成为一种相互关联的现象,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来泰山进行的封禅活动,以旷世浩荡的气韵流传千古,成为人们回顾泰山历史文化形或的重要考据,世事沧桑,斗转星移,历史人物和他们登泰山的故事已成过去,他们留下的足迹和身影,为后人认识泰山、研究泰山埋下了一笔丰腴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吉山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分析,以体现历史印迹,延续文化脉络,把握地域特征,提取生活元素作为规划设计思路。通过场所的再生设计,保留提炼其自然元素,艺术地将历史、文化、生活融入物质载体设计中,实现旅游景区历史文化特色表现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是“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2003年底在应对快速城市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规模住区规划建设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牌活动,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18.
叶菁  齐康 《建筑与文化》2016,(3):99-101
文章主要介绍青州市博物馆的创作历程,论述其设计构思是基于自然环境的融合、历史文化的表达,以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非线性的多曲面造型,创造出基于地方特征、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建筑新风格。  相似文献   

19.
李嘉华  史立宾 《四川建筑》2001,21(Z1):49-51
历史文化名城会理位于四川最南端,在此繁衍生息了数千年的汉、彝两个民族共同创造出了完全异于周边城镇的独具特色的聚居文化,各种会馆、寺庙、庙宇、民居星罗棋布,形成了"有街即有庙,无村不祀庙",城内"街街有庙宇,巷巷有寺现"的独特的人居文化景观.本文对古城的历史沿革与城垣迁建、建筑环境空间的文化现象和居民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居住生活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基本生存活动。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取得发展,在改造客观环境的活动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类本身。赤峰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为改善自身在客观世界中的生存环境而进行大量的建筑活动,并不间断地在改进居住生活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