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玉米黄粉中提取醇溶蛋白,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脱色,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膜,对膜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对圣女果进行保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10,乙醇溶液80%,拉伸强度为17.8 MPa,伸长率为4.91%,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延长圣女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2.
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中主要的贮藏蛋白,约占所有蛋白的45~50%.玉米醇溶蛋白具有很强的韧性、疏水性、可降解性、抗菌性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  相似文献   

3.
玉米醇溶蛋白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巧 《河北化工》2011,34(1):37-39
介绍丁玉米醇溶蛋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等特性,以及应用概况,其用于制取油脂模拟品、肽,作为成膜剂、保鲜剂,用于提取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4.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活性成分茶多酚加入到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共混膜液中,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得到一种三元共混膜。分析茶多酚对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液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粒径分布以及凝胶强度的影响;测定三元共混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同时对共混膜进行形貌、红外、晶体学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与成膜基质之间的交互作用使膜液中产生了高度纠缠网络结构,有利于均匀稳定共混膜的形成;负载适量茶多酚对膜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当茶多酚负载量为1%时,膜材料具有最佳的抗拉强度10.966 Mpa;SEM和XRD结果显示茶多酚与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FT-IR图谱显示茶多酚与成膜基质之间产生了氢键相互作用;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负载茶多酚质量分数为0.5%和2%时,共混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永杰 《天津化工》2006,20(4):47-50
本文对玉米醇溶蛋白的特性、提取工艺、脱色工艺以及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玉米醇溶蛋白具有很强的韧性、疏水性、可降解性、抗茵性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  相似文献   

6.
张利铭  刘战丽  王相友  孙阳 《精细化工》2019,36(3):374-379,392
将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得到了系列共混膜液(C/Z-0、C/Z-1、C/Z-3、C/Z-5)并通过溶液浇铸制得相应共混膜。通过旋转流变仪、SEM及DSC分析了不同质量比对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及共混膜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共混膜液均具有假塑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膜液的稠度系数减小,流动指数增大(从0.849增加到0.882),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均逐渐升高。动态频率扫描流变学分析表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两者数值均上升,此外,交叉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强。C/Z-1共混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结合紧密,相容性好,这也导致了共混膜热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摘 要:将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得到系列共混膜液 (C/Z-0、C/Z-1、C/Z-3、C/Z-5)并通过溶液浇铸制得相应共混膜。通过旋转流变仪、SEM及DSC分析不同质量比对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及共混膜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共混膜液均具有假塑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膜液的稠度系数减小,流动指数增大,流动指数从0.849增加到0.882,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均逐渐升高。动态频率扫描流变学分析表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两者数值均上升,此外交叉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强。C/Z-1共混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的分子结合紧密,相容性好,这也导致了共混膜热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将壳聚糖液与玉米醇溶蛋白液共混,向其中加入0%、15%、30%、45%(w/w)的油酸改性,研究膜液的粒径、zeta电位、静态和动态流变特性;然后,分析油酸添加量对膜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油酸后,膜液体系粒径增大、分散均匀,添加30%油酸的膜液分散性更好,PDI为0.34,粒径为1307.5nm。随着油酸含量增大,膜液粘度减小,流动指数增大,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增加。OA-30膜机械性能较好,抗拉强度达到36.37MPa,断裂延伸率达到22.32%。膜的阻隔性增强,水蒸气、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44.21%和66.52%。复合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相容性好,表面光滑平整。综上所述,油酸改性改善了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性能。  相似文献   

9.
孙阳  张利铭  刘战丽  王晓敏 《精细化工》2019,36(12):2378-2384
为了提高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将壳聚糖液与玉米醇溶蛋白液共混,向其中加入含量为0、15%、30%、45%(以复合膜液中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油酸进行改性,制得复合膜液。考察了膜液的粒径、Zeta电位、静态和动态流变特性;分析了油酸添加量对膜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油酸后,膜液体系粒径增大、分散均匀,添加30%油酸的膜液分散性更好,PDI为0.34,粒径为1307.5 nm。随着油酸含量增大,膜液黏度减小,流动指数增大,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加。含30%油酸的膜机械性能较好,抗拉强度为36.37 MPa,断裂伸长率为22.32%。与不含油酸的膜相比,添加45%油酸膜的阻隔性增强,水蒸气、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44.21%和67.52%。复合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相容性较好,表面光滑平整。  相似文献   

