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1、2.5、5、10μg/ml,均含铝佐剂1 mg/ml)、不同剂型(含铝佐剂1 mg/ml或不含铝佐剂)、不同免疫剂次(单次免疫或加强免疫)EV71灭活疫苗经腹腔免疫小鼠,0.5 ml/只,均设铝佐剂对照组(仅注射铝佐剂1 mg/ml)。采用经典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培养方法制备正常小鼠DC,瑞氏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及纯度;免疫磁珠分选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分离小鼠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ELISPOT法检测各组免疫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FNγ的水平;细胞因子试剂盒检测小鼠淋巴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DC形态不规则,表面树枝状突起形态不同,细胞核较大且不规则;DC纯度为(81.39±9.24)%,可高水平表达MHⅡ(I-A/I-E)类分子,中度表达CD86和CD40。CD4+、CD8+T细胞纯度分别为95.27%和94.08%。随着疫苗免疫剂量的增加,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显著增加,5μg/ml疫苗组达最大值,且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5μg/ml疫苗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IL-6、IL-10、IL-13、IL-5、TNF-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1、2.5、5μg/ml疫苗组血清中IL-10含量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P0.05),1μg/ml疫苗组明显低于2.5及5μg/ml疫苗组(P0.05)。含铝佐剂疫苗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及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无铝佐剂疫苗组(P均0.05)。加强免疫组CD4+T细胞分泌IL-2、IL-4、IFNγ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SFC、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FNγ、IL-4、IL-5、IL-6、IL-10、IL-13、TNF-α水平、血清中IL-10含量均明显高于单次免疫组(P均0.05)。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本实验为其进一步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7)
目的探讨新上市国产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特性。方法分别用我国3家企业生产的EV71灭活疫苗(V1、V2、V3)按0、14 d程序免疫BALB/c小鼠,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检测血清单剂和2剂免疫后14 d的EV71中和抗体效价,ELISA法检测2剂免疫后14 d的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3家EV71疫苗1剂免疫后即可诱导90%以上小鼠产生EV71中和抗体阳转,V1疫苗组诱导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高于V2和V3疫苗组,GMT分别为627.1、25.9和75.3(P0.01);2剂免疫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均为100%,V1和V3疫苗组抗体效价相近,GMT分别为1 752.9和2 013.5(P0.05),均显著高于V2疫苗组(GMT为228.2,P0.001)。3家疫苗均可诱导BALB/c小鼠产生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应答,但细胞因子种类具有差异,V1和V3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V2疫苗组(P0.05);3个疫苗组间IL-2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和IL-5分泌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的IL-6水平显著高于V3疫苗组(P0.01);V3疫苗组诱导小鼠分泌的IL-10水平显著高于V1和V2疫苗组(P0.05)。结论 3家EV71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但呈现出不同的免疫应答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10)
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我国持续流行,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用疫苗防控EV71感染及HFMD的发生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EV71灭活疫苗研发进展较快,多家研究机构已完成临床Ⅲ期试验。为了获得更高纯度、收率及安全性的疫苗制品,病毒收获液的分离纯化技术十分关键。本文结合现阶段EV71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对疫苗常用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目前市售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 H 4)(human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中的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效价进行筛查,为EV71相关疾病的被动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24批IVIG制品中的EV71中和抗体效价,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24批IVIG制品中的EV71中和抗体效价为841.6~1 024.3 U/m L,比活为16 832~20 486 U/g Ig G。4个季度生产的IVIG中EV71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高发季与非高发季采浆生产的IVIG中EV71中和抗体效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制品中EV71中和抗体效价可达50 000 U/瓶(蛋白浓度5%,50 m L/瓶),本研究为EV71相关疾病的被动治疗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已成为世界范围特别是西太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显示,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HFMD[2],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导致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3-4],可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衰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9)
<正>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为防控EV71引起的严重HFMD流行,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重大新药项目的支持下,历经8年攻关,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简称昆明所)和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简称科兴公司)研发的创新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灭活验证超速离心条件,为EV71灭活疫苗灭活验证样品的处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不同转速(45 000、40 000、35 000、30 000、25 000 r/min)和时间(120、90、60、30 min)条件下对EV71收获液进行超速离心,检测离心前和离心后病毒液的滴度,计算回收率,比较不同条件下离心前后病毒回收效果。结果在转速相同或离心时间相同的条件下,EV71的沉淀效果与离心时间或离心转速呈正相关(R~2从0.77和0.88分别增大到0.99),其中,当离心转速超过40 000 r/min时,不同离心时间下病毒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当离心时间为120 min,离心转速为45 000 r/min时,病毒的沉淀效果最好,回收率最高,达98%。综合离心时间因素,选择离心条件为45 000 r/min-60 min较适宜(回收率为97%),与45 000 r/min-120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将时间减为45 000 r/min-30 min,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的沉淀效果与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呈正相关,即随着离心转速增大和离心时间的延长,病毒的沉淀效果越好、回收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1)
目的利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灭活疫苗,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从患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伴发重症脑炎患儿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的EV71毒株KC414134的特异性;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制备KC414134,50 KD超滤膜过滤,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经β-丙内酯灭活后,与氢氧化铝佐剂混合,制备灭活疫苗,经皮下免疫昆明小鼠3次,末次免疫后1周检测血清中总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特异性荧光分布在细胞质中,表明分离的KC414134为EV71。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制备得到大量病毒,纯化后未获得理想纯度的病毒颗粒,但病毒灭活完全;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获得了较高效价的总抗体和中和抗体。结论利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Vero细胞成功制备了具有较高免疫原性的EV71灭活疫苗,为后期灭活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乳鼠模型、健康婴幼儿和疫苗免疫后目标人群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效价,为确定EV71疫苗保护水平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6份不同EV71病毒株免疫血清经中和抗体准确定量后,分别通过两个EV71乳鼠攻毒模型,检测EV71中和抗体保护水平。采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分别对健康婴幼儿及疫苗免疫后血清进行中和抗体准确定量。结果在2个乳鼠攻毒模型中,6份免疫血清的中和抗体保护水平接近,ED50分别为10~50 U和6.1~54.2 U;婴幼儿人群7、12和24月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0%、48.8%和56.8%,阳性人群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13.8、120.3和330.6U/m(l均值为173.2 U/m)l,母亲抗体阳性率和效价分别为86.7%和114.3 U/ml;中、高剂量疫苗2针免疫后,婴幼儿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效价为356.0和1 136.2 U/ml,较婴幼儿人群自然感染水平高2.1~6.6倍。结论应用标准化的中和抗体检测法和EV71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确定了以U/ml为单位的乳鼠攻毒抗体保护水平及婴幼儿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为EV71疫苗免疫人群中和抗体保护水平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3)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rotavirus,RV)与灭活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联合疫苗的免疫效果及两种抗原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灭活RV与EV71按不同抗原含量配比制成联合疫苗免疫ICR小鼠,同时设单价疫苗组,均经小鼠腿部肌肉注射,隔2周免疫1次,共2次,分别于每次免疫后2周,经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经56℃灭活30 min后,采用血清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抗RV和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RV特异性中和抗体阳转率为50%~67%,中和抗体效价为2.2~2.8,加强免疫后14 d,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8.5~35.9。初次免疫后14 d,各组小鼠血清中抗EV71中和抗体阳转率为83%~100%,中和抗体效价为4.0~7.1,加强免疫后14 d,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中和抗体效价为25.4~71.8;联合疫苗组与单价疫苗组间抗RV及抗EV71中和抗体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和EV71抗原量按160/160 EU配比时,可诱导出最高的抗RV抗体及抗EV71抗体应答。结论 RV与EV71联合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应答水平与疫苗抗原配比剂量相关,未发现两种抗原间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12)
正近年来,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FMD呈全球范围分布,主要高发国家集中在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日本及澳大利亚等[1-5]。中国大陆2008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共报告HFMD病例1 749万例,其中死亡3 337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3)
目的制备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VP4多抗,并鉴定EV71空心颗粒(empty particle,EP)和实心颗粒(full particle,FP)。方法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6p-1-VP4,诱导表达并纯化GST-VP4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抗。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法鉴定抗体特异性。应用制备的多抗经Western blot法区分EV71 EP与FP。结果质粒p GEX-6p-1-VP4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纯化后的GST-VP4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2 0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家兔后可获得效价达10~(10)的多抗。兔抗EV71 VP4多抗可识别EV71原核表达及天然病毒颗粒中的VP0、VP4。结论抗EV71 VP4多抗可应用于EV71 EP及FP的鉴定,为EV71的基础研究及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接种水平及其对该区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谱变化的影响,为改进该区HFMD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金山区免疫规划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中2016—2019年EV71灭活疫苗接种资料,描述接种特征;提取“中国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中2013—2019年金山区HFMD病例资料,获取同期该区HFMD病原监测信息,比较接种前后HFMD发病率、病原阳性检出率等的差异性。结果 2016年11月—2019年12月,金山区共接种EV71灭活疫苗63 521剂次,第1针接种率为22.57%,全程接种率为21.05%,两剂次基础免疫完成率为94.65%。不同年份、月份、现住址、年龄、户籍等接种率存在差异性(P均<0.05),第1针接种率2018年最高(33.45%),全程接种率2017年最高(30.78%),5—8月份接种量较大,6~11月龄接种率最高,1岁以上接种量最大,本市儿童接种率高于流动儿童。接种前后HFMD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批次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全程免疫后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的一致性。方法检测3批EV71灭活疫苗成品的抗原含量、游离甲醛含量、铝含量、内毒素含量、抗生素残留量,并免疫动物检测异常毒力及效力。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3批疫苗于第0、28天分别免疫900名6~72月龄的受试人群。于接种前(第0天)、完成2剂疫苗接种后28天(第56天),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EV71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b)效价;于每次接种后30 min内记录即时反应,每剂接种后0~7 d内记录各种征集性局部和全身症状,0~28 d内记录非征集性不良反应事件,并在整个观察期间报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3批EV71灭活疫苗成品的各项检定结果均在合格范围内。