10.
玉米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玉米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的情况。方法:用95%的乙醇溶液配制65%(g/mL)醇溶蛋白胶体溶液,用压模成型方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棒,通过特性粘度、质量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等研究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过程。结果:醇溶蛋白体内外均能降解,在体内外降解的玉米醇溶蛋白棒只是表面变粗糙,但总体形态没有变化,且体内降解率大于体外降解率。随着降解的进行,棒表面逐渐粗糙,在体内还出现了凹状吸收。  相似文献   

11.
胡智学 《河北化工》2007,30(12):8-9
玉米醇溶蛋白无毒、可食、具有成膜性、粘接性和憎水性等功能,广泛用于各类药片包衣、食品保鲜膜、上光剂、粘接剂、发泡剂和乳化剂等.分析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沉淀及纯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不同,使醇溶蛋白水解出的氨基酸数量有所差别。zein测试方法就是通过测定zein值,即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有醇溶蛋白时测得的氮含量和无醇溶蛋白时测得的氮含量之差,判断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强弱。使用自制的玉米醇溶蛋白,利用zein测试法,对月桂醇硫酸酯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和不同碳链的烷基硫酸镁等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进行了评价。其实验结果与文献完全吻合,表明zein测试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玉米醇溶蛋白作为阿司匹林缓控释骨架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阿司匹林(Aspirin)为模型药物,玉米醇溶蛋白(Zein)作为骨架材料,采用混合压片法制备了不同配方的药物片剂。紫外比色法测定释放效果,根据药片溶出实验结果进行数理统计,模拟释药方程。结果表明:Zein作为骨架材料的片剂释药时间都达到了6h以上,控制药剂配方中阿司匹林和分散剂淀粉用量的比例,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控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了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药物缓控释骨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洗发香波因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刺激性,利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法,分别测试了香波表面活性剂体系和香波的刺激性。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测试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市售儿童用洗发沐浴2合1香波刺激性测试结果明显低于成人香波。玉米醇溶蛋白测试法可以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非动物试验方法,用于洗发香波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及其刺激性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5.
以维生素E为芯材、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壁材、醇醚糖苷(AEG)为乳化剂、甘油(VG)为助乳化剂,通过正负相凝聚法制备维生素E-玉米醇溶蛋白纳米胶囊(VE/Zein-NC)。以包封效率和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纳米胶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VE/Zein-NC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浓度为2.5 mg/m L、乙醇质量分数为75%、正负相体积比为1∶2。此条件所制备的VE纳米胶囊的包封率达到85.37%±0.46%,VE/Zein-NC平均粒径为305.49 nm,多分散系数为0.038,分散性良好,水分含量低,储存30 d后抗氧化能力可达未经处理VE的2.47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酪蛋白酸钠和燕麦β-葡聚糖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的聚合物(Maillard Conjugate,MC)来作为稳定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涂层。通过反溶剂共沉淀制备出以玉米醇溶蛋白包埋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LA)为内核,以美拉德聚合物为外壳的复合纳米颗粒(LA-Zein-MC nanoparticle)。研究发现,复合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和α-硫辛酸的质量比为25:1,玉米醇溶蛋白和美拉德聚合物质量比为1:2.4。制备所得的复合纳米颗粒粒径为235.4 nm,zeta电位为-32.1 mV,PDI为0.144。最大包埋率为58.79%。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表征方法验证复合纳米颗粒形貌光滑,α-硫辛酸被包埋在复合纳米颗粒内部,α-硫辛酸以无定型形式存在。稳定性测定表明该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的盐稳定性、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疏水性活性物质的包埋运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雨萌 《广东化工》2014,41(23):26-27
文章利用Bacillus natto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酶,研究该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p H为10、温度为40℃、水解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得到最高水解度33.6%。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以玉米醇溶蛋白法测定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排序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试验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证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阿维菌素易光解,通过包封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利用玉米醇溶蛋白的疏水特性和自组装的特点,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阿维菌素纳米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粒径DLS为83.72 nm的最小载药粒子(AVM@Zein)的制备条件,其包封率为48.45%,在扫描电镜下为球形颗粒;AVM@Zein在包菜和黄瓜叶面的滞留量分别为21 mg/cm2和28 mg/cm2;AVM@Zein具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刺激响应释放性能,抗紫外线降解性能显著提高,提高了原药的杀虫活性,提高了阿维菌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脂肪酸盐与月桂醇聚醚羧酸钠不同浓度比对玉米醇溶蛋白的刺激性表征实验,以及角蛋白的溶胀实验,确定皂基与月桂醇聚醚羧酸钠的添加比例,从而得到温和低刺激皂基洗面奶配方。结果表明,该配方洗后不干燥,泡沫丰富,耐热耐寒的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