经2剂EV71灭活疫苗全程免疫后,20120101、20120102和20120203批疫苗受试者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00%、95.67%和98.67%,易感人群(Nab<1∶8)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6.45%、92.44%和97.60%,非易感人群(Nab≥1∶8)免后抗体水平的4倍增长率分别为67.94%、65.63%和71.43%;免后抗体GMT分别为283.79、231.48和285.7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批疫苗诱导的与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3批疫苗的各项生产质量控制指标及其诱导的抗体水平,证实该疫苗的生产工艺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Al(OH)3佐剂对不同抗原含量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常规剂量(160 EU/0.1 ml EV71)、1/2剂量(80 EU/0.1 ml EV71)、1/5剂量(32 EU/0.1 ml EV71)无佐剂及佐剂[Al(OH)31.0 mg/ml]疫苗组,并设佐剂、生理盐水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28 d经肌肉免疫小鼠,分别于初免及加强免疫后28 d,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4、IL-6、IL-17A、IL-10、IFNγ及TNF水平。结果初免后28 d,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佐剂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免疫后28 d,常规剂量疫苗组中,佐剂及无佐剂组小鼠血清抗体阳性率均为100%,抗体GMT分别为1∶152.2和1∶139.6,1/2剂量疫苗组中,佐剂组小鼠血清中抗体GMT与无佐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1/2剂量、1/5剂量疫苗组,均诱导产生IL-6、IL-10、IFNγ及TNF 4种细胞因子,与佐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到IL-2、IL-4、IL-17A。结论 EV71灭活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IL-6、IL-10、IFNγ、TNF 4种细胞因子及特异性的抗EV71抗体,加入佐剂后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第二代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抗原国家标准品,用于体外效力(EV71抗原含量)质量控制.方法 选取与第一代EV71抗原国家标准品相同来源的原料和冻干方法制备候选标准品(CS),经均匀性和稳定性考核合格后,分发给4个实验室,以EV71抗原国际标准品(WHO IS)和第一代EV71...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12)
目的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Lanzhou01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EV71疫苗候选毒株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从兰州市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EV71,经蚀斑克隆传代后,RT-PCR法检测其特异性;Vero细胞甲基纤维素蚀斑法分析病毒的毒力;克隆病毒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以不同的MOI接种Vero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并绘制病毒的增殖曲线;连续传代,分析VP1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并测定毒力,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经细胞传代和蚀斑克隆,获得增殖性能稳定的分离株,RT-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约250bp的特异性条带;经VP1基因测序与进化树鉴定为EV71,其与浙江、深圳等地的EV71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99%,属于C4基因亚型;电镜下观察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20~30nm;该病毒在Vero细胞上培养后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毒力为6.8LgPFU/ml;经Vero细胞连续传30代,不同代次的病毒VP1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大于或等于99.6%,氨基酸序列几乎没有明显变异,毒力也无明显改变。结论已成功分离1株EV71,其生物学特性良好,为灭活疫苗的研制及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多克隆抗体F(ab’)2片段,并评价其体外中和效果。方法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从EV71感染的兔血清中提取Ig G,用胃蛋白酶进行酶解,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使用阴离子交换层析(Q Sepharose Fast Flow)纯化得到F(ab’)2片段,采用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其对EV71的中和效果。结果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得到电泳纯的Ig G;最佳酶解条件为:胃蛋白酶与Ig G按1∶10的质量比混合,47℃反应4 h,在此条件下,F(ab’)2的产率最大值为79.51%,且方差分析表明,酶切比例对F(ab’)2产率的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时间对F(ab’)2产率的影响不明显;经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可有效去除Fc片段,得到电泳纯的F(ab’)2;F(ab’)2具有与Ig G、正常血清同等的中和效果。结论成功制备了EV71兔多克隆抗体F(ab’)2片段,初步确定该F(ab’)2片段具有良好的体外中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将RD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EV71原液通过氯化铯超速离心纯化,分别作为免疫抗原和检测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blot分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法鉴定单抗的特异性。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单抗的酶标效价,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测定单抗的中和效价。结果获得1株可稳定分泌抗EV7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单抗可与EV71特异性结合,酶标效价为1∶204800,中和效价为1∶28。结论已成功筛选出1株分泌抗EV71的单抗细胞株,为建立EV71疫苗抗原含量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7,(11)
目的分析吉林省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死亡病例标本中分离获得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毒株全基因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分段RT-PCR法对2011年吉林省HFMD死亡病例EV71分离株JL2011-56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和测序。利用Clustal X2和MEGA5软件构建分离株JL2011-56与Gen Bank中27株参考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和VP1区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树,分析Jl2011-56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同时与Gen Bank中12株C4a基因亚型参考株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 JL2011-56分离株属于C4a亚型,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山东分离株SDLY107(JX244186.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2%和99.5%,与EV71原型株Br Cr的同源性分别为79.9%和95.7%。结论 JL2011-56分离株与山东株亲缘关系较近,可能存在共同的与中枢神经毒力相关的氨基酸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